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三濫叫真愛,有夠變態

2023-09-05     抽屜電影

原標題:把下三濫叫真愛,有夠變態

當一個人推開一扇門的時候,面對的情況一定是雙向的,有好就有壞,有人性的光輝一面,自然也就有人性的陰暗一面。這是無法避免的,也是人性的真實狀況。當我們過分的強調人性的善良或者偏執的認為人性的陰暗才是人性的根本的時候,我們或許讓自己片面了。人性是一個複雜的東西,任何簡單的非黑即白的解釋總是會讓人感覺到疏離,因為現實生活中這些結論無法服眾。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心火》講述的就是一種人性,這種人性本身並不值得褒揚,也不值得貶低,它是人性的一種,既不黑暗,更不光明。

《心火》講述的是一個名叫伊莉莎白的女人為了還清父親的債務,不得不賣身與英國貴族查理,查理買下了伊莉莎白的三個夜晚,最終為了讓伊莉莎白給自己生一個孩子。當然,現在我們稱之為代孕。伊莉莎白無奈之餘只能委身於查理,然而在兩個夜晚過後,兩個人之間卻產生了一種微妙的關係,查理愛上了伊莉莎白,伊莉莎白也正有此意,然而分道揚鑣之後,一切就都順利進行了,兩個人卻揮別了。

時過境遷,伊莉莎白一直挂念著查理,同時也挂念著自己的孩子,某一天,伊莉莎白找上了門來,查理見狀很是慌張,然而伊莉莎白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要跟自己的女兒相處一個月,一方面續一下母子情,另一方面也為不服管教的女兒梳理一下遠大的人生理想,讓她重新做人。

查理拗不過,於是答應了伊莉莎白的要求,兩個人開始小心翼翼地相處,然而後來就逐漸的越發大膽起來,查理的妻子早已經癱瘓在床成為了植物人,而此時此刻看見伊莉莎白的查理在面對自己的妻子的時候總是會陷入到沉默當中,而這種心情不斷地演繹之後,查理最終決定要將自己的妻子的生命強行停止,以便於自己結束痛苦的煎熬。在人性與獸性的分界點,查理做出了選擇。

《心火》很明顯是一部優秀的體現著人性的光輝的作品,同時它的另一面卻有著與之對應的獸性作為支撐,人性的光輝有多麼的廣大,獸性的陰暗就有多麼的殘忍。

毫無疑問,西方世界在經歷了文藝復興之後,思想的到了極大的解放,人類的思想被解放之後,煥發出來的活力是無窮的。因此,西方能從十四世紀來時一直到現在領銜著人類的文明,這是無可厚非的,然而文藝復興就如同一個潘多拉的盒子,當他釋放出來好的一面的時候,壞的一面也同樣會被釋放。為什麼我們今天的社會會有這麼多的有悖人倫的事情發生,這與文藝復興之後,人們的思想的到了解放分不開。

被現代人稱之為黑暗中世紀的歐洲,人們臣服在基督教的教條之下,現在看來這種集權統治本身是壓抑思想的,然而壓抑了人們的創造力的同時,對於人們的行為也是一種約束。因為頂頭有神明,所以人們在面對各種各樣的關於倫理道德的選擇的時候,答案總是統一的,因為這是底線,這是不可逾越的底線。宗教壓制了人們的思想的同時,這些底線也都被堅守,任何企圖破壞底線的人就如同敢於挑戰宗教權威的人獲得的結果是一樣的。

當然,我們現在並不認同這種現實,原因在於我們現在面對的世界是無法行程單方面道德壓制的。文藝復興之後,道德這種枷鎖一下子就被徹底的拋棄了,因為沒有了約束,於是,文藝復興最開始倡導的就是性自由,而那個時候的很多作品如《十日談》等都是倡導性自由,為什麼倡導,因為之前被壓制的太狠了。

物極必反,當整個社會去倡導性自由的時候,自然會做出來很多極端的事情,之前還需要小心翼翼維護自己的臉面的時刻,現在已經徹底的不需要了,人們這個時候會有一些報復性的放縱,縱慾也在那個時候就已經成為了一些人的主流。

為什麼說這麼多?為什麼說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事情,原因很簡單,本片在情感層面上看,這是一個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同時也是一個講述母愛的故事,然而從道德的層面來看,本片不過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悖逆人倫的狗血故事。交易自己的孩子,破壞別人的家庭,最終還能得到善終,這是對於人倫理念的一次踐踏,然而卻沒有人對此有任何的懷疑,可見,從文藝復興開始到現在,人們對於道德底線的堅守早已經形同虛設。

殺死自己的妻子,美名其曰為讓其解脫,與第三者私通,美名其曰為追求愛與自由,用代孕來為自己謀求一個後代,美名其曰用交換的方式在危難中拯救別人。這種淪喪了的道德觀點如果是約束的枷鎖被去除掉之後的收穫,那麼正常人跟下三濫也沒有什麼區別,人還是會有別於獸的。

……

你好,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ee2154af58236efb5cf7c85ade55e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