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在生態學領域期刊《世界生態學》刊登的一篇學術文章中,一種在四川發現的叉襀科新物種正式以胡歌、古天樂的名字命名為胡古叉襀(ji)(第四聲)(Nemoura hugekootinlokorum Wang & Meng, sp. nov.)文章的摘要提到,該物種是為了致敬胡歌、古天樂而命名,以此感謝他們對中國西部山區環境保護與基礎教育事業的貢獻。
多年來,胡歌身體力行地參與活動事業。2013年,胡歌受邀成為斑頭雁守護與調查項目的形象代言人。此後幾乎每年,胡歌都會去三江源參與活動活動。2022年,胡歌參加了守護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長的高速公路G7公路的生態活動項目。2022年疫情期間,胡歌還向武漢兒童醫院捐贈了價值近百萬元的醫療用品。2008年汶川地震後,古天樂建立慈善基金會,多年間已援助建校超過100所。
叉襀是什麼物種?
襀翅目又名襀翅蟲、石蠅,是一種重要的半變態水生昆蟲。叉襀科隸屬於襀翅目是櫝翅目中最大的一個科。
襀翅目的襀翅即為「摺疊的翅」,因該類昆蟲成蟲的2對翅常呈交疊狀態棲息在溪邊的石頭上,故又稱石蠅或襀翅蟲。其變態類型為半變態,稚蟲水生,對水質、含氧量等環境因素青春,作為水質監測的指示生物之一在國際上被廣泛應用;成蟲陸生,蟲體柔軟且呈扁平狀,具單眼以及發達的複眼,口器為咀嚼式,前身材背板發達。櫝翅蟲主要分布於全北區和東洋區,我國恰好位於古北和東洋兩大動物地理區系的交界處,因此我國襀翅目的物種多樣性豐富。
叉襀的生活史主要包括卵、稚蟲、成蟲三個階段,其中卵和稚蟲的周期相對於成蟲期較長,一般成蟲羽化後約1-2周便會去世。
研究叉襀的意義?
生物地理學:我國地理地貌複雜且多樣,不同地區氣候差異大,昆蟲區系的劃分難下定論。對叉襀科種類及其分布的研究有助於加深對我國動物地理區系的認識和了解氣候變化對昆蟲分布的影響。
環境學:叉襀科稚蟲水生,對水溫、含氧量及各種化學物質、清潔度、水底基質、水中的其他生物種類及水域周圍的植被狀況等青春度高,是國際水質監測指標生物(EPT)之一,因此可利用叉襀稚蟲對水質的青春性,通過調查某水域中叉襀種類和數量的變化來評價水體的污染狀況,這對充分利用該類昆蟲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如環境DNA)。
叉櫝科各屬在中國的地理分布
新物種可以隨便命名?
以胡歌、古天樂取名的蟲子火了之後,也有不少網友提出疑惑:發現者真的可以給新物種隨便起名嗎?
一般以發現者來命名,但必須按照物種的「屬名」+"種名」+"發表命名者的姓氏"+"尾綴」。
其中拉丁文定義在新物種主要由於作為古文,拉丁文是相對穩定的文字,也是受到國際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