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說:「老家福山有一個新的景區,七大姑八大媽她們國慶假期都去了,拍的照片可好看了。」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常熟福山人,我居然不知道老家福山,多了個網紅打卡地?
看看窗外藍天白雲,想著假期過去了,應該不擠了。於是去接了爸媽,說走就走,一起秋遊去。
這個常熟新晉網紅地,便是常熟七峰村的銅官山,離常熟市區約18公里左右。
陪著父母在銅官山景區遊覽了一下午,隨手一拍便是這樣的場景。遍地花海,還居然不要門票。
離開銅官山的時候,問媽媽「要不要去看附近的那片粉黛了」,她居然說不要看了,這裡看花看過癮了。
這幾日的江南,秋高氣爽,金桂飄香,白雲朵朵。開車在鄉間小路上,無比的愉悅。
從我出生到初中畢業,都是在這個小鎮上生活的。那時候,每天都會經過這條路去上學。
母親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曾經家中一貧如洗,她和我爸靠著勤勞的雙手,養育了我。
其實我是個標準的農村女孩子,但我一向引以為豪。
回鄉下老宅看了一眼,曾經的村莊,如今是一片金黃的稻田。感覺自從童年的老宅拆遷,我便是沒有故鄉的人了,一直在飄蕩。
曾經那個農村長大的傻傻的姑娘,去看過很大的世界。但是那麼多年的農村生活,讓我保持著內心的純真與善良。
鄉間的童年,給了太多美好的回憶。
站在田間小路上,我仿佛看見曾經那個穿著母親做的花裙子,扎著馬尾辮的小女孩,在時空里與我對望。
導航到了銅官山景區,停好車,隨意逛逛,不用趕時間。遊客稀稀落落沒幾個,喜歡清凈的模樣。
門口寫著「一座常熟城,半部福山史。」
我的家鄉福山鎮(如今並為海虞鎮),北臨長江,因為曾經一座山叫做「福山」而取名福山。
這是常熟最早建鎮的地區,曾經商業興盛,亦是江海要塞,「福港觀潮」曾是虞山十八景之一。
曾經在福山境內有七座山,位於七峰村的銅官山,便是其中一座。
入口處的草地上,有紅色的moonbaby字樣。嗯?月亮寶寶?
爸媽坐在草地拍了張合影。這裡雖然不是名勝古蹟,但是,是我們的家鄉,很有紀念意義。
我長大了,在世界各地流浪,陪他們的時間也不多。好在他們身體健康,也懂得如何讓自己充實,甚是欣慰。
地上有一條彩虹色的引導線,三三兩兩的當地人,悠閒的鄉村時光。
這裡是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銅官山上山巷。
父親說,以前這一片地區相對於整個福山鎮,相對比較窮困。如今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你看這鄉下大別墅,多舒服啊!
再往裡走,便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花海。
花海里還有涼亭和桌椅,供遊客免費使用。在這裡喝茶野餐倒是很不錯,只可惜沒有熱水泡茶。
大片大片的格桑花在陽光下盛開著。
沒有女人不愛花吧,剛好穿了件粉色的碎花裙子,讓我媽也給我拍了幾張照片。
花海里有稻草人,還有這些小造景,雖然有些鄉土氣息,但拍照還挺好看。
「大美海虞,無憂小鎮。」一直不習慣把這裡叫做海虞,多年的習慣,還是會稱呼為福山鎮。
作為一個中年大媽,我媽拿著絲巾在花田裡扭來扭去的造型,是必須要為她記錄的,好讓她美美的曬個朋友quan。
我媽說,「你懂啥,我這一身黑,披條絲巾才好看。」
「嗯。好看好看。」
這裡還建了一些共享茶室,掃碼付費使用,但似乎還沒有啟用。
草坪、假山,還有我媽和紅絲巾,多麼協調的場景啊。嘿嘿。
如果海拔43米也算山的話,銅官山的確是一座山。等我去過5600米海拔後,家鄉的「山」其實只能算是一個小土坡。不過,物以稀為貴嘛!
去往山銅官山的路上,有一個城牆遺址,大概是新造的遺址吧。
銅官山上有一個七峰亭,也是新建的,供遊人小憩。
站在七峰亭內,俯瞰七峰村,感嘆著這千村美居,改造的真不錯。如今的農村,越來越讓人羨慕不已。
在景區閒逛,遇見一個老爺爺賣柿子,後來又跟著他去他家裡采柿子去了。爸爸也很開心,給我們摘了很多柿子,2元一斤,收穫滿滿。
回程時路過福山鎮上,這裡留下了太多的回憶,曾經的電影院等早已不復存在,不由心生悲涼。
曾經熱熱鬧鬧的福山廟會,農曆三月二十八,是多少孩子的期待啊!
帶著父母的銅官山一日游,看著他們如孩子般快樂著,我也很快樂。最近花開的正茂盛,抽空去拍照喝茶吧!
關於若有所思:江南小女子一枚/環球旅行家/到達南北極/旅遊自媒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O4XDnUBURTf-Dn5eIl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