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七子被雍正埋在河北,民國時遭盜挖,現為周邊居民的垃圾場

2022-07-28     歷史新視角

原標題:康熙第七子被雍正埋在河北,民國時遭盜挖,現為周邊居民的垃圾場

作為清軍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康熙在清朝歷史上的評價非常高。正是因為他上位後採取一系列手段,包括平三藩、收台灣、戰俄國……,這才保了大清江山。

但就是這樣一個皇帝,晚年卻也在子嗣問題上糊塗了。正是因為他對於繼承人的猶豫不斷,以至九個兒子都拉幫結派想要爭奪太子之位。

不過凡事都不是必然的,在康熙生下的皇子中也不全是野心家,比如第七子,愛新覺羅·胤祐。

愛新覺羅·胤祐,康熙第七個兒子,於公元1680年出生。根據清史稿記載,小時候的胤祐也是十分活潑好動的,但由於太貪玩,所以一次玩耍中出了意外跌傷了眼睛,從此導致視野不清,落下了殘疾。

自從有了殘疾後,胤祐就變得沉默寡言,不太愛跟人交流了。當自己的幾個兄弟在費力爭奪太子之位的時候,胤祐遊山玩水,看淡了世俗間的所有事。

公元1698年,胤祐因其謹守本分得封貝勒。公元1709年,由於在交辦康熙給予他的差事時盡忠職守,於是得以受封多羅淳郡王。

公元1723年,雍正登上帝位。為了打消新皇帝的猜忌心,胤祐主動提出解除自己的所有官職。雍正批覆同意,對胤祐的這一知進退的舉動大加讚賞。

8年後,胤祐在家中去世,享年50歲。對於這個一輩子謹守本分、嚴於律己的弟弟去世,雍正十分悲痛,他不僅在北京城中懷感胤祐。並且還從私庫中取出了幾萬兩銀子將胤祐埋葬在了號稱「靈秀之氣博厚且大,遂流布旁衍」的河北保定市北福地村東南,並在其墓中放入了大量珍貴陪葬品。

胤祐的陵墓面積達到了一百多畝,在當時,這個規制是絕對違規了的。但這也從側面體現出雍正對這個弟弟的欣賞之意。

不過沒有朝代能夠永恆持續下去,1912年,清朝滅亡後,此地的守陵人便逃難到了南方。大約是在民國時期,1933年左右。附近村民發現胤祐墓地被盜墓賊掘開,其中陪葬品大多被盜。

在此後的數十年戰亂中,胤祐墓地被反覆盜挖,甚至連陵墓表面建築都被周邊的百姓拆走蓋房子。

等到新中國建立後,此地早已淪為周邊居民的垃圾場。

現如今, 此地仍然是充當著垃圾場一樣的角色。河北省考古專家只來過一次便放棄了此地,原因很簡單,這墓地都破成這樣了,裡面肯定都被搜刮乾淨了,所以無考古挖掘之必要。倘若強行挖掘,就是徒耗人力罷了。

可憐胤祐生前極盡風光,死後卻只能與垃圾作伴,世事無常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ee0fe25359161998fb6a8cb895395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