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皆有壽命極限,為何沒有事物能獲得永生?

2023-06-10     生活如夢

原標題:世間萬物皆有壽命極限,為何沒有事物能獲得永生?

引言:萬事萬物都會走向終結,為何宇宙內沒有永生事物?實現永生為何如此困難?到底是什麼在與人類、與宇宙萬物對抗?

眾所周知,生老病死乃生命常態,不管是人類還是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都無法逃出死亡的怪圈。其實,不僅是地球眾生,宇宙中的天文事物也不約而同地遵守著生命輪迴的法則,行星、恆星、衛星等也有其生命期限,它們看似永恆,實則也有隕落或衰亡的一天。只是,它們的壽命大都長達幾十甚至幾百幾千億年,人類在有生之年無法感受與觀察到它們的變化罷了。

另外,不少人認為黑洞是永生事物,它們數億年如一日不停進食,從未停歇,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但是,其實,哪怕強大如黑洞,亦無法實現永生,它也有蒸發的一天。所以,不管是強大的宇宙天體還是渺小的地球生物,都有自己的壽命期限,期限到達,便該退場。

那麼,為何所有事物都有期限?宇宙萬物為何終將走向死亡?以太陽系主宰——太陽為例,從前,很多人將太陽看作永恆的恆星,因為它持續不斷地為地球提供光與熱,從未中斷。後來,隨著天文學的發展,大家慢慢意識到,太陽也有其壽命期限,它的壽命大概是120億年。在壽命期限內,太陽能向外拋射大量光與熱,而120億年過後,它將轉變為白矮星,星球溫度逐漸降低,星體逐漸冷卻。

通過觀察太陽或其他恆星,我們不難發現,恆星是一類極為專心與專一的星體,它們終其一生只將精力投注於一件事上,那便是「煉」元素。恆星擁有大量氫元素,出於產能產熱需要,恆星會將內部的氫元素煉化成氦元素。接下來,氦元素還會進一步化成碳元素、氧元素等,生命不息,「煉」元素進程不止。

恆星的發展與演變具有典型性,宇宙其實也在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約138億年前,宇宙只是一顆緻密奇點。在某個瞬間,奇點大爆炸,空間迅速擴展,宇宙雛形初成。誕生初期,宇宙只擁有簡單的天體與星系,而如今,宇宙事物越來越多,星體、星系等多得數不勝數,讓人眼花繚亂。不難發現,宇宙亦在朝著無序性增加的方向發展。若用化學術語來總結,宇宙發展遵守「熵增規律」,熵增即為無序性增加。

那如果宇宙一直朝著熵增的方向發展,宇宙未來命運如何?熱寂說指出,當宇宙達到最大無序狀態時,宇宙內可能不存在熱傳遞或信息傳遞。到那時,宇宙將更加沉寂,宛如一潭死水。

那宇宙內的事物將呈現何狀態?我們知道,事物發展與宇宙發展息息相關,宇宙嚴格遵循「熵增規律」,宇宙內的事物同樣需認真執行。以人類為例,人類是智慧生物,他們一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對抗熵增,最常見的方式為進食。不過,即使人類積極抵抗,也無法逆轉熵增的結果,人類依舊會變老,依舊會生病,也依舊會死亡,衰老、生病等都是熵增的表現。

除此之外,人類壽命還與基因緊密相連,人體基因決定了人類的壽命期限,同時也限定了人類無法永久存活。所以說,生命是複雜且深奧的,想要延長壽命不僅要與強大的宇宙規律抵抗,還要與體內的基因抗爭,十分不易。看到此,你有什麼感受或想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df3bd30fa1257a2c644d565904a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