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越長大跟媽越不親?媽媽做好3件事,才能跟兒子關係「鐵」

2022-03-22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兒子越長大跟媽越不親?媽媽做好3件事,才能跟兒子關係「鐵」

「為什么兒子和我不親了?」

「兒子跟爸爸聊得火熱,跟我卻沒話說?」

「為啥兒子和我在一起,經常顯得很不耐煩?」

隨著孩子越長越大,很多媽媽都會發出類似感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小時候那個追在屁股後的「黏人精」,不聲不響距離越拉越遠,尤其等到青春期時,親子間關係更是會變得緊張,乃至於「勢同水火」。

事實上,由於天生的性格特性,男孩本就比女孩更難管束,如果寶媽忽略了兒子的心理變化,採用「自以為是」的教育方式,自然難以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

換句話說,兒子越長大和媽媽越疏遠,往往是媽媽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要想和兒子關係更「鐵」,我們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愛和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

之前刷到過這樣一個短視頻,一名4歲小男孩坐在餐桌邊,看著爸爸和奶奶圍著哭鬧的妹妹團團轉,神情滿是落寞、委屈。

家長的忽視,讓小男孩生氣不已,小手一甩,露出了最真實的反應。

在生活中,有家長會認為小男孩天生就該「糙養」,偶爾「鍛鍊鍛鍊」,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不經意間忽視了兒子的感受。

其實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在6歲前都處於「心理敏感期」,此時的他們更渴望媽媽的關注、愛和陪伴,如果媽媽在孩子的早期照顧中缺失,很容易會切斷彼此間的親密感,即便長大後再努力,也難以建立一段牢固的親子關係。

所以別看有時候小男孩大大咧咧,對一切都是無所謂的樣子,其實同樣有著很強的情感需求,我們在與孩子相處時,一定要及時回應,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才能在彼此間搭起愛的橋樑。

尊重和理解孩子,才能成為「朋友」

前天在某乎上刷到這樣一個問題,有寶媽向網友求助,表示兒子沉迷於奧特曼卡片和迷你世界遊戲,被制止後,居然開始畫遊戲圖,擔心這樣「玩物喪志」,會把孩子毀掉。

在問題後,這位寶媽曬出了兒子畫的一張圖片,表示類似圖片家裡還有很多。

然而當看到這張圖後,網友們卻站在了孩子一邊,甚至有人表示「說實話,看到這張圖我很感動」。

原來孩子的繪畫看似信手塗抹,其實卻是一張很有創意、非常全面的陣地構圖,能感覺到他為此花了不少心思。

不過在媽媽眼中,孩子這樣的愛好等於「玩物喪志」,繼續下去會被「毀掉」。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種各樣的愛好,很多「中國式家長」都會難以理解,選擇打壓、控制,希望用身為父母的「權威」,讓孩子重回正軌。

可孩子並非「木偶」,如果家長無法給予尊重和理解,只是一味地發火、約束,只會令親子關係越來越僵,乃至於令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管教越嚴格,表現越叛逆。

美國作家艾默生·艾格里奇曾說:「如果你只能給兒子一樣東西,那就給他尊重。」

所以當兒子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時,我們不妨試著給予他肯定,用理解和尊重來與孩子成為真正的「朋友」。

懂得放手,親子關係才會更親密

為給孩子一個光明的未來,有些家長會熱衷於提前鋪好所有的路,干涉孩子的一切選擇,成為所謂的「直升機家長」,一直在孩子上空「盤旋」,監視、控制其一舉一動。

伊能靜在參加一檔綜藝節目時提到,自己希望兒子學編劇,兒子卻對剪輯情有獨鍾,為此母子二人第一次爭吵起來。

兒子對著伊能靜大吼:「你怎麼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知道你不知道的東西,我的未來你又沒有去過!」

每個孩子對未來都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家長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對孩子苦口婆心地嘮叨,往往只會引來對方的反感,使親子關係陷入僵局。

面對孩子一天天的成長,我們大可以試著適當放手,不必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法來干涉孩子,此時給予孩子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做好「後勤保障」,才是為人父母的應有之義,親子關係才能更親密。

老苗結語:

很多男孩長大後,會更喜歡和爸爸相處,作為老母親免不了「心酸難過」。

其實只要寶媽注意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母子間的關係也能很親密,做好以上3件事,是維護親子關係的關鍵。

今日話題:你和孩子相處得怎麼樣?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