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穆鐵柱到姚明,「大碼鞋」的傳承故事從名人堂講起

2023-04-10     生態體育

原標題:從穆鐵柱到姚明,「大碼鞋」的傳承故事從名人堂講起

8位舉薦入堂成員合影。 主辦方供圖

4月9日,中國籃球回到「夢開始的地方」。眾多中國籃球名宿齊聚天津青年會東馬路會所舊址(中國現存最早籃球館),在那裡舉行了2022年中國籃球名人堂入堂儀式,15位「特别致敬人物」、9位舉薦入堂人物以及「新中國籃球運動傑出貢獻獎(五十傑)」優秀集體正式入堂。

從宋曉波、劉玉棟、王治郅、鄭海霞到許利民、叢學娣、胡衛東、蔣興權,8位入堂人物依次上台發表演講。他們感謝了職業生涯各個階段的教練、眾多前輩和隊友、默默支持的家人,也分享了關於中國籃球傳承的故事。

首屆中國籃球名人堂的成功舉辦,或許只能呈現中國籃球漫長歷史的一小部分,關於中國男籃、中國女籃的輝煌,還有很多故事可講。正如姚明所說,當他們的故事為更多人所熟知,激勵更多當下的運動員、參與籃球的青少年,「未來的道路就會變得越來越清晰。」

傳承

傳承

穿前輩的籃球鞋只是縮影

首屆中國籃球名人堂的入堂成員有15位「特别致敬人物」、9位舉薦入堂人物和一個優秀集體,這並非中國籃球的全部。自1895年籃球運動傳入中國至今,歷經幾代運動員的傳承,中國籃球才有如今的光景。

「傳奇自傳承」是本屆名人堂的主題。現場舉辦了《中國籃球的早期發展-從天津走向奧運》的主題展覽,儀式通過視頻的方式回顧了中國籃球各個發展階段的艱辛歷程、作出重要貢獻的人物,上台演講的入堂人物講述了很多傳承故事。

9位舉薦入堂人物中,83歲的蔣興權年齡最長,最後一個登台演講。做了50多年教練,他記得每一名弟子的成長軌跡,比如一同入堂的劉玉棟和胡衛東。一次訓練中,年輕氣盛的兩人因為碰撞而動武,蔣興權曾讓兩人罰站反省,後來有了「認錯就有飲料喝」的故事。

首屆中國籃球名人堂15位「特别致敬人物」。 主辦方供圖

胡衛東和劉玉棟、王治郅都記得蔣興權每天督促大家跑3200米的情形,「這已經成為我們這一代籃球運動員的 『恐怖記憶 』。」除了蔣興權等數位功勳教練的嚴格要求,中國男籃的「黃金一代」們也會通過內部競爭和學習,共同進步。

劉玉棟說,他的三分球不如胡衛東,腳步不如鞏曉彬,扣籃不如王治郅。王治郅親承,他的腳步都是鞏曉彬教的,胡衛東的三分絕技他根本學不了,一對一的比賽他永遠打不過劉玉棟。高度近視的胡衛東在身高、對抗、腳步上都沒有優勢,只能在三分投籃上形成肌肉記憶。

宋曉波是中國女籃的功勳隊長,在當時的男籃也是「長輩」,以至於時至今日,姚明、王治郅甚至是王非都管她叫阿姨。宋曉波曾和王治郅的母親是北京隊隊友,也始終感念剛進國家隊時的隊長方鳳娣,後者是姚明的母親。

中國女籃連獲1983年世錦賽、1984年奧運會銅牌時,叢學娣、鄭海霞當時是剛入隊不久的年輕隊員,宋曉波是她們的主心骨。鄭海霞經常到宋曉波的房間「搜刮」玩具,其中一件玩具被鄭海霞保留至今。

鄭海霞的第一雙專業籃球運動鞋是穆鐵柱給的。後來,王治郅從鄭海霞那裡得到一雙大碼籃球運動鞋,王治郅也給姚明送過一雙大碼鞋。穿前輩的籃球鞋,這種特殊的傳承方式,曾是老一代籃球運動員的傳統。

姚明和優秀集體代表合影。 主辦方供圖

寄語

「不靠苦練,怎能在國際籃壇發聲?」

4月9日的儀式現場,穆鐵柱的兒子穆桐替父親代領了名人堂徽章,韓旭、武桐桐兩位中國女籃現役隊員專程為恩師許利民助陣,入堂人物的名人堂徽章則由天津的青少年代表呈遞。作為下一代,前輩們的故事讓他們以獨特的方式理解了中國籃球精神。

無論是運動員還是教練員,怎樣做才能取得成功,為中國籃球作出貢獻?每位入堂人物都有自己的理解,也有根據親身經歷總結出的「秘訣」,也許不適合所有人,但相信年輕人能夠從中汲取經驗。

天賦有高低,但努力無極限,這是劉玉棟對年輕運動員的寄語。「戰神」開玩笑地提及,他曾在全運會決賽中絕殺上海隊,至今記得姚明重重摔在地板上的畫面。他還記得總決賽輸給上海隊卻拿到最有價值球員後,姚明對著他說:「老劉,我恨死你了。」能夠站在名人堂入堂儀式的演講台上,他要感謝老朋友——十塊碎骨。

從9歲開始打籃球,胡衛東用了12年時間進入國家隊。在蔣興權麾下效力時,既有每天跑3200米的「恐怖記憶」,也養成了寫訓練日記的習慣,這些筆記後來成為他的執教寶典。胡衛東相信,沒有人能永遠年輕,卻有人永遠熱愛籃球。

叢學娣的職業生涯則是對「小個子也有大能量」的最好詮釋。初學籃球時,叢學娣並沒有意識到籃球和身高有關,一步步從青年隊、成年隊走到國家隊,正是教練們、隊友們的信任讓她幫助中國女籃先後獲得兩屆奧運會獎牌,「堅持,讓我頂著最小的個子打球,隔著最遠的距離進球。」

如今的中國女籃迎來又一個輝煌時期,離不開許利民長達5年的執教,是他培養了新一代女籃運動員戰勝一切的勇氣和信仰,重新鍛造了中國女籃精神。在許利民看來,籃球不止於技戰術,也在於精神力量,作為教練員,不僅要傳授籃球技術,更要身體力行,影響隊員。

中國男籃「教父」級別的蔣興權登台演講。 主辦方供圖

相較之下,中國男籃正處在低谷期。蔣興權提到,年輕一代中不乏優秀的運動員,籃球天賦、先天條件都比較高,如果堅持努力訓練,他們會更加優秀,「不靠苦練,我們能在國際籃壇發出中國聲音嗎?籃球運動員的確需要天賦,但沒有艱苦的訓練,天賦不可能兌現為成績。」

作為「新中國籃球運動傑出貢獻獎(五十傑)」優秀集體的獲獎代表,匡魯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名人堂入堂儀式是中國籃球發展史的重要節點,也是一個新的起點,「無論是教練員還是運動員,我們要傳承老一輩運動員的精神,重新向上攀登。」

生態體育:體育場館園區小鎮綜合體投資設計運營規劃,康養文旅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發展智慧升級。

免責聲明:【生態體育】圖文來自於網絡,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目的,如有標註錯誤或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生態體育及時更正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b1c6438782a048513d596f531545f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