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說他「不知廉恥」,但他寫下的一首詩,被無數人奉為座右銘

2022-07-05     峽谷爆笑團

原標題:歐陽修說他「不知廉恥」,但他寫下的一首詩,被無數人奉為座右銘

對於「罵人」這場藝術,筆者認為現代人是略勝一籌的,畢竟這些大白話說起來是那樣直觀。

放在古代則大有不同,特別是對於讀書人而言,這是玩弄文字藝術的絕佳機會,許多「作品」還被流傳到今天,成為百姓們口中所述的經典。

不管怎麼去說,「言滿嘴聖人之言」的定論是沒得跑,比如文學大家歐陽修。

在他本人的著作中,經常提到一個名字——馮道。

這兩個字諸位並不陌生,作為五代十國時期著名的權臣,更是被稱為「官場不倒翁」,足以見得其才能和情商不一般。

人居其位必有其由,但在歐陽修看來,這是「不知廉恥」的象徵。

一千個人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本以為這僅是歐陽修的「個人之見」,殊不知史學家司馬光也對其進行了怒斥,稱馮道為「奸臣之尤」。

聲名一片狼藉,但絕不能因此而否認他的所有功績。

馮道曾經寫過一首詩流傳千年,直到現在都被很多人奉為「座右銘」。

座右銘

馮道所寫的這首詩名為《天道》,其中有一句為「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字面意思理解很簡單,做好事自然會有好結果,不用過問前途怎樣。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已經成為醒世良言。

什麼是好事和壞事的標準?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東西,即良心。

筆者經常談到王陽明的「良知說」,只要你在看到任何事情前,良心所傳遞的第一反應,這就是最正確的選擇;如果加以思索再做出決定,這就顯得有些勢力。

何為好何為壞?判斷標準不言而喻。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在路上撿到了十萬塊錢,良心上的第一反應絕對是還給失主。

可有些人的內心就會進行思慮,從而導致自己有了「占有」的想法。

簡單的一句話,將古代所提倡的人生哲理展現到淋漓盡致。具體的好壞完全由上天去為你做評價,因為個體在命運面前,往往會顯得那樣無力。

既然如此,為何不嘗試改變人生觀念?

花到開時自會開,蝶聞花香蝶自來,物慾縱橫的今天,每個人壓力都顯得過重,這是因為想要的和想念得太多。

說得通俗一些,在最貧窮的時候,人們在想念著擁有一隻老母雞,這樣每天就可以吃到新鮮的雞蛋。

沒想到家裡的老母雞變得越來越多,新的憂慮又開始出現:要是母雞生病了怎麼辦?要是別人惦記我家的雞蛋怎麼辦?

夢想本身實現了,但他們的心思愈發沉重,這是好是壞每個人的內心都有答案。

封建時代下缺乏科學依據,類似的天神觀念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人們的生活,流傳到現在並非沒有任何依據。

退一萬步去講,有沒有你地球依然會自轉,有沒有你太陽依舊照常升起,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做好自己該做的,不用說太多不用問太多,這才是最正確的人生觀念。

若是每天處於消極的狀態下,只會讓人失去鬥志,命運之路則會變得更加坎坷。

官場不倒翁

轉念一想,被司馬光和歐陽修這般評價,還能成為官場不倒翁,必然有自己的兩把刷子。

馮道出生寒門,經歷了四個朝代,成為十朝元老。亂世年代能夠擁有這般地位,正是靠著如此豁達的人生態度。

諸位以特定時代的角度去思考,馮道生活在五代十國時期,亂世年代武將自然是被倚重的對象,他卻以「讀書人」的身份受到重用,這是什麼樣的才能和實力?

有人會講,封建時代下的官場,只要會阿諛奉承就足夠。

諸位有沒有想過,和珅也會阿諛奉承,但最後為什麼被嘉慶抄家?你在做事的時候,有無數雙眼睛看著你,能做到善終的有幾個?

這也暗示了一個大前提,讓所有人對你心服口服,馮道做到了。

當時契丹人攻入到汴梁,長期的矛盾讓他們急切想要釋放,結果只會有一個,那便是屠城。

馮道得知這個消息後,以一己之力化解了這場危機,他用「語言上的漏洞」完成了對當地平民的拯救。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疑惑,這樣一個人為什麼會被扣上「奸臣」、「不知廉恥」的帽子?

儒家思想在神州大地盛行了幾千年,封建時代下更是將「忠孝」作為衡量人的唯一標準,馮道一生「相十二君」,顯然是對當時底線的踐踏。

正是因為馮道影響了後世對「忠」的評價標準,這才有了許多讀書人對他的非議,歐陽修、司馬光等等,不過是其中一者罷了。

笑侃人世間

說到底,《天道》蘊含的人生哲理才是我們關注之重。

至於對馮道的評價,這完全在於個人的看法,人活一世最重要的還是順應天命。無需顧慮太多,摒棄心中的貪念,想要的一切都會來到,馮道正是其中的「踐行者」。

文章結尾之時,送給諸位一句話:人生短暫,不留遺憾;做好自己,順其自然。

世間萬物皆是皆非,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困苦,把一個角色扮演的面面俱到絕非容易之事。做好自己該做的,才是最實在、最正確的態度,至於最終的結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別忘了留個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ec716c1973698a70d2836909664e9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