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傘的孩子, 必須奮力奔跑!「最牛縣高」凌晨5:30校園照震撼無數人!

2022-07-30   校長傳媒

原標題:沒有傘的孩子, 必須奮力奔跑!「最牛縣高」凌晨5:30校園照震撼無數人!

【推薦人語】每年高考結束後,河北衡水中學的高考成績都會在網絡上廣泛傳播。衡中固然厲害,但它把全省尖子生聚集一處來塑造自己名校光環的做法,也飽受詬病。與之不同的是,越來越難出清華北大的縣城高中,如果高考成績斐然,則會更加引人關注!

考生第一大省河南,就有這樣一所縣城牛校,確實為貧窮學子實現夢想打造出一截堅固的階梯,它,就是鄲城一高。

文理科600分以上考生全省第一,全校一本上線人數全省第一,清北錄取人數全國縣高第一,這些數字足以令人望而生畏、懷疑人生。

2019年:43名

2018年:37名

2017年:30名

2016年:44名

2015年:34名

2014年:25名

2013年:26名

2012年:23名

2011年:6名

2010年:2名

上面的數字,就是河南周口市 鄲城一高歷年被清華北大錄取的人數,這個被媒體稱為『高考神校』『高考工廠』的學校,成為河南眾多高中異軍突起的一所。

它的輝煌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在這裡上學是種什麼體驗?你想讓孩子進入其中接受歷練嗎?也許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有答案。

每天早晨5點30分,鄲城一高是這座縣城最早甦醒的地方。

簡陋、擁擠的宿舍里,陳會欣從雜亂的床鋪上爬起來,她只有斜側著身子,才能從床縫間30厘米的距離中間擠過,到水房洗漱。

去年,陳會欣高考失利後,來到這裡復讀。「受一年苦,受益一輩子。」父母這樣告訴她。

在過去的兩三年,鄲城一高以超過30%的一本高考升學率聞名全國,一時間,縣城擁來了四面八方的高考失意者及朝聖者。這裡和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一樣,被稱為「高考工廠」。

5月30日5點30分,鄲城縣城一片安靜,大部分人還在睡夢中。

新華路中段卻已經熱鬧起來,蹬著三輪車賣肉夾饃、雞蛋灌餅、豆漿的小販從縣城各個角落往鄲城一高附近聚集。他們的到來,昭示著這所中學新的一天開始了。

夏天的暑氣很快升騰起來,鄲城一高的宿舍樓里,不少學生甦醒。

陳會欣的宿舍在二樓,屋裡住了16名同學。8張高低床緊挨著牆的一側並排形成了一個大通鋪,床的另一側,是一條僅容一人通過的過道。人多地方窄,過道里也擺著包、拖鞋……

5點50分,同學們陸續起床。此時,班主任已各自從家陸續到達了各個教室門口。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監督學生,防止學生「早起」。說是監督,老師們也只是遠遠地看著,不讓同學們在6點以前到教室。

6點,宿舍樓開門了,這所有9000多名學生的高中徹底甦醒。

宿舍樓里,學生魚貫而出,陳會欣迅速地衝到外面洗漱。宿舍樓下,有兩排水龍頭。為了節省每一秒的時間,學生都把牙具和毛巾塞在水龍頭上方的防護網,或者放在窗台上,如同蜂巢一樣。

日復一日的重複動作,讓每個人都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從數百套長相雷同的牙具、毛巾中找到自己的,並占據最佳的位置,用最短的時間刷牙、洗臉。在偌大的校園裡,幾千人同時洗漱,卻幾乎不用排隊,也聽不到嘈雜的聲音。

這裡就像一個巨大的蜂巢,每隻訓練有素的「蜜蜂」忙碌進出,互相不打擾,更不會發生碰撞。

幾分鐘後,洗漱完畢的同學已經整裝完畢。他們或去食堂吃飯,或買個雞蛋灌餅、饃夾菜邊走邊吃。

寢室樓離教室也就百十米,人潮湧動,安靜而有序。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固定軌跡,上樓或去一樓教室,每個人都是直奔目的地,行色匆匆,絲毫聽不見追逐打鬧和說笑的聲音。

7點之前,所有的學生都已進了教室,早讀聲聲聲入耳。

教學樓里,每個教室都坐得滿滿當當,課桌和人中間,「一根針插進去感覺都很困難」。

第一排同學課桌緊貼著講台,前門邊的男生一伸腿,腳都能感受到教室外吹來的風。最後一排的學生背都貼著牆,坐在門邊的同學,「半個屁股」露在教室外面,他只微微側身,直接就能跨出教室。

趙帥正在教室里讀英語。去年高考,他的成績只夠上三本,復讀的目標,是二本。

當初,父母也是千打聽萬打探,才決定讓他來鄲城一高。這裡曾培養出省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也是全省領先。抱著拼一年的打算來到鄲城一高,趙帥唯一的感覺就是「人多」。

原本,趙帥喜歡運動,但自從復讀,他變得有些「宅」。

「教室太擠了。」趙帥說,坐到座位上,伸個胳膊踢個腿都會碰到同學。自己想趁課間在教室里走動一下,會打擾到更多同學,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趙帥所在的班有110名學生,他覺得自己比較幸運,因為高三還有個班,160多人。

9點,第二節課正在進行中。

在高一高二教室里,老師用擴音器正在上課。站在教學樓外,帶著豫東口音的男中音,慷慨激昂的女高音,匯成一部雄壯的「交響樂」。

臨近高考了,高三學生都在兩天一輪的摸底考試中度過。考卷髮下來,每個人都低著頭忙做題,教室里「連掉一根針都可以聽到」。

為了方便考試,課本和練習題都堆在教室外的地上,形成了一座座小山。對於每一個參加高考的人來說,這些題目就是他們要面對的「海洋」,想要到達彼岸的大學,必須勇敢游過去。

鄲城一高門口,熱鬧與寧靜像被定了時,非常規律。

11點,臨近放學,校門口已經有推著三輪車的商販來此占位。賣炒飯的、賣玉米的、賣雜糧煎餅的、賣雞蛋灌餅的……十多分鐘後,本來很寬的人行道被商販們占得滿滿的。他們邊忙活著儲備「糧食」,邊向校門口處張望。

近12點,下課鈴聲響了。學校食堂不可能同時容納9000多人吃飯,學校允許學生們出門覓食。踏著下課鈴聲,學生們自覺分成了兩撥,一撥直奔食堂,一撥直衝校門口。

瞬間,校門口每個小攤前都圍來了學生。這個要雞蛋灌餅,那個要玉米,個別還會再搭配著來份豆漿或酸奶。

陳利華兩口子的攤位也在中間,一個人揉面,一個人正熟練攤著雞蛋灌餅。別小看這個攤,一天他們能賣三四百張餅。

「我兒子也是鄲城一高畢業的,考上鄭大了,現在在鄭州上班哩。」說起兒子,陳利華眉眼都帶著笑。當年,兒子在這兒上學,吃飯不方便,他們乾脆在學校門口賣雞蛋灌餅,既能照顧兒子,也算貼補家用,這一來就是七八年。

陳利華說,好多擺攤的都是以前的或現在的家長,就是接孩子時看到了校門口的商機。「想著孩子在學校里學習,俺在門口攤餅也渾身有勁。」這校門外一個個飽含著感情的雞蛋灌餅、肉夾饃,供養了校門內不知多少學子的大學夢。

雖然不是封閉式管理,但鄲城一高有個鐵打的規定:中午1:00~2:00午休,住校生不能在校園裡走動,走讀生回家休息。

中午1點,午飯時的那股熱鬧勁兒沒了,鄲城一高又安靜下來,有同學在教室里靜靜地看書,有些趴在桌子上枕著複習資料午睡,有些則「奢侈」地回到宿舍,躺在床上補個小覺。

馮強在鄲城一高對面開了個小報亭,校園安靜的時候,也是他兒子午休的時刻。去年,馮強的兒子並沒有考上一高,他託了N層關係,找了無數個熟人,才把孩子送到了這所學校。

「進了一高的門,半隻腳就進了大學了。」馮強說,在鄲城,托關係將孩子送進鄲城一高,「是很榮耀、很有面子的事情」。

趙帥也記得當時把他送到學校復讀的前一晚,父親高興得像中了幾百萬一樣。「這麼難進的學校,一定要好好學啊。」言語間,趙帥清楚看到了父親的期待。

下午,對於走廊里的來訪者,就連「半個屁股」坐在教室門外的學生,也目不斜視。因為,他們已經對參觀者習以為常了。

從2012年開始,這所學校因為培養出高考狀元、名列前茅的高考錄取率而聲名鵲起,陸續迎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學習者。截至目前,這裡已經接待了來自安徽、山東、江蘇、湖北、湖南、寧夏、河北等地的無數所學校數千名參觀者,還有安徽的學校直接帶著尖子生來鄲城一高沾靈氣。

「剛開始接受兄弟學校參觀時,學校是免費的,結果七八輛旅遊大巴浩浩蕩蕩地開進了校園。」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因報告廳容量有限,部分參觀者站著聽了一上午。

為了控制人數,學校被迫將免費參觀改成了收費考察,這也阻擋不了潮水般湧來的校長、老師、家長。學校每年下半年每月都安排幾次校園開放日,接待應接不暇的參觀者。

「經常有外地的車輛來鄲城一高。」馮強說,附近的賓館、飯店都因此生意興隆。

下午5點,晚飯時間,鄲城一高校門口再次活躍起來,擺攤的還是老面孔。鄲城一高絕對擁有將校門口人群拽進同一生活頻率的引力。

學校對面有家飲品店,才開張兩個多月,但女老闆樂得合不攏嘴。有人問:一天能賣四五百杯奶茶不?

「四五百杯?一天賣1000多杯都不成問題。」女老闆說,別看店面不到10平方米,租金已經從3年前的3萬元漲到了現在的五六萬,雖然貴,但一年算下來,利潤還是可以的。

同樣看中校園經濟的還有老周,他租下了學校對面一棟四層小樓,正在領著工人粉刷成學生公寓。

「學校的條件有限,學生公寓主要針對外地學生和不願住校學生。」老周說,四層20多間房子,分為四人間和六人間,價格從600元/學期到900元/學期不等。還沒裝修完畢,已經有十幾個人來預訂了。

鄲城一高對面100多個房間的賓館,早在半月前就被預訂完了。「鄲城一高是考點,我們這兒有80多間是預訂給監考老師的。」賓館服務台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剩餘的20餘間客房,早被高考的學生和家長搶完了。

晚上10點,走讀的學生陸續走出校門。在鄲城一高附近的一個小區門口,劉萍站在馬路牙子上,等著兒子回來。接過書包一進家門,她趕緊把準備好的雞蛋熗鍋面下鍋。

吃完「夜班飯」,兒子還要挑燈複習到12點。

「就這一個孩子,供好他上大學,是家裡的頭等大事。」劉萍說,去年9月份起,怕復讀的兒子吃不好,她請了長假,來到鄲城「全職」陪讀。

他們每月花1000多元在小區租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雖然一年吃住要兩萬多元,但她覺得只要孩子能考上好大學,一切投入都是值得的。劉萍每天掐指算著日子,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她比孩子還緊張。

「熬過去,就是勝利。」劉萍說,很多家長覺得高考決定孩子的命運,其實現在改變命運的機會還有很多,不管孩子考上什麼樣的大學,只要用心付出,都會成功。

一張密密麻麻的時間表,鋪就了一條充滿希望和汗水的道路,通往理想中的大學。

.鄲城一高作息時間&課外活動(僅供參考)

5:30 寢室亮燈起床

5:45 到班早讀

7:00 早讀結束 早飯(20~25分鐘)

7:20 早飯結束,進班後繼續讀書

7:40 各班宣誓

7:50~8:30 第一節課

8:40~9:20 第二節課

9:30~10:10 第三節課

10:10~10:30 大課間讀書,讀書期間全體起立,不允許學生外出

10:30~10:40 下課

10:40~11:20 自習課

11:20~12:00 第四節課 午飯(20~25分鐘)

12:20~13:50 午休(班內,不允許回寢)

13:50~14:10 午休下課

14:10~14:50 第一節課

15:00~15:40 第二節課

15:50~16:30 第三節課

16:40~17:30 自習課 晚飯(20~25分鐘)

17:50 進班自習

18:10~19:00 第一節晚自習

19:10~20:00 第二節晚自習

20:10~21:00 第三節晚自習

21:10~22:00 第四節晚自習 普通班放學

22:00~22:20 重點班晚自習 放學

5:30 寢室亮燈起床

5:45 到班早讀

7:00 早讀結束 早飯(20~25分鐘)

7:20 早飯結束,進班後繼續讀書

7:40 各班宣誓

7:50~8:30 第一節課

8:40~9:20 第二節課

9:30~10:10 第三節課

10:10~10:30 大課間讀書,讀書期間全體起立,不允許學生外出

10:30~10:40 下課

10:40~11:20 自習課

11:20~12:00 第四節課 午飯(20~25分鐘)

12:20~13:50 午休(班內,不允許回寢)

13:50~14:10 午休下課

14:10~14:50 第一節課

15:00~15:40 第二節課

15:50~16:30 第三節課

16:40~17:30 自習課 晚飯(20~25分鐘)

17:50 進班自習

18:10~19:00 第一節晚自習

19:10~20:00 第二節晚自習

20:10~21:00 第三節晚自習

21:10~22:00 第四節晚自習 普通班放學

22:00~22:20 重點班晚自習 放學

早上從早上五點半一直到晚上十點。

每天吃飯時間早午晚各半小時或者二十分鐘。

上廁所要排隊甚至擁堵到下課十分鐘也只是夠你從從廁所門口排到廁位的時間。

早操,上午操,每天兩次,將近一萬人在一個不到四百米柏油操場從集合到軍訓式的跑操結束回到班級,整個過程也就30分鐘。

早上從早上五點半一直到晚上十點。

每天吃飯時間早午晚各半小時或者二十分鐘。

上廁所要排隊甚至擁堵到下課十分鐘也只是夠你從從廁所門口排到廁位的時間。

早操,上午操,每天兩次,將近一萬人在一個不到四百米柏油操場從集合到軍訓式的跑操結束回到班級,整個過程也就30分鐘。

對,這所學校的時間是以分鐘為計量單位的。

生源旺盛,名聲在外的鄲城一高,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地生源,不少鄭州的孩子,為了讀一個好大學,也來到鄲城一高復讀了。2018年河南理科第一名朱笑寒,就是來自鄭州的復讀生。

想想吧,一個省城少年,為了心中的夢想,乘坐長途大巴來到這個落後的小縣城。他一定有一種複雜的心情,眼前的一切都很糟糕,走進校園, 看到那些處在困苦之中而兩眼又散發著光芒的同齡人,他才安靜下來,準備一年後的決戰。

在其官網上,還有北京等地的家長詢問能否將孩子送至鄲城一高讀書。

人們把這裡當成磨練孩子個性的地方,原因無他: 沒有誘惑,在這裡你能做的,就是苦讀書。

追求學生時代的過程快樂,還是用這快樂換取學業上的優異,見仁見智,有人說這樣的教育「泯滅人性」。

可諷刺的是, 恰恰是這些被稱為高考工廠的地方,使無數平民子弟避免了進入工廠的命運;也恰恰是這些被認為消滅人性的地方,讓人活得更有尊嚴,更像人樣。

鄲城人才輩出,不是偶然現象,按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中所說, 它是他們所站立的「大地的力量」的表現。

鄲城的「力量」表現在哪裡?教育,以及崇文重教的民間傳統。

對教育,民間和官方一起飆,這似乎成了鄲城縣的一大特色。每年,該縣確定三到四件教育方面的實事列入全縣重點工程,由縣長、縣委書記親自過問。

近三年來,全縣用於教育的財政投入均占當年財政支出的30%以上,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該縣父母官大概也意識到了教育是民生工程,因而他們常說的一句話是,「 越是貧困縣,越要優先抓教育。一個貧困家庭如果能夠培養出一名大學生,基本上就挖掉了這個貧困家庭的窮根子」

這話說的是實情: 考上大學,走出去,改變的是命運,同時也改變家庭的實際收入狀況,可以讓父母和兄弟姐妹過上好日子。我們每一個從農村考上大學的孩子,哪一個不是這樣?即如朱婷功成名就,她首先想的就是把父母從鄉村接到縣城,在那裡給他們買套新房子。

這種前後鮮明的對照在鄲城很普遍, 大家都堅信「教育脫貧」這個理兒。所以,在這個地方,到處都分布著「大學生村」,劉小集、於寨、信寨……最為知名的是李小樓村,10年來,這個僅有1300人的小村子共走出了138名大學生,近1/3進了一本名校。每年,整個鄲城走出去的大學生總人數大概是8000名左右。

一個網友說:「 在沒有其他任何發展優勢的鄲城縣,能在教育上出一個造福老百姓的『高考工廠』,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奇蹟。」

造就這種奇蹟的,是鄲城人的「一條槓」精神(堅持不懈),但更多的是無盡的辛酸和沉重的付出。在鄲城一高的校園裡,到處張掛的橫幅、條幅是醒目一景,其中一幅標著 「成績來自實幹」幾個大字,已在教學樓前掛了七八年。它們華麗、張揚、鏗鏘甚至殘酷、恐怖,但無一例外都意簡言賅,直指問題的核心:

「傳道授業」,來不得半點虛假和偷懶;既然要在現行的高考制度中拼,那就要拼個刺刀見紅。

媒體曾這樣描述毛坦廠中學所在的城鎮,說:「這是一座偏僻的單一產業城鎮,出產的都是應試機器,就像其他一些專門生產襪子和聖誕飾品的中國鄉鎮一樣心無旁騖。」

對於高考工廠,圍城之外的人對此評價基本上都持批判態度。

現在有些人指責超級高中打破了高中教育的平衡,其實所謂平衡,就是一種利益格局。原來是鄭汴洛這些城市把持的北大、清華入門磚,現在被鄲城一高奪走了一些。

鄲城一高吸引的外地生源,通常來自另外一些落後的縣市,所以, 他們和鄲城一高的本縣生源一樣,都是同一個階層的:小縣城的中低等收入家庭,以及農村條件稍好的家庭。

人民日報曾經刊發了一篇有關鄲城一高的報道,叫《鄲城農家娃,上大學的多》,這篇文章給出的數據是: 這個縣每年考上大學的孩子中,農村學生占60%以上。

另外一個數字更驚人:鄲城縣每年高考的學生達12000人,這是什麼概念?20年前參加高考的全縣考生不過2000人而已。在這20年,每年的高考生竟然增加了10000個!

除了一部分外地生源外,毫無疑問, 鄲城普通人家孩子,上高中的更多了,上大學的更多了,上名校的也更多了。

之前有一部紀錄片《高考》,看哭無數人。片中班主任在考前動員時,是這樣說的:

沒有鐵路,沒有高速公路,沒有任何資源,這裡的孩子要想改變命運,只能通過高考。 他們根本沒有別的選擇。

近幾年網上流傳的各地高中考取清華北大的排行榜顯示,也有一些縣高成績不俗,這些縣高的崛起,都說明了一個問題: 依靠努力,窮人家孩子,可以上好大學,可以有好前程。

這是窮人孩子之間的聯合,一位考上北大的學生說: 鄲城一高崛起的秘密,就兩個字:吃苦。

2000年左右,對應試教育的批判以及對素質教育的呼喚,讓一些高中放鬆了,而鄲城一高在這個時候就慢慢崛起了。 你能不能換一個思維,不要再陷在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二分法中,重新看待這樣一個問題:這是全省小城青年最後一個逆襲機會,他們只有用力抓住,才能改變命運。

身處落後地區少年,深知高考是他們最後一個逆襲機會,資源匱乏的他們,只有拚命努力,才能改變命運。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高考即使不是唯一的路,也是最公平的那條。

這些沒有傘的孩子,只能選擇拚命學習,利用起手裡的每一分鐘,多背一個單詞,多刷一道題, 比同齡人用力百倍地奔跑,才能換得一張開啟未來人生的門票。

(本文由張忠寶校長推薦,選自網絡,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延伸閱讀:

中國最牛的校長!

全國最牛教師答記者問,記者無言以對

他,是這個世界上最牛的老師!

成都校長們的暑期計劃

最牛班主任講話:不要當趴在窗戶上的蒼蠅,只有光明沒有前途!

最牛語文老師:「加減乘除」法巧記成語,孩子一下就記住了!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