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氣知健康|眼睛干、嘴起泡……為何冬季更容易「上火」?

2023-12-05     搜狐健康

原標題:看天氣知健康|眼睛干、嘴起泡……為何冬季更容易「上火」?

圖說 / 北京醫師協會首批健康科普導師、駐京部隊某部三甲醫院原對外宣傳中心主任許愛素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大康復疼痛 艾素

編輯 | 施桂娟

進入冬季,儘管天氣寒冷,但許多人卻仍常常出現牙齦腫痛、長痘、口腔潰瘍等「上火」症狀,且持續時間較長,讓人苦惱不已。這是什麼原因?是身體里存在炎症嗎?還是其他疾病的預兆?

什麼是「上火」?

「上火」是民間的說法,人們常把嘴巴起泡、牙疼、嗓子疼、胃燒心、尿色深、便乾燥,甚至無故發脾氣等,統稱為「上火」。這一概念在中醫中通常指一系列熱症,如眼乾喉痛、鼻干出血等。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醫學上未有對此概念的嚴格界定。

通常,「上火」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感染是一個常見的病因,包括各種病原菌在身體各個部位引起的炎症。此外,情緒障礙,如心緒不寧、失眠、燥熱、生氣等也可能導致「上火」。

為什麼冬天更容易「上火」?

很多人有天氣越冷,越容易「上火」的體驗。這是為什麼呢?首先,冬季氣候乾燥,空氣濕度降低,人體水分流失較快,容易導致口腔、咽喉等部位乾燥,引發炎症和潰瘍。加之冬季人們通常習慣於進食火鍋,以及大魚大肉等各種油膩肥厚的飲食,進一步加劇了「上火」的程度。

其次,冬季室內活動減少,戶外活動受限,也使得身體的新陳代謝減緩,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侵襲,引發炎症。

此外,冬季晝短夜長,睡眠相對容易出現問題,這可能會導致身體內分泌紊亂、免疫力下降,從而使得「上火」症狀難以消除。同時,壓力過大、情緒波動等因素也可能導致上火。

來源 / pexels

如何區分是「上火」還是疾病前兆?

很多人認為燎泡只是簡單的「上火」問題,但實際上,大多數燎泡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所反映的問題遠不止於此。如果在出現高熱後或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等情況下,發現燎泡久而不愈,此時應儘快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切勿輕視嘴角起泡的情況,不要等到燎泡潰爛才重視。

那麼,如何判斷「上火」症狀是一般功能性小病還是疾病的前兆呢?

如果出現「上火」症狀,我們可以用一天的時間來判斷症狀的輕重和變化。如果是一般性的「上火」,通常在一天左右,症狀就會逐漸減輕甚至消失;反之,如果是身體出現了問題,比如一些臟器出現病變,症狀會在一天之內加重或者出現更多症狀。

以牙疼為例,普通的牙周炎可適當食用消炎藥來緩解症狀,而用藥後疼痛持續且未減輕,便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信號。而某些內臟疾病,比如老年人發生肺炎,發病之初也常表現為「上火」。所以,當出現「上火」症狀時,我們應注意觀察情況,並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上火」出現時不建議自行服用清熱解毒的藥物,以防引發不適症狀或延誤病情。在冬季,各種病毒聯合「圍攻」,我們不能簡單將一些不適症狀歸結為「上火」來對待。對於老年人以及兒童等群體,應更加警惕並及早就醫。尤其老年人以及兒童等群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f51e174d23a1b72f5632a583a9ff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