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稱霸小學生家長群?

2019-06-11   小聲比比



從前,小學生家長的角色和技能有限而單一,因為面對被作業逼瘋的小學生,他們只需要打上一頓即可讓孩子立即恢復神智。

這些家長與老師的溝通也僅限於家長會,行之有效的「別人家孩子刺激法」則一直流傳至今。



但如今你會發現,每個小學生家長都今非昔比,他們要在各個領域體現自己的存在感。

比如每個小學生家長都有一個神秘的微信群。這個群本是用來交流作業的,但神奇的是,這個群里的每個人都創作欲爆表,用盡畢生所學各顯神通。


在這個群里,群主(班主任)就是絕對的帝王,畢竟她可以決定你兒子的座位,所以平時在商場職場高高在上的家長們,在這一刻都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換上了舔狗的面具。



打卡早安晚安算是常規操作,是每個進群者都必須具備的技能。但越是常規的操作越是考驗真正的實力,絲毫不容懈怠。

早安需確保在群主起床後發出,晚安則最好在睡之前。如果擔心掌握不好時間尺度,不妨直接放棄做群內出頭鳥的念頭。



如果想要另闢蹊徑,則需要充分發掘自己的知識儲備量,拿出當年揣摩高考作文的能力,以感恩為題,寫上一段遠少於800字的感悟。



恰逢詩興大發不妨賦詩一首。技能一欄空空如也,看準時機捧哏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總有人懷揣著瑪麗蘇的希望,幻想群主是一個喜歡叛逆和幻想的霸道總裁,但小說里沒有告訴你的是,把咖啡倒到總裁身上的人在現實中,一般第一天就被開除了。



一旦被群主點名,必須需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爭分奪秒拼手速的時刻,常常有人會忘記審題。

當然也有可能是這位家長見多識廣,考慮問題的角度和大家不太一樣。



而家長群內一旦發起選舉,就像平靜湖面突然擲下一塊石頭。潛伏已久的各路大神將紛紛登場開啟正面PK。縱使平日安靜如雞此刻也無法再保持沉默。


率先出場的往往經驗最資深,海外名校背景+央行外管局+三年任職經驗,如有需要隨叫隨到,成功打響群內競選第一槍。

像極了一桌線上撲克大賽,有人出了345,接下來的人最低也要出456。

第二個出場的知名外企HRD+資源+復旦附中,先是一波HRD的專業解讀,再來一波同濟校友,復旦附中校友等關鍵信息謙虛中透露著出其不意的耀眼光芒。

第三個出場的直接出了學歷王炸,博士高知家庭+教師崗位背景,後來者的學歷之路被堵的死死的,博士以下學歷只能另尋他法。



而那些手裡沒牌的和那些管不上的,只能默默的點個贊證明能與大神並肩也算是一種榮幸。


與線上的凡事親力親為不同,線下家長們甘願退居二線,承擔起經紀公司的角色,終極目標自然是打造准一線小學生


履歷最晚也要從幼兒園開始抓起。於是,作為復旦二代的他,5歲便有了自己對人生獨特的感悟,深知思考要成為一生的習慣



並且成功脫離了同齡人的幼稚趣味,愛好頗為廣泛,小熊寶寶、小雞球球、噼里啪啦立體翻繪書等世界名著都不能落下。



一年閱讀500本英文原著,莎士比亞和這位幼兒園小朋友相比就是個弟弟。



尤其是把包郵區放大講解,把地圖標尺拆分到100公里級的精神,堪比當代家長中的列文虎克。



當然和超越同齡人的快感比起來,超越成年人的榮耀則更顯珍貴。就在全網的畢業生為畢業論文點燈熬油,每天打卡親切問候翟博士的時候。

六年級的小學生和他們的家長利用「大數據」研究方法,寫出了23份針對蘇軾作品的課題研究報告,並成功震驚全網。


作為社會型生物僅沉迷於學術研究顯然不夠全面,社會實踐也被家長們圈上了重點。當你私以為《飛馳人生》里小學生爸爸開直升機賽車的橋段,只是編劇的腦洞的時候。

現實生活中,小學生的爸爸已經開著直升機降落在他的同學面前,供師生們近距離觀察學習。


不服輸的小學生媽媽,也帶著全班師生簽名的校旗登頂珠峰,喜提老師的朋友圈C位。躍躍欲試的家長們,這一次只能把目光瞄向更浩瀚的太空。


當然也有知乎網友指出,這款只不過是幾百萬的入門款,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或許只有喜提和諧號能夠激起他們內心的漣漪吧。


在瘋狂內卷教育的軍備競賽中,沒有一個家長可以一直贏下去,大家都在相互激勵,相互壓榨,也正是因此,有一些看破紅塵的佛系家長,敢於直面森嚴的群規,更加敢於叫醒熟睡的群主。



在被踢出群之前的那5分鐘,他終於超越了班主任,超越了微商,超越了自己,站上了小學群食物鏈的巔峰。




關注B頭4(Beetou4),指定有你的好果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