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後,我在網上當「見習解憂師」

2023-05-23     壹讀

原標題:失明後,我在網上當「見習解憂師」

「你知道嗎?我現在整個人都是麻木的,春天聞不到花香,夏天聽不到蟲鳴,每天都在家和單位間無限循環,生活只有工作、加班,這個月居然連績效都沒完成。」 一個語速偏快、情緒急躁的聲音從手機里傳出來。

「我能感受到你的焦慮。如今社會工作壓力大,很多人都和你一樣焦慮。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就像我做盲人按摩師,一個月只能休息一兩天……」 見習解憂師金色的光用舒緩的語氣,娓娓道來。

沒錯,由於視力障礙,金色的光看不見世界,卻能清晰地「看」到他人心中的焦慮、痛苦、憤怒、疲倦……不久前,他參與了社交平台Soul「解憂奇妙鋪」的公益活動,成為了一名為他人排除憂愁的「見習解憂師」。

印象中,視障人士連自己的生活起居都不能照顧好,他們還能為「明眼人」排除憂愁嗎?

不被視障「困住」

金色的光今年25歲,在江西贛州一家盲人推拿店工作,與大部分視障群體不同,金色的光是個外向、開朗的小伙子,他不僅喜歡出門、結交朋友,還是個不折不扣的「科技控」,因此在本職工作外,還負責店內的線上宣傳工作,生活上積極且自律,每天都會早起、鍛鍊、出門上班。

當然,視力障礙也曾「困住」金色的光,不僅給他帶來生活上的不便,還常帶來路人冒犯的「關心」,例如在公交車上周邊的乘客會好奇:

「你眼睛都看不見了,還出來幹什麼?」

「看不見會不會影響吃飯啊?會不會把菜塞到鼻孔里?」

「你家裡還有誰是盲人嗎?這個毛病會不會遺傳?」

面對這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金色的光已經不會氣惱,還會對一些問題認真解答。

就像在別人驚訝於他能使用智慧型手機時,金色的光會大方地拿出手機現場講解:「和大家不同,視障人士在單擊App圖標時,有語音提示念出App名稱,雙擊才會打開App頁面進入程序……」

金色的光並不是天生「社牛」。他也曾受困於自卑,因視力問題遭受的外界歧視甚至曾使他自我封閉,但他的生活被科技徹底改變,智慧型手機不僅讓他能更輕鬆地走出家門,還讓他在網絡世界暢遊。

可能你會好奇,看不見還能上網?這要通過「信息無障礙化」的方舟。

「信息無障礙化」是為視障等特殊人群享用網絡而鋪設的「數字化盲道」,主要通過智慧型手機的「無障礙模式」、輔助功能以及平台的無障礙適配實現,使特殊人群一樣可以流暢使用App、獲得信息資訊,為生活帶來便利。

視障人士可通過對螢幕的觸摸、滑動、雙擊等操作,使用手機的讀屏功能

在某種「觀念」中,實現「信息無障礙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卻只能滿足一部分「特殊群體」 的需求,少有商業價值的回報,因此平台的無障礙推進程度,主要取決於一家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但僅僅是責任感,並不能確保無障礙的順利。這還考驗平台的決心、耐心和智慧,舉個例子,明眼人做「信息無障礙化」的研發,很難滿足視障人士的需求,因為無法切身體會視障人士的難點。因此金色的光多了一個「兼職身份」——無障礙信息測評師。

「無障礙信息測評師」是一種特殊的軟、硬體測試員,驗證產品是否達到「特殊群體」期望的功能,發掘產品中的問題並提出建設性的改進建議。

金色的光對智慧型手機的應用能力堪稱專業級別,這與其不斷向外拓展、積極擁抱世界的探索精神有關。

「常有人問我視力不好為什麼還要出去社交?我會說每個人都需要社交、需要表達、需要認識更多朋友。但初次遇到這種問題時,我內心是恐懼的,其他視障人群也是如此。這種恐懼困住了大多數視障者,讓我們感到自卑,也讓我們不敢走出舒適區,不敢和外界交流,然後了解信息的渠道更閉塞,對新鮮事物的接納程度也更低,這將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為了打破這種循環,我不止外出,還會在Soul這樣的社交平台上認識更多有趣的朋友,和他們討論新學到的法律、商業、科技類知識,不斷地提升自己。」

金色的光認為科技改變了生活,使生活越來越美好,因此也鼓勵圈子裡的其他視障朋友多走出去。

為了讓其他視障人士更順暢地使用智慧型手機,金色的光決定做些什麼,除了免費一對一為其他人提供手機使用教學指導,他還會在日常積極向各個平台反映「無障礙」使用中出現的問題。

「其實很多軟體的無障礙適配並不完善。就像觸碰一個App的選項按鈕時,提示音不是該按鈕的作用名稱,例如確認或取消,而是告訴我它是個按鈕。這就需要我一個一個試。對於很多視障朋友而言,遇到這種麻煩,他們就會放棄使用了。」這些問題可能被一些平台忽視,也可能被另一些平台格外重視。

由於經常使用Soul,金色的光也向其提出了「無障礙」的改進意見。該意見通過平台的用戶反饋渠道,迅速傳遍Soul的研發中心、用戶研究、產品等部門,並被重點標註,還被一位工程師直接轉發到公司內部的「無障礙適配專項群」中。

此時,Soul正在推行「無障礙適配工作」,這些來自視障用戶的意見成為 指路明燈。

當時,Soul專門對一批視障用戶進行一對一訪談,了解具體使用情況,並組建了視障用戶溝通反饋群,搜集用戶問題、整理需求文檔、確認並進入「適配流程」,為 「信息無障礙」功能適配工作的推進建立了一套系統機制。

金色的光也沒想到Soul的響應速度如此快,寫下意見時,他甚至做好了沒有反饋的準備,「因為之前做測評的經驗,我比較了解網際網路公司的流程,這些小需求要麼會被直接忽視,要麼就是需要很久的排期才能解決,但Soul很快聯繫了我,並且解決了問題。」

每個群體的需求都值得關注,再「小」的用戶問題也需要解決。這才是無障礙的真正意義,因為這些 「小」問題的解決,視障用戶們才能更加流暢地在Soul衝浪,找到與世界建立連接的新方式,並獲得生活的全新體驗——成為一位「見習解憂師」。

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實際上,在受邀成為「見習解憂師」之前,金色的光就以「野生解憂師」的身份活躍在平台上,見證了明眼人生活中的各種煩惱與困惑。

與金色的光一同「見證」這些困境的還有另一位「野生解憂師」白茶相依。

作為一名視障人士,白茶相依也看到了明眼人的「盲區」。而他總能從一些出其不意的角度,給鑽「牛角尖」的網友一些新思路。

在一次語音通話聊天中,白茶相依遇到了一位哭哭啼啼的女生。

女生前不久和男友提出了分手,她很愛那個男生,但又覺得對方不愛自己,就提出了分手,結果男生已經三天沒有聯繫她了,她很崩潰,就跑到Soul上來求助。

白茶相依像一個聽眾一樣,耐心地聽她講完所有故事後,安慰女生:

這不才三天沒有聯繫你嗎?但三天之後還有七天啊,七天之後還有一個月嘛……一個月之後,沒準你就習慣了。

聽白茶相依如此一說,對方也笑噴了。

有次,白茶相依還遇到過「最長待機」的傾訴者,從晚上10點聊到了第二天早上5點。

白茶相依非常耐心地聽對方講述了整個故事,實在熬不住了,於是說到:「朋友,你這麼熬夜可不好。你知道嗎?這麼熬夜對手機不好,因為我的手機快沒電了……」

對方一聽,一下子笑出了聲。

視障人士雖看不到世界,卻能「看」到別人內心深處的憂慮。

人們總說,視力不好的人聽覺、觸覺會優於常人,這現象被稱為「感覺補償」,就像視障人士喪失視覺後,在聽覺、觸覺、嗅覺等方面會變得異常突出。

因此,視障人士與人交流時,對他人語氣、聲調、說話節奏的感受更敏感,能透過語言交流,感受到對方的情緒。

而善於察言觀「心」的視障人士,也曾面對過更多、更深刻的絕望心境。

白茶相依的視障問題是一步步加深的,曾經他可以看到模糊的世界。像這種曾經擁有,又慢慢失去一項重要感官的絕望,無疑比失去一段感情、一份工作更加令人痛苦,接踵而來的是一生自由受限、難以融入某個集體的失落感。

只有陷入過困境、經歷了低谷的人,才會懂得他人的艱難,面對「泥沼」中的求助者會更有耐心。也正是過去「野生解憂師」的經歷,金色的光和白茶相依成為了參與Soul此次公益活動的「見習解憂師」。

何為「解憂師」

「解憂師」是Soul平台上一群擁有相應資質的專業用戶(如心理解憂師需要專業證書),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傾聽能力、換位思考能力、共情力、洞察力等能力,並能在心理、職場、情感等某一領域為其他用戶解惑。

「見習解憂師」需要付出努力、系統學習相關領域知識並積累一定數量的實踐案例後,才有機會在之後申請成為正式解憂師。

「解憂師」這個方向,也為似乎只有「推拿」一項選擇的視障群體,提供了新的體驗和生活方式的另一種可能。

而在這個過程中,自在的溝通和互動,也讓視障群體擁有了更廣闊的「視野」、收穫精神撫慰、實現自我價值。就像不太出門的白茶相依所說,「幫他人解決煩惱的同時,也能讓我深度思考,遇到意想不到的新朋友,我們在討論中經常會碰撞出有意思的思想火花,讓我發現自己的思考和價值,這種感覺挺好的。」

不止視障人士,當下的年輕人在遇到小煩惱和迷茫瓶頸時,也需要來自他人的幫助、鼓勵和溫暖,引導他們發現新的可能。

在5月21日(全國助殘日)「解憂奇妙鋪」的公益活動中,專業解憂師、見習視障解憂師、平台用戶現場溝通對話、真誠交流,共同走過低谷。

參與此次公益活動的 解憂師@瘋批教主呀,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危機干預師,曾參與大量殘障群體的療愈工作,她表示:「看見即療愈,看見便是力量,因為種種原因,其實殘障群體和健全群體之間,不同的群體之間都有一道無形的屏障,這也滋生了誤解甚至隔閡,但通過Soul平台,通過這次活動,我們不同的群體也可以 互『看見』,平等溝通,彼此理解,彼此走進,互相給予繼續前進的力量。」

另一位參與此次活動的Souler認為,人生十有九八不如意,「通過真誠地交流分享,我們坦然面對自己、面對困境,也會發現自己並不是唯一被『困住』的那個,大家彼此打氣,可以一起走得更遠。」

參與活動的用戶們相互肯定、相互治癒

這個世界如此廣闊,人人生而不同,希望我們都不被外在的困境或心理的牢籠「困住」。而在那些暫時陷入泥沼的時刻,我們也可以相互扶持、相互溫暖。

溫暖無障礙,我們可以彼此治癒

人類是以親屬為單位聚集的群居動物,但如今的年輕人正在「斷親」。

常言道「成家立業」。然而當代年輕人的「立業」是通過假裝上班實現的,對於「成家」,年輕人的意願似乎也不太高。

2021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空巢青年」人口數量已達9200萬。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這口巨大的鍋里,年輕人一邊害怕自己變成溫水裡的青蛙,一邊變身「發瘋青蛙」釋放自己的情緒。

無論是早年間租回家的假對象,還是如今的假裝上班,在現實中與身邊人說「假話」成為當代人的必要生存技能——人際欺騙。

人際欺騙廣泛存在於所有文化、社會之間,儘管全世界公認誠實是美德,但研究發現,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要說2個假話,而說假話的主要對象是家人、朋友及伴侶。

與親近的人溝通真實的想法,在心理學上稱為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有增加彼此親密程度的作用,也存在傷害自己、他人、雙方關係的風險:

人與人的悲喜並不相通,即使是關係親密的人,他們真的會覺得你吵鬧,從而疏遠排斥表達者;表達者也會因對方對自己表達的厭惡,感到遭受排斥,產生失落感。

那麼,我們要去哪裡說真心話?尋求理解?

在這個衝突對立更容易獲得流量和關注的時代,在輿論場無比複雜的網際網路環境中,依舊有那麼一個空間,讓一些普通人獲得了真誠回應,及溫暖和治癒。

白茶相依曾遇到過一位非常聊得來的朋友,有一天對方說,被他照片上的眼睛 「嚇到了」,感到挫敗的他在Soul發了個瞬間,然後他的評論區就「炸了」。很多Souler通過評論、私信 鼓勵白茶相依,在了解他看不見也能上網的情況後,一些網友直呼「真厲害」。

還有網友在Soul分享了自己面試員工的故事,被來面試的小姑娘問到公司是否包吃飯時,他表示暫時不包,但對方有需要,他可以專門買個微波爐。結果小姑娘居然說:「公司會為我這個廢物買個微波爐嗎?」他大為震驚,告訴小姑娘:「千萬不要否定自己,要相信自己。」

曬出自己作品的Souler表示自己「江郎才盡」,卻收到其他素未謀面的網友真誠讚美:超好看!喜歡!

任何群體都有被治癒的權利,就像Soul希望不斷完善「信息無障礙」,構建無障礙環境,讓每一個群體都能平等、包容、便利地使用平台交流、溝通。

對曾經被「困住」的金色的光和白茶相依等特殊群體來說,找到擁抱世界的新方式,交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發現生活的新可能,這些是構建無障礙環境更廣闊的意義——信息和溫暖都能無障礙地流動。

有時,人生的障礙不僅有看得見的實體設施、軟體應用障礙,還有看不見的理解、感受障礙,更有顏值、身份、觀點「不同」形成的隱形障礙。但我們也都渴望在一個平等、多元、有愛的空間中,被「看到」,被溫暖,也照亮別人。就像,視障群體在Soul上既可以「看」到普通人的困境,也可以被他人看見。

再微小的光芒在交匯的時刻也有巨大的能量。相互支撐、彼此治癒的我們因為被照亮過,也將成為那道光。在繼續向前的路上,我們彼此照亮。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c93f1dcd8bda5f1a1a1248a798349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