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廣州市科技局日前在官網發布的《廣州市建設科技創新強市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下稱《行動計劃》)提出,要實現企業創新主體數量與質量雙提升,到2021年,在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和初步建成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基礎上,初步建成科技創新強市。
《行動計劃》還提出了三步走的行動目標,到2021年,在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和初步建成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基礎上,初步建成科技創新強市。2025年,基本建成科技創新強市。2035年,全面建成科技創新強市。其總體思路是打通「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生態優化」創新發展全鏈條,支撐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核心引擎。
高企數量增長迅速
《行動計劃》提出了8大行動。在創新企業主體方面,《行動計劃》提出實現企業創新主體數量與質量雙提升,實現企業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雙突破,完善孵化育成體系。至2021年末,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2萬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1%。孵化器在孵企業數量達10000家。
廣州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連續三年快速增長,實現年均增速88.5%、總增長5倍的「廣州速度」,2018年總量超過1.1萬家,居全國城市第三。
儘管高企數量增長迅速,但2018年廣州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48.0%,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增速與成倍增加的高企數量並不匹配。《行動計劃》提出,要培育壯大科技創新企業群體、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優化完善孵化育成體系。
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
《行動計劃》提出,在重大科技基礎創新平台提升方面,集聚大科學裝置和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實驗室,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到2021年末,力爭籌建國家實驗室1家、建設廣東省實驗室3家,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22家,實現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零的突破。
在源頭核心技術突破方面,突破一批前沿性、引領性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自主智慧財產權。到2021年末,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占全社會研發支出比重達14%,遴選20個國際領先的前沿技術重大創新團隊。
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面,至2021年末,技術交易合同成交金額突破1200億元,全市經過專門培訓的專業化技術轉移服務人才達600人。主要任務包括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路徑、構建專業化、國際化成果轉移轉化平台。
在產業技術支撐方面,2021年末,爭創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1家、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1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或分中心1~2家,創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5家。
在創新產業格局方面,創新產業體系框架初步形成,先進位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成為產業發展新支柱。到2021年末,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4500億元,實施技術改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比例超過12%,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70.5%。
在開放創新合作方面,拓展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加強與內地城市協同合作,打造高層次雙向開放創新新格局。到2021年末,國際高水平高校、科研機構等合作夥伴25家以上,國際科技合作基地60家以上,與港澳共建協同創新平台10個以上。
在高水平創新人才方面,加快集聚高端創新人才、優化創新人才結構和布局、推動人才制度改革。到2021年末,力爭引進培養6個國際頂尖戰略科學家團隊。
編輯:投資廣州
來源:南方日報、新快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FlxsG0BMH2_cNUgWy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