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將到來。近期,中央多部委在民生領域作出重要部署,釋放不少積極信號,涉及收入、戶口、住房等多個領域。
這些群體有望收穫滿滿的「政策紅包」
快看看你是否受益
01 農民群體——多渠道促進持續增收
中國有9億農業人口,農民增收關係到國民經濟全局,涉及到社會穩定,中央「發話」,老鄉們的錢包有望「鼓起來」。
剛落下帷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明年「三農」工作作出部署,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穩定農業生產、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出明確要求,為做好明年的「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
會議強調,農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要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積極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穩定農民工就業,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整治力度,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農業農村部近日強調,要多渠道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積極引導工商資本下鄉、推進農村創新創業,深化農村改革,持續釋放紅利,培育增收新動能。
資料圖 中新經緯 熊家麗攝
02 農民工群體——根治欠薪、放寬落戶
隨著農民工工資支付迎來高峰,一場「根治欠薪冬季攻堅行動」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近期,廣東、西藏、新疆、江西、陝西、貴州、安徽、寧夏、北京等省份密集開展根治欠薪行動。人社部數據顯示,根治欠薪冬季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各地共處理欠薪案件6654件,共為8.1萬名農民工追發工資待遇10.75億元。
官方也有「大招」。12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草案)》,用法治手段治理欠薪頑疾。12月13日召開的全國農民工工作暨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加快實現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全覆蓋,從源頭上防止發生新的拖欠;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讓有意願、有能力在城市落戶的農民工儘快落戶。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此前對記者表示,在根治欠薪之外,如何確保農民工進城後能夠穩定就業參保,成為真正的居民,其實都涉及到「保底線」的問題,必須放到重中之重。
資料圖:車流中的清潔工。 中新經緯攝
03 義務教育教師群體——保障工資水平
國務院教育督導辦日前下發通知,明確2020年要把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作為督導檢查重點。
通知指出,各地要認真落實《義務教育法》和中央有關文件當中對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應當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規定,要按照國務院有關工作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在年終為公務員發放獎勵性補貼以及安排下一年度財政預算時,務必統籌考慮義務教育教師待遇的保障問題。
除了保障教師收入以外,國家還積極為中小學教師減負。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從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社會事務進校園、精簡相關報表填寫工作等方面提出20項要求,被稱為「教師減負20條」。
04 剛需購房群體——「房住不炒」
12月23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長期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著力建立和完善房地產調控的體制機制。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20年樓市,「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2020年房地產調控將堅持「穩」為主題。再次明確要求「房住不炒」,代表了全國房地產的調控力度將依然維持之前的狀態。雖然最近出現了部分城市的微調,但是整體看,中央遏制房價上漲的決心不會發生改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大城市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工作,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大力發展租賃住房。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會議提出大力發展租賃住房,可能會使得搭建公共租賃平台成為地方政府努力的方向。
資料圖:深圳一處樓群 中新經緯董湘依攝
05 重點就業群體——分類實施專項行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穩定就業總量,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尤其要堅持就業優先,做好大學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服務,對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加強指導、幫助拓展渠道。
近日召開的全國就業工作座談會提出,2020年要突出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三大群體,分類實施專項行動穩住重點群體。
06 退休群體——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2020年養老領域有何關注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要兜住基本生活底線,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2019年全國31個省份的養老金調整方案已經全部公布。財政部部長劉昆在今年9月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儘快實現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確保億萬人民「老有所養」。
2020年,養老、醫療等民生服務領域還有望引入更多社會資本,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深化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領域市場化改革和對內對外開放,增強多層次多樣化供給能力,更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07 民企、小微企業——緩解融資難、融資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健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環境,完善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據央行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普惠)貸款餘額同比增速達23.3%,遠高於同期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同比增速12.5%。
2020年1月1日起,我國《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將正式實施。其中明確提出,國家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 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12月22日發布,從市場准入和政策環境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給廣大民營企業送來政策「大禮包」。分析認為,在持續降低准入門檻、促進公平競爭、減輕企業負擔上,明年更多實招落地可期。
本文來源:中新經緯
轉載編輯:楊瀅 // 責編:李雨楠 // 監製:張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QifRm8BMH2_cNUgsty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