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日本房價下跌,富翁一夜間成負債者,日本因此悟出一個真理

2020-12-29     枕貓

原標題:上世紀日本房價下跌,富翁一夜間成負債者,日本因此悟出一個真理

說起日本,絕對是我們最熟悉的鄰國之一。

傳說,在秦朝時方士徐福東渡開創日本的歷史,而在歷朝歷代的歷史中,日本都是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得國家,兩國之間也互通貿易,茶道、劍道等等都傳入了日本,甚至在某些時刻,日本還曾作為中國的附屬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令我們對日本印象深刻的事件,一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侵略者對我們國土的無情踐踏,他們在我們的土地上燒殺搶掠,所到之處都是一片狼煙、哀鴻遍野。

最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日本侵略中國,妄圖實現所謂「大東亞共榮」的春秋大夢也碎了一地。戰後的日本經濟一落千丈,但緊接著憑藉著美國的幫扶和自己內部的經濟改革卻很快恢復了元氣,並躋身已開發國家行列。

可在日本經濟處于飛速發展時,國內又爆發了經濟危機,可這樣一個國土面積並不算大的國家卻又一次撐過了災難,這背後的原因都在於日本在困境中選擇了一套正確道路,並將這種做法沿用至今,使得日本的經濟能夠的得到持續的發展,這一條道路又是什麼呢?

日本

日本經濟的起與落

十九世紀時,日本的經濟仍舊算不上發達,因為國家領土面積問題,導致日本一直都是農業國家中的一員,一直得不到資本注入去發展經濟與實業,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由於明治維新後的日本逐漸走上資本主義道理道路,為了不斷壯大自己,日本開始了向外擴張的計劃,而他選擇的第一批目標就是清政府掌控下的中國和一海之隔的朝鮮

那時的清政府內部腐敗不堪,民間生活困苦,內憂外患都在這一刻爆發。由於日本艦隊對這次戰爭蓄謀已久,所以不出意外的取得了勝利,清政府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這之後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不僅賠款還拱手將自己的土地送給了日本。正是在這樣的資金流入下,日本逐漸有了躋身世界列強國家、發展國內實業的基礎。

甲午戰爭

到了20世紀初,得益於甲午戰爭的白銀收入,日本已經大致完成從資本主義國家到帝國主義國家的轉變。這一時期,日本內出現大量卡特爾、辛迪加形式的壟斷資本,遍布在輕、重工業領域,使得這一時期日本的經濟得到高速發展。

在這樣強有力經濟的推動下,日本的野心逐漸擴張,貪婪的眼睛逐漸盯上了不遠處地大物博的中國。伴隨著德國法西斯納粹挑起戰爭的勢頭,日本也迅速進駐中國,開始了他們的侵略戰爭。經過多年的艱苦戰鬥,無數英雄用自己的生命守住了一方土地,在1945年,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

戰敗後的日本經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期,戰爭失敗導致國內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失,工廠停工倒閉的數不勝數,災民饑民遍地皆是,日本的經濟甚至一度回落至明治維新前的水平。但在美國的幫助下,日本快速恢復了元氣,僅僅用時幾年就重回經濟大國的行列。

這樣的輝煌持續到了二十世紀的八九十年代,一場經濟危機的來臨,又一次將日本的經濟擊得粉碎。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資本強國在紐約展開了會談,最終決定讓美元介入匯率市場,這樣的決定導致日元在內的其他貨幣迅速升值,按照原本的幣值來比較幾乎升升值了一倍。

日元

而日元升值就意味著國家的出口業面臨著損失,為了能解決這一問題,日本選擇了擴大內需。先是選擇調整利率,各大銀行直接降低利率,而這一降就是五次連降,讓百姓不再願意存錢,而是選擇花錢,同時也將貸款的利息下降,同樣的時間裡,能借到的錢更多。

在這樣的經濟刺激下,很多日本人的手裡有了大量的閒置資金,有了錢的他們開始了在股票與房地產上的投機生涯。這就導致了日本各地的地價都發生了不同程度地上漲,一時之間無數高樓平地而起,房價地價堪比美國。

而這些土地的所有者因為帳面上有了大量資金流通,也開始放心消費,使得經濟更進一步發展,全國的經濟都呈直線上升狀態,可就在這看似一片大好的狀態下,危機卻悄然來臨。

1989年,日本的各項經濟指標迎來了最高峰,可也是在這時,由於實業跟不上飛速發展的虛擬經濟,導致資金出現斷裂痕跡,日本的經濟開始出現下降趨勢,同一年,一路飛漲的股票也開始出現下跌趨勢。

1991年開始,日本政府逐漸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干預市場,最大的做法就是提高利率,而這就讓社會整體經濟出現了大量的虧空,房地產市場也開始出現了下落勢頭,土地價格的下跌使得許許多多依靠土地抵押貸款的銀行出現無法彌補的資金空缺。

多年來累積出的經濟泡沫開始逐漸破裂,1500萬億的日元在很短的時間內化作烏有,日本經濟就此一落千丈,足足二十年沒有發展。

日本經濟泡沫

發展實業,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泡沫經濟被引爆後,日本陷入一片低迷,許許多多千萬富翁一夜之間變成銀行負債者,而更多的中小型銀行則由於大量的資金虧空一夜之間瀕臨破產,成千上萬的日本平民與企業家根本看不到未來的希望,甚至還有人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面對著舉國上下的頹靡,日本政府開始實行一些能夠挽救經濟的政策,這其中的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發展實業」。這裡說的實業,範圍十分寬廣,可以囊括到生活中的每個產業里,如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文化產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

其實實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通過滲透進生活里的產業來創造資金流動,這樣才能進一步彌補上房地產泡沫經濟所帶來的虧空。這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在日元貶值後,日本努力發展製造業,憑藉出口價格低的優勢來恢復經濟。

下一步就是國家對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首先是開放國家債券,然後大力推行公共事業投資,還修改銀行法案,讓貨幣的流動性增加,但這幾種方法卻收效甚微。

日本製造業

在面對著如此巨大的危機時,許許多多的製造業廠商也開始學著在逆境中尋求生存,這其中必比較有名的有松下、三菱、索尼等公司,他們在面對困境時沒有選擇隨波逐流,反而將重心放在了提升科技水平、努力提高科技上,這樣為將來的經濟復興打下了十分堅實的基礎。

然而最重要其實是一個字,「拖」。無論採取何種方法都需要時間來進行填補,如此巨大的資金缺口,並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填補的。上面的政策固然有效,只是想要在短時間內扭轉這種泡沫經濟破裂帶來的虧空,終究是天方夜譚。

在歷史上,日本的這二十年被稱為「失去的二十年」,不禁會讓人開始思考,這二十年里失去的是什麼。其實從今天看來,日本的經濟雖然處在高速發展中,但仍舊沒有了當年的繁華景象,這「失去的二十年」里,日本丟失的不光是資本的積累,更重要的是由於錯誤的貨幣政策帶來的時間上的丟失。

在現在社會裡,十年時間就足夠改變一個國家的很多東西了,更別說二十年里會有多少機會從日本的指縫間流逝。好在日本政府在看到危機後及時止損,並且將發展實業作為了第一目標,而沒有繼續沉迷於股票、債券等虛擬經濟。並且將發展實業延續至今,使得日本這樣一個不算大的國家能夠在泡沫經濟的危機里生存下來。

日本實體經濟

那麼實體經濟究竟有何種魔力能讓一個國家轉危為安呢?

其實我們可以把一個國家的實體經濟比作是一個大廈的地基,只有地基真正意義上的穩固了,上層的經濟建築才能夠屹立不倒,而在泡沫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人們的目光都在上層的虛擬經濟上,想通過投資股票、房地產來讓錢生錢。

這樣的做法也就導致了上層的經濟發展過快而地基不穩,不足以承受虛擬經濟帶來的壓力,所以在泡沫經濟破裂後,才會出現那樣巨大的損失。

日本政府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就是為了通過這種手段來平衡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失衡,並且他們真正意識到,虛擬經濟應該是為實體經濟而服務的,適當的虛擬經濟可以拉動實體經濟,但兩方的不平等只會釀成慘劇。

如今,距離日本經歷泡沫經濟危機已經過去將近40年的時間,這些年裡日本憑藉發展實業的政策逐步完成了經濟恢復,並且在這樣政策的推動下完成了製造業的改革與發展,使得日本這樣一個並不算大的國家能在世界排行榜上位居第三,這也就難怪在今天,日本仍舊將發展實體經濟作為重要的政策去實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FforXYBur8RWXSA9--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