65歲阿姨「出逃」8年,這個決定看呆所有人
#我在頭條對她說#
提起人生後半場逃離窒息婚姻出走遠行的女子,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那位「56歲自駕游」的蘇敏;
但鮮少有人知道,在她之前,還有一位這樣的「前輩」曾踏上過旅途……
終於見識天地廣闊
52歲那年,李冬菊在經歷了下崗、丈夫出軌離婚、抑鬱等一系列人生磨難後,找到了救贖自己的方式——騎行。
她的前半生,像無數基層女性一樣,扮演著女兒、妻子、母親等等被社會認可的角色,在一條「正確又麻木」的路上走過大半生;
直到她賴以維繼的固定生存模式破滅,才從「夢中」驚醒,去尋找作為一個人而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照顧者存在的意義。
一群花花綠綠風馳電掣的騎行者從她身邊路過,像一群飛翔的大鳥,讓處在幻滅中的李冬菊嗅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味道。
2014年,靠著打工攢下的一些錢和兒子的資助,她買下了一輛山地車,踏上了旅途。
之後8年,她靠著每月3000元的退休金,騎行走過了12個國家,橫跨三大洲。
她窮游的故事精彩紛呈、驚心動魄:睡過墓地、住過黑店,交流靠手機翻譯,風餐露宿更是常事。
雖然一路艱辛,卻也遇到很多值得銘記的事,見識過了形形色色的人。
騎行旅途讓李冬菊忘記了自己是個抑鬱病人,讓她發現了自己曾經認知外的其他活法,讓她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人被尊重是什麼感覺。
故事如果只到這裡結束就好了,我們會為一位女性的重生感到歡欣鼓舞、熱血沸騰。
只可惜,這是一段「掐頭去尾留中間」的故事……
意想不到的結局
李冬菊結束她的旅程半年後,蘇敏開著車出發了,收穫無數人的艷羨、關注、祝福。
而暫停腳步的李冬菊,原本也計劃著疫情穩定後繼續開啟自己的騎行之旅;
可當大家都期待著她更精彩的旅途時,她卻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
曾經出軌背叛她的前夫突患重病,他的後妻拍拍屁股走人了,李冬菊決定承擔起照顧前夫的責任。
許多人對此大惑不解:
按照李冬菊自己的說法,她在經歷過這麼多事之後,不恨前夫了,對所有人都不恨了……
很多文章中也把她這種心態塑造成看破世間疾苦、慈悲為懷的菩薩心腸。
這算怎麼回事?
一個走出「工具化價值」劇情的女性,歷經萬難治癒自己,難道就是為了回頭好給渣男繼續做貢獻?
這碗「毒雞湯」很難不噎人。
果不其然,她的另外一些話,才暴露出了更真實的想法,她說:
「我覺得能復婚不要再婚,因為再婚牽扯到孩子,各種問題,很難很難。
我就是跟他磨合磨合。再一個就是人都有犯錯的時候,順其自然 。」
「我覺得能復婚不要再婚,因為再婚牽扯到孩子,各種問題,很難很難。
我就是跟他磨合磨合。再一個就是人都有犯錯的時候,順其自然 。」
感覺這條路很難,又擔心牽扯孩子的她心態上並沒有「成佛成仙」;
再結合她的前半生看看,就更覺得,這所謂的「不恨了」,更像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活在「第二性」幻想中的前半生
李冬菊形容自己的前半生時,用了「無憂無慮」這個詞。
按部就班從結婚生子到相夫教子,一路除了讓渡自己的事業照顧家庭外,一切都很順遂。
她覺得自己離婚前的生活很幸福,自己雖然事業走下坡路直至下崗,但丈夫能幹,一路升到中層領導;兒子也懂事孝順,生活里大小事都給李冬菊安排好。
一直依賴丈夫兒子的李冬菊做著清閒的工作,沒吃過什麼苦,家裡需要用錢的事兒從沒操心過,對存款更是毫無概念。
直到,能幹丈夫很俗套地出軌年輕女同事,給李冬菊原本平靜的生活迎頭暴擊。
丈夫捏著離婚協議書讓李冬菊簽字,說「房子留給你,我把存款都帶走」;
直到這時,她還天真地以為丈夫不可能真的和她離婚,賭氣著「人都要沒了,還要錢和房子幹嘛」,然後大筆一揮簽了字,表達自己啥也不要就要人的決心;
結果真落得一個人財兩空的結局,前夫美滋滋帶著房子和所有錢去和別人結婚了。
天真過了頭,便是能被有心人拿捏利用的愚蠢。
這巨大的落差感,一下把李冬菊從幻想拉回現實,覺得天都塌了的她逢人便訴說自己的苦難遭遇,就跟祥林嫂似的,時間一長,自然無人再願意搭理她,她也慢慢患上了抑鬱症。
命運贈予的「無憂無慮」的生活,早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天真」「麻木」「依賴」,構成了李冬菊前半生的關鍵詞,直到踏上騎行旅途,她才切身感受到這些舊有的生存哲學,並不是「萬能靈藥」。
再親近的人被依賴久了,都會產生厭煩和疲憊。
更別提陌生人。
李冬菊第一次出國騎行,除了在淘寶上花錢辦了四國簽證外,她連外幣都不知道要提前換好,還是同火車的同胞幫她的;
心血來潮要出國,卻沒有做好準備,手上拿著沒有上網功能的老年手機,只能打電話接電話,一切依賴他人;
年齡大,騎得慢,什麼都不懂,消費觀念又不一樣,她一直跟著的兩個騎友忍了一周後,半路把她甩掉了,李冬菊託了好些人幫忙才順利回到國內,第一次騎行以慘敗告終。
像一個初入社會什麼都不懂的孩子,跌跌撞撞學習如何成長,剛出門就碰了一鼻子灰。
這覺醒的代價,太痛!
可怕的地方正在這裡:
什麼樣「吃人」的文化,才會把一個女人塑造成幾十歲了,還像個「傻白甜」一樣幻想、期待被他人拯救,像之前沒活過一樣,對真實的世界一無所知?
直到某一天被現實狠狠打一巴掌,經歷至暗時刻、深切感受到絕望痛苦、痛徹心扉,人生走過半截兒才幡然醒悟,重新開始自我成長,為自己活一次。
李冬菊是這樣;蘇敏是這樣;我很喜歡的一位從底層起家,如今是知名大V的博主也是這樣——
她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和很多女孩兒一樣,在脆弱無助時想找個男人當所謂的靠山,差點都和對方結婚了。
直到有一次對方因為很小的事情打了她,她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當晚收拾好行李離開,一路上在計程車里嚎啕大哭。
後來的她,無數次慶幸自己勇敢跨出了那一步。
不知道還有多少女性,不論出身背景,依舊活在「粉紅泡泡」里,天真地幻想著:
「找到那個愛我的人,我就自由了、安全了、可以無憂無慮了;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慢慢磨合磨合就好了;
不就是打一下嘛,他都道歉了,以後不會了;
身為女人就該做這些,XXXX才是好女人……」
「找到那個愛我的人,我就自由了、安全了、可以無憂無慮了;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慢慢磨合磨合就好了;
不就是打一下嘛,他都道歉了,以後不會了;
身為女人就該做這些,XXXX才是好女人……」
以成為別人規訓的樣子為代價,換取那些「既不必經歷風雨,又能滿足自戀的安全生活」,直到某天「啪」的一下泡泡破碎,跌入塵埃,重頭再來。
可是:
「成為自己,為自己而活」,這難道不是一個人與生俱來應有的權利嗎?是我們為孩子從小就該樹立的人生目標!
而在那層粉紅氣泡里,卻不知道有多少人從出生開始,就被馴化成「生育工具」「性工具」「勞動工具」「工藝品擺設」……
當工具物品失去價值和作用,結局只能是被拋棄。
希望每一個靠別人而活的成年人,不管是情感還是經濟依賴,都能在付出慘痛代價之前就明白:
這世上永遠不會拋棄你的,只有你自己,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