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新疆棉花產業發展與棉花公證檢驗的建議

2024-01-21   天山植保

原標題:「十四五」期間新疆棉花產業發展與棉花公證檢驗的建議

棉花是當今全球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深刻影響著我國乃至全球農業工業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棉花生產區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黃河流域以及新疆,新疆因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廣袤的土地資源,迅速成為我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和世界棉花主產區。新疆也是我國唯一的長絨棉產地,以纖維長、色澤好、品質高而受到國內外用戶的青睞。目前新疆棉花產量已經占據全國的90%左右、全世界的20%左右,隨著國內外棉花需求量的增加,新疆棉花產業地位日益突出。

「十四五」規劃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是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之後,承上啟下繼往開來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奮勇前進的第一個五年。「十四五」規劃時期也是新疆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繁榮穩定、建設美麗新疆、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時期。在「十四五」規劃期間如何實現新疆農業繁榮、農村興旺、農民增收,譜寫新疆鄉村振興戰略的華麗篇章,新疆棉花產業與棉花公證檢驗事業都必須有更大的作為和更突出的貢獻。因此對新疆棉花產業發展與棉花公證檢驗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1 對新疆棉花產業發展理念的意見建議

一是加強宣傳力度,講好新疆棉花故事。棉花產業給新疆各族群眾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是新疆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因此要通過傳統媒介以及網際網路自媒體廣泛宣傳新疆地區的棉花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之一這一理念,在廣大消費者群體中樹立用新疆棉花製品就是支持中國製造、就是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意識。

二是厚植培育沃土,樹立新疆棉花品牌。相關部門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落實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政策,依法依規開展棉花收購加工經營活動,堅決維護市場秩序,抵制惡意競爭搶收棉花,樹立品牌經營理念,堅持質量第一、提質增效,提高新疆棉花加工及紡織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全行業牢固樹立品牌意識,樹立質量是企業生命線的理念,堅持守法誠信經營,共同構築新疆優質棉品牌體系,推進新疆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營造良好環境,搭建新疆棉花市場。促進棉花產業鏈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棉紡織行業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繼續提高新疆棉花疆內轉化率,推行「棉紡企業+棉花加工企業+合作社+農戶」產業鏈聯營模式,引導加工企業向上游農民合作社、下游紡織企業雙向合作,探索農民合作社與紡織企業直接交易模式,密切農業生產與消費市場之間的聯繫。推動建立交易市場,促進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建設覆蓋疆內疆外、國內國外、線上線下、現貨期貨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棉花交易市場,提升自治區棉花在國內、國際貿易中的定價話語權。

四是堅持政策導向,維護新疆棉花聲譽。堅持「控制面積、降低成本、提質增效、保障能力」的發展方向,完善政策扶持,健全補償機制,探索補貼方式,提升棉花質量,穩定生產能力,優化產業布局,打造國家優質棉花生產基地,提升新疆棉花產業競爭力,維護新疆棉花產業良好聲譽,促新疆棉花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五是尋求技術創新,豐富新疆棉花產業。為鞏固我國紡織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及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提高應對外部市場衝擊的能力,鼓勵在產品開發層面,加大新疆棉與差別化、功能性纖維混紡產品的研發力度,創新含棉製品的功能性、舒適性。鼓勵在終端層面深入挖掘消費者需求,快速反饋至前端製造環節,充分發揮我國棉紡織產業鏈整體優勢,拓展消費空間,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2 對新疆棉花產業發展措施的意見建議

立足新疆棉花產業實際,結合新疆跨越式發展趨勢,圍繞解決廣大棉農、棉花加工企業、紡織企業最真實最重要最關切的利益問題,對新疆棉花產業發展提出以下幾點意見建議。

一是進一步鞏固新疆棉花產業優勢地位。新疆貢獻我國 90% 左右的棉花產量,是我國重要的棉花主產區,新疆棉花產業的發展直接影響到我國棉花產業布局,目前新疆本土已經初步形成棉花種植、加工、紡織等基本的體系化產業鏈。因此建議地方政府搭建制度體系,結合實際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穩步推進棉花產業大市場構建。

二是進一步鞏固新疆棉花價格穩定性。棉花價格與國內發展需求,國際經濟趨勢關聯度較高,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以及西方勢力詆毀,新疆棉花價格持續低迷。價格走低利潤變薄嚴重影響了各族群眾種植棉花加工棉花的信心,同時也影響了棉花上下游產業鏈的構建。所以建議政府機構支持本土各類棉花行業聯合會制定符合國情的棉花質量認證體系,爭取棉花產品議價權,增強從業人員信心。

三是進一步鞏固新疆棉花產業鏈條。紡織業已經成為新疆重要產業之一,成為轉化新疆富餘勞動力的主渠道,對提高本土各族群眾就業率,壯大地方特色經濟體量,切實提高棉花產業從業人員收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由於新疆地理位置偏遠,本土紡織產品遠離內地消費大市場,加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新產品開發能力不足,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較低,影響了新疆紡織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建議對新疆本土紡織企業提供生產改造技術創新方面的支持,充分利用新疆優質棉花資源,輔助全鏈條突破,進一步解決新疆各族群眾就業需求,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四是進一步鞏固新疆棉花優質棉基地規模。建議靈活運用歷年棉花質量監測成果,通過大數據分析,進一步在南北疆氣候適宜土地肥沃地區確定一部分優質棉田作為示範田,擴大優質棉基地規模。以國際優質棉為目標,通過提高棉花種植標準化規範化舉措,逐步提升新疆棉花的國際競爭力。

五是進一步鞏固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成果。在現有政策基礎上與棉農、棉花加工企業負責人、紡織企業負責人、棉花領域專家學者、基層政府「三農」工作人員展開深度交談,廣泛徵求意見,繼續深化完善棉花目標價格制度。通過貫徹落實符合新疆實際的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措施,助力新疆棉花產業發展,保障國家棉花儲備供應安全。

3 對新疆棉花公證檢驗事業的發展建議

搭建一個周密的棉花公證檢驗體系,健全檢驗結果追溯制度,牢牢鞏固公證檢驗公信力。促進棉花公證檢驗與棉花質量監測相輔相成,促進實驗室檢驗、在庫檢驗相輔相成,促進公證檢驗數據與棉花產業發展決策相輔相成,使得棉花公證檢驗能夠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布局,服務新疆經濟跨越式發展,服務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確保在「十四五」規劃期間,棉花公證檢驗重要性日益突出,檢驗技術顯著增強,公益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使得棉花產業在新疆經濟發展中支柱性作用更加牢固。

一是提升檢驗水平。提升棉花公證檢驗水平,使得新疆棉花公證檢驗在全國纖維檢驗領域成為獨樹一幟的標杆,並吸收引進內地紡織品檢驗技術經驗,補全新疆檢驗機構技術單一、能力不足的短板,更好地服務新疆本土紡織加工企業。

二是落實機構改革。優質高效落實纖檢機構改革,本輪機構改革以來新疆各地纖維檢驗機構的性質、歸屬、規模、職責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各地纖檢機構要迅速適應新角色肩負新任務開啟新征程,處理好改革和發展的關係,公益化和市場化的關係,科技創新與常態化工作的關係,在棉花公證檢驗事業上,以實幹彰顯忠誠擔當。

三是強基固本增效。加強棉花公證檢驗實驗室升級改造和運行管理,根據以往棉花公證檢驗工作積累的經驗,對實驗室進行合理優化布局,引入電子化流轉程序和智能化運轉設備,通過內部挖潛、外部引援的方式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提升棉花公證檢驗實驗室在檢測領域的權威性。

作者:馬乾(塔城地區纖維檢驗所),圖文編輯:天山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