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己,看見那些努力為他人創造美好的人,記得要多留下一些鼓勵、一些讚賞、一些愛的表達。
——遇言姐
遇言姐是在小叔的視頻中得知 「一食紀」博主過世的消息。
「一食紀」是B站上的美食頻道,博主小哥一個人做飯一個人吃,畫面安寧,顏色乾淨,很是治癒。
這位博主在5月5日上傳了一條與大家道別的視頻,後經粉絲群證實博主已經離世。
翻了下「一食紀」的B站列表,我才發覺,自己看過這位博主的視頻。
沒想到新聞中的人物是半個故人,心下有些低落。
「一食紀」的博主在5月5日晚上10點播放了自己最後一條視頻《謝謝,再見》,背景是乾乾淨淨的廚房
遇言姐已經很久沒有好好做飯了。
以前在加拿大,日子過得安逸,還有時間給家人做飯,那個時候我一周做4頓飯,2頓中餐2頓西餐,紅燒肉、糖醋小排、番茄牛肉、烤披薩都是我的拿手好菜;一周的剩下3天,一天甜爹主廚,兩天家人去熟悉的上海餐館、Pizza店吃飯,一周的日子就這樣平平淡淡地過去了。
那個時候還學了不少烘焙,烤個生日蛋糕,烤個杯子蛋糕,給二甜的生日Party準備一桌子甜點,那簡直是小菜一碟。
之後回國創業,一天到晚奔走,犧牲了大部分的生活和娛樂,也沒有時間和力氣鼓搗三餐了。
家裡是阿姨做飯,口味以孩子為主,我回到家往往已經很晚,就著孩子剩下的吃幾口 ,繼續工作到深夜。
就在上個月吧,家裡的阿姨回鄉祭祖後無法返京,家政公司人員短缺又找不到替工,老公和兩個女兒困在國外回不來,迄今已是2年零4個月。
遇言姐一個人帶著孩子工作,無奈照著B站視頻自己做飯。
找到「一食紀」,是因為他的拍攝安靜簡潔、條理清晰。
他的視頻中只有綜藝輕微的喧譁,鈍鈍的切菜聲,下鍋時滋滋聲,不說話,不解釋,在焦慮的一天過後讓我覺得安心。
複雜的那些我弄不了,而且實在沒有心情弄。
我學了兩個最簡單的,一個奶油意面,一個咖喱雞飯,有菜有肉有飯一鍋端,囫圇著喂飽我們兩個。
當時的我心神不定,沒有留意up主是誰,連視頻都是二倍速播放的。
直到昨天才發現,我曾經跟這位過世的男孩子學過做飯,恍惚間心下一顫。
要說我們兩個有交集,我在北京,他在臨沂,我不算是他的粉絲,他從不在視頻露臉,我連他的長相都沒看見過,只記得他的手指清秀細長,直到阿紀過世,我才知道他只有26歲。
要說我們兩個沒交集,我曾經在最困難的時候翻到過他的視頻,間接受益於阿紀的幫助,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因緣?
聚散悲歡箭速,不易一杯相屬。
4月21日,阿紀上傳了最後一條烹調的視頻《大片肉飯,又香又軟,肥而不膩》。
他在4月初搬了一次家,料理台一如既往的乾淨,廚具碼得整整齊齊,一排竹木勺子,幾口陶瓷小鍋,看起來就心曠神怡。
視頻的結尾,是他的slogan——「記得好好吃飯。」
在這條視頻後,「一食紀」停更了半個月。
現在想來,阿紀應該是在掙扎。
5月5日晚上10點,一條名為《謝謝,再見》的視頻定時播放。
視頻的背景是阿紀的廚房。
不染油膩的料理台,碼放整齊的調料罐,可可愛愛的冰箱貼,像是《小森林》里的樣子。
背景音樂清淡快樂,流轉著吉他與口哨聲,是《大佛普拉斯》中的配樂。
這一切無不昭示著博主是一個溫柔而文藝的男孩子。
整潔的背景,清新的音樂,傳達出的內容卻是觸目驚心。
滾動字幕的第一句是:「我的前半生,過得很失敗。」
視頻第53秒,暖黃色的燈光熄滅,廚房變得清冷灰暗:「當你們看到這條視頻時,我已經不在了,不必難過,我本過客。」
最後,他寫道:「願你們餘生都幸福,記得好好吃飯。」
孩子,就沖你廚具收拾得這麼乾淨,大家都不允許你說自己失敗
可以想像,阿紀的遺物也一定收拾得整齊有序,不想麻煩任何人,不想打擾任何人,他默默做完最後一支視頻,有始有終地與我們道別。
他越是安靜,我越是難過。
在留言區,木衛二老師的話讓我掉下眼淚——
「很抱歉沒讓你覺得這個世界值得,愛比起傷害來,常常小聲很多。我相信有人類戰勝不了的苦難,不會輕視你的痛苦,謝謝你願意跟我們告別,謝謝你的祝福,也祝你自由,幸福。」
2019年3月,阿紀上傳了他的第一條做飯視頻,在兩個眼的煤氣灶上做糖油粑粑。
那時的他還不太會拍攝。
鏡頭太近、顏色顯髒、陰影很重、缺乏設計,作品看起來比較簡陋。
阿紀發表輕生意願的道別後,網友們找到這支最早的視頻,留言給他——
「這是你的第一個投稿,不管是為了生計還是什麼,能做出這種視頻的人,一定是一個溫柔而且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希望你可以看見這條評論,儘管生活有時對我們不公,但總是要繼續,才有可能得到片刻圓滿。」
幾次練手後,阿紀的視頻質量很快有了肉眼可見的提高。
2年後,他的視頻已經做得很好。
畫面乾淨,剪輯流暢,有自己的風格。
一個人完成製作是件困難的事。
你要一個人煮食材,一個人架機器拍攝,一個人剪片子,一個人調濾鏡。
李子柒早期一個人做視頻的時候,揉著麵糰又要去調機器,調完機器麵糰漲起來了,來來回回折騰。
有時拍了半天,回看時才發現自動對焦沒對上,只好從頭再做。
最後一個幾分鐘的拉麵視頻,拍了3天整,用了20斤面。
想必阿紀也是一樣。
一條短短3分鐘的視頻,他一定經過了反覆測試,才呈現給我們。
阿紀從不在視頻中露臉,只有幾次,戴眼鏡的側臉晃了一下。
他也不說話,總是一邊做飯一邊用手機播視頻——《蠟筆小新》、《海綿寶寶》、《哆啦A夢》、宮崎駿,有時是《康熙》、《奇葩說》這些綜藝,還有的時候在看《龍門鏢局》。
大家喜歡在彈幕中點出視頻的名字,仿佛這是連接年輕一代的文化暗號。
阿紀最常用的背景音樂來自《夏目友人帳》。貴志曾經因為自己的內向性格以及流離失所的境遇而感到困擾,在拿到了祖母留下的友人帳後,他與冊子上的妖怪們一一道別。我想,我可以理解阿紀為什麼選擇這個故事
即便在介紹廚具的視頻中,阿紀仍然不發一言,只是拿起來給大家看一看,配上簡單的文字。
那些廚具看著漂亮實則不貴,價格區間從10幾塊到100多
有人說擁有40萬B站粉絲可以過得不錯了。
講真,我不知道阿紀的收入,但印象中他沒有廣告,或許,他只是想要分享一人食的孤獨?
看「一食紀」,你會覺得博主是一位自律、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年輕人。
如果一個人不嫌一日三餐繁瑣,而是樂於其中,這樣的人又怎麼會放棄生活呢?
26載人生,如煙消散。
一人食的少年姓甚名誰,他遇到過什麼樣的故事,不得而知。
阿紀的道別透露出來一點點的訊息,他在20歲上離開了家,因為性取向而有過東躲西藏的日子。
他是含蓄禮貌的男孩子,臨走時的廚房仍然整齊,沒有抱怨,沒有控訴,不忘跟網友們輕聲告別。
阿紀說自己的前半生很失敗。
可是他做飯做得這樣好,視頻製作得如此用心,不露臉都讓大家喜歡,3年就積攢了40萬粉絲。
在我看來,他是一個優秀的up主,溫柔善良的小朋友。
難道這不能算是成功的人生?
難道大家對他的愛不算是人生的一種成就?
遇言不止這個公眾號寫過很多光鮮的成功人士,但是今天,遇言姐想告訴大家的是——
如果你真的很累,就算懦弱想要逃離也沒有關係,就算理想沒有實現也沒有關係,我們僅有一次使用權的人生體驗卡,你可以不把它用來跟別人比賽成就。
Just feel it,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你活著的意義。
2021年下半年幾乎是遇言姐這麼多年的低谷,我的老父親7月份因為心臟病進到ICU, 後半年的時間裡,我在父親住院還有申請大甜、二甜和甜爹回中國的簽證中奔波。
那個時候常常在深夜驚醒,總是疑問,人生為什麼給我這麼多難題?深愛著的親人們怎麼就會這樣深深被大洋阻隔著不見,尤其是兩個女兒——她們經常和我視頻,兩個小小的姑娘現在已經長成了小少女。
那段時間,感覺整個人都Burn out, 而我體驗痛苦的時刻就是在夜晚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好像沉浸在一條悲傷的河流中,看著河水流過自己,清涼徹骨。
我從來沒有抵抗過這種悲傷或者難過,而是一次一次問自己,我還能不能讓自己在悲傷中一片一片把自己拼起來,繼續走下去。
可是,生命中有太多人,給我幸福的意義——
比如,肉肉坐在我身上給我的擁抱;
比如在後台,你們給我的留言;
比如在直播中,我們的小鑽石給我的比心;
比如一次又一次,自己的信箱收到《席越的溝通課》的讀者給我的信件,甚至在微博上,還有我第一本書的讀者找到我,告訴我當年讀我書時感覺的溫暖。
我想,這些,才是我一次一次清晰地看見自己的價值,一次一次繼續堅持愛著自己的原因。
感謝你們,感謝所有遇言姐的讀者朋友們。
在《心靈奇旅》中,22號靈魂被各路偉人教導後仍然找不到人生的意義,直到他發現,一片落葉帶來的驚喜,一塊披薩帶來的滿足,都可以成為生活的意義
26年,那個愛做飯的男孩,他的一生是珍貴的,他的人生沒有失敗。
他為世界留下了263支視頻,每一支都是滿滿的愛與善良。
如果你也會偶爾低落於自己的渺小和孤獨,不要忘了,總有人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裡與你一起擊掌。我們尊重阿紀的選擇,願他獲得平靜與安寧。
而我們自己,有生之年仍然要努力加餐飯,好好地走完這場生命的旅程。
而我們自己,看見那些努力為他人創造美好的人,記得要多留下一些鼓勵、一些讚賞、一些愛的表達。
有時候,這也是我們彼此撐下去的勇氣。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