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民主詭計!李光耀一針見血揭穿,中國不會學香港的政治模式

2022-09-14     小花的生活

原標題:英國的民主詭計!李光耀一針見血揭穿,中國不會學香港的政治模式

文|鄭敢言

1992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獲邀請,到香港大學演講,台下觀眾包括首富李嘉誠。李光耀當時演講完畢後,港督彭定康以港大的學督身份出席主持問答時間,其中一個問題是彭定康提出的。

彭定康:英國在之前五十年撤出亞殖民地的過程當中,李光耀在其中有受到什麼啟示?

李光耀:總得來說,英國去殖民地化的過程,令人十分失望!(台下譁然,身旁的彭定康好不尷尬)。我從不相信民會帶來進步,我認為民主只會帶來退步,我年復一年看到這種情況發生。這種退步本來可以不用發生,英國在統治這些殖民地的時候,從來不推行一人一票,一人指的是英國總督一人;一票指的是英國殖民政府一票,總督的話就是法律,殖民地地方官員的話就是地方法律。

港督,在香港是「權力僅次於上帝的人」,根據港英殖民統治的根本大法《英皇制浩》和《皇室訓令》,英皇是香港的最高統治者,而港督則是英皇在香港的全權代表。港督由英皇根據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的提名任命,總攬香港的行政、立法大權,併兼任駐港英國陸、海、空三軍司令長官。港督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無冕之王」,他行使皇室委任的種種特權:以政府首腦的身份主持行政局和立法局的會議,各種條例草案經總督批准後才可以成為法律;所有在香港實行的政策決定,都必須經過總督批准;擁有任免官員和議員的權力;享有特赦權,即對判刑的任何罪犯,總督都有權給予赦免;代表英國王室擁有香港土地的處置權;有權獲得駐港全體英兵的「服從、援助和幫助」……在香港,港督是一個真正的凌駕於一切之上的人物,其他任何個人與機構都無法與之平起平坐。

第二十二任港督葛量洪在他的回憶錄中曾深有體會他說:在英國管轄下的香港,「總督的權力僅次於上帝。當他抵達每一處地方時,人人都要起立。在任何情況下,任何人都遵從他的意願。」 香港所有的權力都掌握在以總督為首的政府高級官員手裡,他們只對英國王室和政府負責,而站在他們身後的是實力雄厚的英資財團。

港英當局是諱言「殖民統治」一詞的,他們在時刻標榜著「非殖民化進程」,可是事實卻是香港的政治制度 150 多年來並沒有什麼變化,堪稱英國早期殖民統治制度的活化石。有人曾說:如果第一任港督璞鼎查活著重臨末代港督彭定康統治的香港,他一定可以發現香港政府的基本構架仍是他在位時的老樣子。這話可謂一針見血,入木三分。

雖然 150多年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 迫於內外各種壓力,港英當局有限度地擴大了政治參與範圍,吸收了一些華人「精英」參加政府或政治事務,並建立了諮詢管道和網路,但仍無法改變其殖民統治的本質:香港政府的權力不是來源於香港人民,而是來源於英國王室和英國政府。所有權力集一身的港督就是英政府在香港的代言人。

香港回歸前,香港有最高法院,但卻不是終審法院,香港的終審法院是英國樞密院司法委員會;香港法院分三級:初級法院、地方法院、最高法院,層層法院的法官都是由港督委任的;香港沒有獨立的檢察機關,一切刑事案件的檢察起訴工作都由律政司署負責,而律政司署卻直接隸屬於香港總督。「香港總督」, 多麼誘人的名字,這不僅僅在於他的薪金在世界上僅低於美國總統,更在於他在這一片繁華鄉里享受著至高無上的權力。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於2015年病逝,英國柴契爾夫人曾說,「我觀察這個人幾十年,他的預言從來就沒有錯過。」李光耀生前對香港曾多次做出預言,其中的一些已被驗證,另一些則仍待事情演變。

早在1992年,香港還沒回歸的時候,李光耀就到訪香港大學,對香港局勢作出了預判。那時,末代港督彭定康趁著香港還沒回歸,竭盡全力在香港埋雷,推動所謂的「民主改革」。可是,李光耀卻在香港略帶諷刺地指出:「香港的模式並不優越,中國之所以會同意一國兩制,是因為香港有經濟價值,中國只學習香港的經濟模式,而不會學習香港的政治模式。」

在當時,台下的人對李光耀的話並不以為然,可是今天再來看李光耀30年前的判斷,會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香港只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有更光輝的前途。國家發展大局的含義,是指「兩個大局」,包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域」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層次。這「兩個大局」相互交織、相互影響。 香港具備這方面必要的戰略眼光嗎?能在這大變局中把握航向嗎?

#大灣區尋寶#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徵得作者同意並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a8d414d1240aa654b52e6a70fb6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