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混動,這次頂插混

2023-12-05     波帆說車

都是混動,插電混動到底比增程混動好在哪兒?隨著混動車型銷量占比在新能源領域不斷提升,插混與增程的技術路線之爭再度被擺上桌面,雖然都是混動,但從技術層面來看,兩者區別確實不小。相比之下,增程混動目前更像是在走一條「捷徑」、或者說是插電混動技術的「閹割版」,其技術價值含金量還是略顯單薄,這也是爭議點所在,增程和插混到底區別在哪兒?

院士都說好,插混到底好在哪兒?

此前,關於二者孰優孰劣也經常在車企高管之間打嘴仗,然而這樣的辯論很難讓消費者有系統性認知。這次將從技術難度、工作模式、效率對比以及技術方案成本等各方面進行點對點對比,以幫助大家形成更深刻的印記。

上述說增程混動是插電混動的「閹割版」,因為不論從技術難度還是工作模式來看,增程混動明顯更簡單,比如其技術難度略低,同時只有EV、串聯兩種工作模式,而插電混動不僅包含了這兩種模式,還有並聯與發動機直驅模式。

相比之下,並聯又是幾種工作模式中最核心、最複雜的狀態,在此狀態下,發動機直驅車輛,系統則會根據當前的行駛狀態來評估發動機動力輸出情況,如若動力富餘,那麼富餘的動力將會分配去發電給到電池。而如若動力不足,此時電機就會啟動、與發動機一同驅動車輛。正是由於技術層面的複雜性,所以我們看到插電混動系統往往都需要單獨研發插混專用發動機,並且支持插電混動的主流品牌都是這麼做的,比如比亞迪DM-i超級混動系統。

無法實現發動機直驅和並聯工作模式,增程混動與插電混動在技術工況上顯然就是被包含與包含的關係。反饋到技術方案成本上,插電混動顯然比增程混動高出不少。

同時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因為插電混動的發動機能實現對車輛直接驅動,中間無需進行二次能量轉換,效率會更高、油耗也會低一些,這種能耗差異對比尤其在快速路、高速路等路況下會體現得更加明顯。因為車輛在高速巡航狀態時,恰好是發動機的高效區間,沒有中間能量損耗,插電混動在高速的虧電油耗自然更低。而增程混動則只能保持在串聯狀態,經過二次能量轉換之後,不僅效率偏低,損耗也更大。

關於上述幾點,歐陽明高院士此前在2023年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專家媒體交流會上也明確闡述了插電混動的技術門檻、難度更高,降低油耗的能力更好;因為其工作模式更多,對工況適應性更好。這是來自專家的證言。

主流車企與新勢力各有側重,有啥玄機?

由此可見,雖同為混動,但兩者的技術難度、工作模式等存在不小懸殊。反饋到市場層面,就會發現支持兩種技術路線的車企、品牌比較明顯的分為了兩個陣營。

先說插電混動,目前市面上比較有代表性的品牌基本以傳統車企為主,諸如比亞迪、吉利以及長城等,而比亞迪早在2008年就開始應用插電混動技術,在支持插電混動技術主流車企中是最早應用該技術的,也已經研發了不止一款插混專用發動機,其發動機熱效率高達43.04%,比如宋PLUS DM-i的虧電油耗已經來到4.4L/百公里。而筆者在對該車的多次試駕中也發現其虧電油耗基本在這個數值上下波動,這進一步證實了其作為插電混動車型能耗的真實性,這也恰恰是宋PLUS DM-i能作為插混SUV頂流的秘訣所在,數萬的月銷量是常態。

除此之外,諸如吉利銀河L7、長城哈弗梟龍MAX等都是搭載了插電混動技術的代表車型,市場層面反饋也相當好,從這個角度來看,插電混動作為混動的主流技術路線是毫無疑問的。還有一個現象是,上述主流品牌搭載了插電混動技術車型的售價區間均控制在20萬以內,有著超高的性價比。

反觀增程混動,則基本以理想、問界等品牌為主,之所以更受新勢力歡迎,與增程混動的技術門檻更低、成本更低不無關係。一個奇怪的現象是,雖然其技術應用時間、發動機熱效率、代表車型虧電油耗等各方面均不如前者,但這似乎並不影響新勢力們將搭載了增程混動技術的車型售價定得很高,30-40萬級是常態。正是這種低技術門檻、低成本與高售價矛盾的存在,行業普遍認為這是新勢力在割韭菜,而將彩電、冰箱等搬進車內的技術難度也並不高。作為對比,同樣搭載了增程混動的深藍汽車、其十多萬的產品定價就明顯真誠、合理很多。

寫在最後

向新能源過渡,混動是目前比較好的解決方案,既能獲得純電車的體驗,又沒有續航焦慮,所以我們看到混動車型銷量占比在新能源領域不斷提升,進而助力整個新能源滲透率的上升。因此,我們看到不少品牌都在積極布局、推出自家的插電混動技術以及車型,其中插電混動技術最全面、產品矩陣最豐富的還得是比亞迪,其每月銷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基本保持與純電車型五五開,也就是每個月都有十多萬的銷量,在插電混動市場既保持著絕對的統治力,又與其他一眾主流自主車企將插電混動推動向新發展、進行技術疊代。

當前,增程混動雖然也能解決部分用戶對混動的需求,但從長遠、技術難度等層面來看,插電混動的明顯優勢不得不承認,從環保角度看也更符合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再退一萬步說,即便插電混動不是向新能源過渡的最優技術選擇、甚至有可能中國主流車企都押錯了寶,但在面向新能源最終形態時,插電混動也會是一大技術積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ec7c128729e2770b62d3212e2ae84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