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變了還是不裝了?挨罵後他哭著道歉,你會接受嗎?

2023-09-12     橘子娛樂

原標題:到底是變了還是不裝了?挨罵後他哭著道歉,你會接受嗎?

從3043.5萬到2921.7萬,李佳琦微博持續掉粉一百多萬。

這是「李佳琦懟網友」事件後,最直觀的一組數據變化。

9月9號,李佳琦在直播間介紹一款花西子眉筆,彈幕中有個消費者說「怎麼感覺賣的越來越貴。」

結果李佳琦情緒破防,直接回懟:「哪裡貴了,你覺得貴應該反思自己有沒有努力工作漲工資。」

沒想到上班賺錢被老闆罵,下班花錢還要被李佳琦罵。

可能是意識到自己言行有誤,9月11號凌晨,李佳琦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篇「致歉信」。

(滑動閱讀)

結果因為信中的表述沒誠意,網友的情緒徹底反彈。

微博熱搜榜單上,掛著十幾條高居不下的話題詞。

被點燃的萬千網友迅速貢獻了一批網絡新梗,

比如新詞彙:「哪李貴了」

比如打工人專屬貨幣:「花西幣」

1花西幣=79元。

網友們紛紛玩梗自嘲,稱以後不囤黃金就囤花西子。

日入百萬,資產過億的李佳琦不能理解「79元太貴」的抱怨。

普通人之所以能產生共情,是因為他們對於79元有非常具象的理解。

79元意味著兩三天的伙食費、夠用一個月的貓砂、半天的勞動工作量……

有網友緬懷李佳琦曾經的模樣,質問李佳琦到底是變了還是不裝了。

也有網友扒出李佳琦之前的一些不當言論,說他本質就是這麼個人。

例如跟楊冪直播時開黃腔,賣某款口紅時也暗戳戳「開車」。

還有網友羅列了李佳琦等主播的收入狀況,顯示他在21年就能賺到日薪500多萬。

李佳琦通過財富積累,早就從「南昌櫃哥」的草根蛻變成了日入百萬的資本家。

對李佳琦的討伐,也迅速延伸向了這次事件中的另一位主角——花西子品牌。

引起爭議的這款花西子眉筆,售價79元,標重0.08g。

按這個標準計算,花西子眉筆每克摺合人民幣980多,都夠買兩克黃金了。

有網友羅列了其他品牌的眉筆售價,對比之下,植秀村、橘朵等品牌的眉筆售價簡直感人。

在這股比價熱潮中,有網友發現:

打著「大牌平替」口號的國貨,溢價之高可能早就遠超某些大牌了。

花西子的某些產品標價雖比外國美妝大牌便宜,但因為給到的分量少,核算下來反而更貴。

花西子的散粉,按同樣標準計算下來,居然賣的比香奈兒還貴。

花西子申請了177個專利,但超過一半都是產品外包裝設計。

消費者吐槽最多的也是它包裝雖好但品控一般,成本都用在包裝和營銷上了。

事情不斷發酵,9月11日晚,李佳琦在直播中哭著道歉。

他說「李佳琦身上的羽毛,都是所有女生一片一片賦予我的。

無論什麼時候,我都不應該忘記,我來自哪裡,也不應該迷失自己。」

,時長

00:19

雖然直播間很多粉絲喊話他別哭、加油,但也有近5成的網友依舊錶示不接受。

其實公眾人物口不擇言惹出禍端也不是頭一回,為什麼李佳琦這次卻公關失靈呢?

消費降級、內卷不斷的時代背景下,打工人積壓的怨氣,邪劍仙想壓都費勁。

這個事件帶來的連鎖反應,必不可能僅僅以李佳琦掉粉100多萬收尾。

頭部主播跟品牌綁定過深,品牌方也會受這種羈絆反噬。

花西子恐怕是成也李佳琦、敗也李佳琦。

網友前腳嘲諷花西子,後腳就喊話花洛莉亞品牌,接住這潑天的富貴。

這些年,網際網路經常興起「潑天富貴輪到誰」的熱潮,從白象方便麵、到蜂花護髮素、到匯源果汁……

國貨品牌的口碑復興和崛起,憑的是大眾的「家國一體意識」。

大家都希望周杰倫口中那句「華流才是最屌的」不是空喊口號,秉著「支持國產」的心能扶一把是一把,盼著國貨站起來。

李佳琦吃著消費者支持國貨的飯,這次又砸了國貨的碗,他後續的商業合作受損,花西子品牌形象也跟著遭殃。

具備影響力的公眾人物賺著普通人難以企及的財富,就應該肩負起遠超常人的責任意識,謹言慎行。

畢竟每一條路都是被前人走出來的,要麼把路走寬了、要麼把路走窄了。

話說回來,為什麼李佳琦事件會點燃了普羅大眾的情緒點?

很多人最初喜歡李佳琦直播的原因就是他接地氣,能夠共情消費者,實話實說的人設讓消費者覺得信得過。

那時候他會勸女孩們消費量力而行,沒必要買貴的,可以省點錢買平替產品。

可是曾經的「豬豬女孩」現在都被李佳琦統稱為「不努力的打工人」。

面對「花西子好貴」的質疑,李佳琦大可以從原料、耗材解釋定價,也可以改為推薦其他低價產品。

或者一如他之前的口吻:「外國美妝賣那麼貴,我們國貨憑什麼不行!」

至少這幾種回復,還算是站在中立的立場,也以專業的態度維護了品牌的形象。

但用「你覺得貴是你的問題」一言以蔽之,就是自己撞在了大眾的情緒槍口上。

在消費降級的時代背景下,普通消費者縮緊荷包過日子是人之常情,卻因此遭到居高臨下的指責。

這就會讓很多消費者產生一種被背叛感:

眾星捧月般將他推到了頭部主播的位置、供奉上社會金字塔塔尖,等來的卻是一場階級躍遷後的背刺,屠龍者終成惡龍。

李佳琦在成功摘掉「最強打工人」標籤的同時,也主動割裂了和消費者的情感連結。

而這種割裂,正是大眾對他口誅筆伐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橘看來,李佳琦確實變了,但這種變化幾乎是必然的。

一方面,李佳琦說自己的工作狀態變了,這點其實完全可以理解。

曾經的李佳琦帶著頭部主播的光環,創造出一個又一個銷售奇蹟,品牌方迷信李佳琦,他當然可以輕鬆把價格打下來。

但隨著很多品牌開始自播,以及業內其他主播不斷發展壯大,李佳琦的議價權利自然會被削弱。

夾在期望抬高售價的客戶和期望降低售價的消費者之間,李佳琦這個「全網最低價」的標籤其實貼的越來越費力。

另一方面,凈收入已經超過逾90%A股公司的李佳琦,早就累積了足夠的財富。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身價過億的李佳琦思維認知必然會變化。

所以他的立場發生從共情消費者到共情資本家的變化,並不稀奇。

大眾苦資本家PUA久矣,對結構性不公的憤懣也積怨頗深。

網友們群情高漲,針對的不見得是個人,而是由李佳琦折射出的一種普遍現狀。

精英階層將優績主義奉為圭臬,信奉人的成敗都是由自己造成的,卻忽視時代機遇、他人幫助、結構紅利等因素。

把個人的成功歸因為自己足夠努力,就難免心生傲慢,因此對世俗意義上的失敗者抱有的不是同情憐憫,而是鄙視、羞辱。

普通人在這種氛圍浸淫下,也會產生我不如人皆因我不夠努力的認知。

於是,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的敵對的情緒愈演愈烈,內卷也應運而生。

羅翔曾經說過一段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優績主義是一種認知陷阱:

「如果你相信天道酬勤,很容易導致走向驕傲,或者走向虛無。

當你成功的時候,你覺得是靠你努力拚搏得來的,你配擁有這一切,所以你就瞧不起那些失敗的人。

但是當你努力了,最後依然失敗、依然一事無成,你又會陷入一種極大的抱怨,你會覺得天道不公。」

不知道為什麼,橘在寫這篇稿子時,腦海里經常湧現一個畫面:

綜藝《極限挑戰》有一次來到一所學校,給高三的學生組織了一場特殊的跑步比賽。

所有學生站在同一條起跑線,聽到提問後答案為「是」就前進一步,答案為「否」就原地不動。

嘉賓們提出的6個問題分別是:

1、你的父母都接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嗎?

2、父母是否給你請過一對一的家教?

3、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地學習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而且現在還保持著一定水準?

4、你從小到大的旅行經歷當中,是否有過一次出國經歷?

5、父母是否承諾過要送你出國留學?

6、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炫耀你?

6個問題之後,有一些孩子已然遙遙領先,還一部分孩子自始至終都停在原地,一步未邁。

節目組的比賽規則是,前20名跑進體育場的孩子可以拿到禮物。

槍響之後,所有孩子拼了命的狂奔。

體育館內的家屬同樣坐立難安、翹首以盼,希望看見自己的孩子第一個衝進來。

那些看到自己孩子跑進來的父母喜笑顏開,和孩子相擁慶祝。

還有很多父母,他們沒能看見自己孩子的身影,只能空坐一旁、兩眼發紅。

這場跑步比賽何嘗不是高考、求職、人生的縮影?

那些沒有跑進前20名的孩子,他們跑的氣喘吁吁、面色發白,你能苛責他們不夠努力嗎?

還是要轉而苛責那些坐在體育館內深感內疚、慚愧的父母?

誠如日本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所言,我們要面對的是「努力也未必會有公平回報的社會」。

所以「李佳琦們」更應該明白一個道理:

「被優越環境所塑造出來的能力,不是為了凌駕於沒有享受過同等資源的人們之上,而應該運用這些能力來幫助他們。」

那些在社會推進過程中默默貢獻的打工人,他們是這個國家的人體電池、人體燃料,被批量消耗。

他們在社會這條流水線上周而復始地運作,去到醫院的時候可能付不起高昂的「維修費用」,還要面臨像零件一樣被淘汰替換的風險。

如此這般的一生,上位者若做不到憐憫、同情、幫扶,至少也要做好旁觀者保持緘默的本分。

他們得到的評價,絕對不該只是一句「你的命運齒輪沒轉起來,全因為不夠努力。」

當努力從成功的變量,被固化為常量時,「努力」本身就在貶值。

一個集體狂奔的內卷社會,苛責個體的努力沒能填平原生家庭差異和結構性不公導致的溝壑,是一種惡毒的傲慢。

最後一句

李佳琦的道歉,你接受嗎?

歡迎和橘聊一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be1a931d200622b6c7dd2d1643720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