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小伙製造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銀行詐騙案,自己卻沒賺到一分錢

2022-05-06     戲說金融

原標題:30歲小伙製造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銀行詐騙案,自己卻沒賺到一分錢

「後生可畏」,原本意思是年輕人值得敬畏,多用來指新生力量的潛力無限。

而在生活中,有些後生不僅值得敬畏,還有可能是值得畏懼。

在金融界,關於讓人畏懼的後生,我們之前給大夥介紹過一個,他就是尼克·里森。這位巴林銀行新加坡期貨公司的交易員,在28歲的時候(1995年),因為虧空14億美元,把一家成立了兩百多年的英國女王御用銀行給整破產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到《28歲的毛頭小子,把成立2百多年的英女皇御用銀行給搞倒閉了》一文中詳細了解)。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就在巴林銀行倒閉那一年,一位同在西歐的18歲少年,剛好踏進大學校園,看到這一新聞後,竟然有一絲「肅然起敬」的念頭。而在12年後,30歲的他完成了對「前輩」的逆襲,製造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銀行詐騙案。

這個少年名字叫做熱姆·凱維埃爾(Jerome·Kerviel)。

凱維埃爾1977年出生於法國西部布列塔尼的一個海岸小鎮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位老師,母親做美發生意。1995年,他考上了法國南特大學,在順利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後又開始到法國里昂第二大學,並拿到了金融市場運營管理碩士學位。2000年,從法國里昂第二大學畢業後,凱維埃爾開始到法國興業銀行工作。

他是個很聰明的年輕人,領悟能力極高,剛開始他負責銀行後台管理部門的工作。他在後台一直工作了5年後才被晉升為交易員,負責歐洲股市指數期貨交易--法國興業銀行最擅長的衍生品交易,也是風險最大的品種。自此,他開始在興業銀行的DeltaOne產品組工作,這個組的業務包括程序化交易、ETF、掉期、指數和定量交易。後來他又開發了一種進入工具投資組合,跟蹤大型歐洲指數的變化。

2007年上半年開始,凱維埃爾以虛假的買賣手法大量購入歐洲股指期貨進行欺詐交易。

對銀行後颱風險控制流程管理的熟悉為日後他隱瞞自己的巨額倉位提供了方便:他建立假的投資組合,從其他操作者處獲取代碼並偽造文件,操縱對銀行的控制等等。

這些操作幫助他巧妙地繞過五重安全控制系統、躲過由兩千多人組成的龐大監控隊伍,肆無忌憚地挪用巨額資金在股指期貨市場上賭博,並在最後輸掉了49億歐元(約合513億元人民幣)——製造了全球銀行業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欺詐案,讓這家在歐元區排名第四法國排名第二的金融集團產生了巨大地虧損。

2008年1月19日,法國興業銀行發現他的欺詐交易倉位,2008年1月28日,檢察機構以涉嫌大規模違規交易正式對他提出起訴,最終凱維埃爾喜提15年牢飯。

這一事件對於對於正身處全球性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的法國興業銀行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想要恢復元氣,更是難上加難。

看到這裡,還有幾個有意思的細節和疑問需要跟大夥大概說說。

1、在法國興業銀行發現凱維埃爾的欺詐行為後,凱維埃爾曾央求給多給兩個交易日的時間,讓自己完成最後一筆交易——這筆交易剛好是凱維埃爾重注做空自己東家興業銀行的股票的交易。但是銀行方拒絕了他的請求,選擇了即刻強制平倉的行動。按照估算,如果延遲兩個交易日再平倉,凱維埃爾造成的損失最起碼能減少一半。

在法國興業銀行突然強制平倉之後,引發市場猜測,導致了股市的混亂,隨後兩天1月21日和22日的股指暴跌,法國興業銀行再遭一棒。

為什麼法國興業銀行寧願兩敗俱傷也不願多等兩天,至今還是個疑問。

2、興業銀行的損失是不是成為凱維埃爾的個人財富了呢?

當這件事曝光之後,他的母親第一時間接受了媒體的採訪,斬釘截鐵地說:「他一分錢也沒吞過,這一點我很肯定。」

後來經過法國興業銀行審計部門和法國檢察機構的核查,凱維埃爾從東家欺詐獲得的49億歐元,全部投入了股指期貨的交易中,確實沒有一分一毫進入自己的口袋。

那麼為什麼凱維埃爾要花費這麼大的心思去玩欺詐呢?

有人猜測,他希望通過為銀行取巨額利潤來得管理層欣賞,從而提高自己的獎金,只是不料弄巧成拙。

不過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心裡充滿激情,渴望成就一番事業,想成為尼克·里森那樣指尖掌控百億鈔票的人」。

3、凱維埃爾欺詐事件發生後,有不少經濟學家將其視為拯救世界經濟的「吹哨人」,認為他犧牲了法國興業銀行的資產,但避免了一場人類經濟的危機。

一些資深的美國經濟學家分析說,法興銀行在發現凱維埃爾的違規交易後,動手平倉引發全球股市大幅度下跌,隨後才有了美聯儲緊急降息75個基點——創下23年以來最大的單次降息幅度。這次重磅降息可能是使世界經濟避免衰退的「拐點」。

德銀證券公司前首席經濟分析師愛德華·亞德尼更為直接,事後他評論說:「衰退幾乎已經過去了,感謝熱羅姆·凱維埃爾在巴黎的作為,以及美聯儲在華盛頓的積極回應,在我記憶中,從來樣強有力的經濟支持,阻止了衰退徵兆變為現實。」

更有業內人士甚至提出質疑:法國興業銀行可能為了掩蓋因次貸危機虧損嚴重的業績,以凱維埃爾為幌子,找他做「替罪羊」來轉移人們的視角。這種質疑不是沒有依據,因為在終審時,當凱維埃爾得知自己將面臨15年的監獄生涯時,當庭威脅「準備說出一些人的名字」,但是被法警強制帶離,並沒有任何後續音訊。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be92112a9080248e36bf45c7f699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