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冒名上大學被舉報後事業受挫,欠債百萬:他害我白讀四年

2019-11-21     排頭觀察

儘管監察手段早已經很先進,但在現實中,仍不乏有人存在僥倖心理,為了能獲得一個上好大學的機會,而選擇冒名頂替他人。

近日,馬某銘冒名頂替張某飛上大學一事,被人以匿名郵件的方式,舉報給河南師範大學。經查冒名頂替一事屬實,假張某飛的學籍和學歷學位已被學校撤銷。據悉,當年馬某銘是通過緩報到的方式,避開了入學時的資格審查。

14年前,河南漯河考生張某飛參加完高考後,被商丘的馬某銘借用其身份,到河南師範大學讀書。之後,張某飛以自己的身份,復讀兩年後考入湖南中醫藥大學,隨後在四川大學讀研讀博,目前在成都一家醫院工作。假張某飛(實為馬某銘)在河南師範大學畢業後,先是以張某飛的身份進入銀行工作,爾後離職做生意,因生意不順賠了不少錢,欠下一百多萬債務,現在基本上無工作。

馬某銘說當年上大學時用的學籍,是從張某飛處購買的,但被張父矢口否認,稱當年是錄取通知書等資料丟了。據了解,馬某銘做生意期間,借來的錢用的都是張某飛的信息。因此造成張某飛的信用污點,無法貸款買房,不得已才找上門來。

張某飛多次起訴馬某銘,但馬某銘說自己才是受害者,不公平,不僅害自己白讀了四年書,也因此造成了嚴重的失信,貸不來款,而且當年是經過中間人來進行交易的。

事情過去了那麼多年,到底是交易,還是馬某銘把撿來的重要證件據為己有,我們無從知曉。不過這正應了一句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確實,人活一世應該坦坦蕩蕩,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能伸手去要。冒名的行為已然是突破了道德的底線,如果真的是你情我願的交易,那也是建立在不誠信的基礎上,由此造成的信用污點也是活該。

付出巨大代價的馬某銘,如今懊悔不已。他時常感嘆,如果能重來的話,不會再選擇冒他人的身份上大學這條路。為此他抱怨道,以自己當年的高考成績,上個專科是沒有問題的,雖然學校不好,但不至於會發生這麼多事。

早些年,戶籍管理不是很嚴格,因此才出現了學籍買賣現象。從被冒名上大學的羅彩霞到王娜娜事件,讓頂替上大學這種現象,逐漸引起教育系統的重視。直至今天,不光有先進且嚴格的審核機制,同時還有法律的強制性保障著,使得倒賣學籍等現象被有效地杜絕了,冒名他人身份信息上大學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人,被揭穿後其結果多是以慘澹人生收場,而被冒名者由於自身較優秀、較努力,往往又能獲得入學的機會,從而擁有還不錯的人生。真假張某飛的人生反轉,是很公平的。這也再一次印證了後天勤奮、踏實的重要性。強行占有不屬於自己的人生門票,相當於給自己挖個深坑,帶來的好處只是一時的,一旦跌落下去,就會頭破血流,功虧一簣。

人無信而不立,馬某銘冒名上大學事件,雖然是遺留問題,但為了教育界的公平和質量,還是得引起各大高校的重視。即便法律再嚴苛,技術再先進,依然不能大意,錄取環節稍微出點差錯,就有可能會讓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OQvj24BMH2_cNUgccw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