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未平,猴痘又起!這種類似天花的病毒,我們需要警惕嗎?

2022-06-01     健康160

原標題:新冠未平,猴痘又起!這種類似天花的病毒,我們需要警惕嗎?

最近,上海、北京的疫情發展,吸引了大多數人的目光。

殊不知,又有一種病毒,悄悄在多個國家流行了起來。

5月7日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多次發布報告稱,目前非洲以外已累計發現100餘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例,涵蓋三大洲十多個國家。

這個消息在中文網際網路傳播開來後,一度衝進熱搜榜前五,甚至超過了俄烏戰爭衝突的熱度。

因為對該病毒了解不夠全面,各種陰謀論甚囂塵上。

比如猴痘病毒是猴子引起的;猴痘病毒和美國實驗室發現來源不明的天花病毒有關等等……

那麼,猴痘病毒到底是什麼呢?它會不會傳入中國?需要如何應對?一起來看看吧

一、

猴痘病毒到底是什麼?

猴痘,對於這個突然出現在各大媒體頭條的病毒,相信許多人都一頭霧水。

實際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猴痘在非洲以外大多數國家並沒有太高的知名度。

從1976年到2003年,各國報告的人猴痘病例僅有幾十例,且全都位於中非、西非的少數國家。

它最早出現的時間是1958年,歐洲科學家從實驗室的猴子體內分離出猴痘病毒。

但實際上,雖然因猴子得名,但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是松鼠、兔子等嚙齒類動物。

猴子,也只不過是被傳染的倒霉蛋而已。

根據世衛組織的公開資料顯示,猴痘的臨床表現與天花相似,但症狀較輕,發病率、病死率一般不如天花嚴重。

感染猴痘病毒後,潛伏期大約在5至21天,隨後開始出現症狀並持續2~5周左右。剛發病時候,這種疾病並沒有典型的特徵,患者一般出現發燒、頭痛、嗜睡、虛弱乏力、淋巴結腫大、背部疼痛和肌肉疼痛等症狀。

發燒後的1至5天內,患者的面部開始出現大小不等的皮疹,接著皮疹蔓延至軀幹、手、足,遍及全身。

在人類發現猴痘病毒之前,它們僅僅是在自然界的動物之間傳播。

直到1970年8月,現屬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布肯達村的一名9歲兒童出現類似天花的症狀。

後經實驗室確診,他感染的是猴痘病毒,這也是有明確記載的,世界上首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例。

再之後,2003年的時候,猴痘出現在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國。

登陸美國後,猴痘病毒迅速蔓延,伊利諾斯州、印第安納州、堪薩斯州、密蘇里州、俄亥俄州和威斯康星州6個州都報告了猴痘病例。

美國研究人員經過流行病學調查後,結果認為病毒是春天隨著9種不同種類的小型哺乳動物而傳入美國。

在此之後,歐美等國家就再也沒有出現本土猴痘疫情。即使是零星的病例,也都能追溯到曾有過的非洲旅行史。

例如,2018年9月~10月,英國以及以色列報告的幾例人感染猴痘病例中,基本都在近期前往奈及利亞旅行,而彼時奈及利亞正爆發猴痘疫情。

此外,英國的一名患者是在照顧其他病例時染病,這表明猴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人傳人」。

儘管猴痘曾經在多個國家零星出現過,但其起源還是在非洲。截至目前,我國未報告發現猴痘病例,也沒有報告在動物宿主上發現猴痘病毒。

二、

猴痘會成為下一個天花嗎?

在奧密克戎席捲全球的背景下,又殺出來另一個傳染性強的烈性傳染病,著實讓許多人擔憂。

因為猴痘和天花、牛痘、水痘等傳染病的相似性,許多人紛紛猜測:猴痘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天花?

根據目前所有的公開資料,猴痘病毒距離成為天花這樣的毒王,還差了十萬八千里。

比如天花,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世紀。

它造成了雅典近一半的人口死亡,病毒如同死神鐮刀一般,收割著人類的生命。

它在感染的頭10天沒有任何症狀,然後高燒,身體開始布滿紅點、變成水泡、毀容,30%感染者會在兩周內死亡,即使是接觸者也會被迅速感染。

12世紀,東征的十字軍騎士們給歐洲帶來了天花。

16世紀,大航海時代給天花帶來了更廣闊的天地,美洲、澳大利亞、中國...世界上每一個角落幾乎都布滿了天花的身影。

直到1980年5月8日,世衛組織才宣布實現了天花的全球範圍內的根除。這一場戰役,人類足足打了3000多年,總共奪走了5億多人的生命。

而猴痘呢,儘管它和天花有一些相似點,比如猴痘與天花病毒、牛痘病毒等同屬正痘病毒屬。

這些病毒在抗原性、生物學特性、形態、結構等方面十分相似。

猴痘與天花的症狀,也存在相似點。比如感染者初期為全身性紅斑或皮疹,隨後發展為軀幹部、臉部、手掌和腳掌的丘疹,丘疹再發展成為囊疤……

非洲一名猴痘患者展示其手部 圖/CDC

但是,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首席科學家譚文傑說:雖有諸多相似之處,在臨床致病性及感染傳播特性方面,它們並不相同。

首先,從傳播途徑看,猴痘傳播主要是人類被感染了猴痘病毒的動物咬傷,或接觸感染了猴痘病毒的動物的體液、分泌物和血液。

人際傳播,則主要通過血液和體液,類似愛滋病一樣,屬於有限人傳人。

而天花就比猴痘病毒兇猛多了,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而且只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流行。

因此,猴痘在人際傳播的「效率」遠低於天花。

其次,雖然感染後的症狀類似,但猴痘的症狀明顯輕於天花,部分猴痘感染者全身性紅斑或皮疹並不明顯。

儘管猴痘成為天花那樣的烈性傳染病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我們還是需要警惕。

過去十年來,尤其是最近猴痘在全球各國的傳播表明,猴痘已不再是一種主要發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等偏遠地區的罕見疾病。

作為科研機構,需要不斷研究病毒和人類之間的關係;而作為普通人,我們則需要做好個人衛生,不吃野味等防護措施。

三、

夏天,最好防止這些疾病中招!

炎炎夏日,各種夏季常見病也隨之而來:中暑、因為各種病毒細菌引發的腸胃病、因為蚊子感染的登革熱病毒……

那麼,如何度過一個健康的夏季?和小編來看看,那些預防常見疾病的方法吧!

1

中暑

中暑是夏天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大多是由於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出汗過多或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致的一種內科急症。

尤其是在深圳,高溫的「毒打」下,幾乎每年夏天都有深圳人中招,

比如去年夏天,深圳一個月就有122人中暑,一周平均每天5人中暑。

一般來說,從事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營養不良、年老體弱、過度疲勞、睡眠不足、過度肥胖、愛穿緊身和透氣性差的衣服的人,都很容易中暑。

想要預防中暑,首先做好補水和防曬,比如大量出汗時,飲用溫鹽開水(1~2 L水加6~8 g鹽)或運動型飲料;出行穿著質地輕薄、寬鬆、淺色的衣服,出行避開正午前後,戶外活動儘量選在陰涼的地方。

如果發現中暑症狀,第一時間是把病人轉移到通風、陰涼的地方,其次用濕毛巾冷敷額部、腋下、肘窩、腹股溝等處降溫,情況嚴重可撥打120急救電話。

2

夏季謹防腸胃病

炎熱的夏季,不僅對人的身體極限是一考驗,同樣也是各種細菌繁衍,肆掠之時。

這一時期里,老人,小孩,以及體質虛弱者都會因飲食衛生上的不當習慣,而導致引發不同的腸胃疾病,比如隔夜飯、隔夜水果、食物儲存不當等等。

想要預防細菌的感染,大家平時一定要養成生蔬菜和瓜果徹底洗凈、不喝生水、不吃生冷變質食物的習慣,千萬不要因為省吃儉用,導致病從口入。

3

小心蚊蟲叮咬

蚊子叮咬並非小事,許多病毒就是通過蚊子來傳播的。

比如登革熱、瘧疾、黃熱病、絲蟲病、乙型腦炎、流行性腦炎等,其廣泛傳播的「罪魁禍首」都是蚊子。

更不用說,晚上睡覺的時候,它總是在你耳邊嗡嗡嗡的,特別煩人。

想要預防蚊子,首先選擇物理驅蚊,如安裝紗窗、紗門等,既可以通風透氣,又能阻擋蚊子,嬰幼兒、孕婦建議最好用蚊帳。

其次,被蚊子咬後,千萬不要抓痒痒,持續性的大力抓撓,皮膚里的組織液、淋巴液等會滲出,腫成一個不易消退的皰,甚至引起局部感染和過敏性皮炎。

如果奇癢難忍,可用指甲輕輕按壓,也可對叮咬處塗上風油精、萬金油等消炎、止癢。如果出現紅腫擴散、滲液不止、潰破時,一定要及時就診。

儘管猴痘、天花等傳染病距離我們很遙遠,但新冠疫情對我們依舊虎視眈眈。

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十二個字:「講衛生、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cf1f09645c317dd2d51319b66ec2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