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農業的病蟲害屬於偏重的年份!會影響糧食產量嗎?防控現狀如何了?

2020-03-24   農林衛視

3月22日15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保障春耕生產農資供應工作情況。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二級巡視員謝焱表示,據專家預測,今年我國農業的病蟲害是屬於偏重的年份,具體到小麥就是條鏽病和赤霉病,從玉米上看主要就是草地貪夜蛾的威脅。

小麥銹條病、赤霉病

目前,小麥的條鏽病已經在西南、漢水流域和黃淮南部的9個省發生了一千多萬畝。

該病在西南、漢水流域及黃淮南部等麥區發生早,擴散流行快,局部危害重,對東部主產區小麥生產構成嚴重威脅。由於田間菌源分布廣、數量大,小麥主栽品種抗性差,中後期氣候條件適宜,病害偏重發生態勢明顯,漢水流域、黃淮南部等麥區呈大發生之勢。

2019/2020年冬季,我國偏暖氣候使多種農業病蟲害越冬基數顯著增加,中央氣象台18日發布的全國農業氣象影響預報與評估稱,春季氣候偏暖,小麥條鏽病和發生氣象風險高,可能影響夏糧和春播生產。

氣象專家預計,2020年春季(3月至5月),四川盆地、貴州、湖北、山東南部、河南南部麥區氣溫高、降水偏多,暖濕氣候適宜小麥條鏽病進一步擴散蔓延,小麥產量形成將受到不利影響,農業損失將可能重於2019年,各地需加強監測預警,將病蟲害防控關口前移,確保糧食和生態安全。

截止到3月19日,小麥條鏽病累計防治面積是1269萬畝,是發生面積的1.2倍,基本做到了應防盡防,而且有些地方、有些地塊防治了兩遍。

玉米·草地貪夜蛾

據中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調查,預測2020年中國草地貪夜蛾發生面積將達1億畝左右,呈重發生態勢。

草地貪夜蛾在我國定殖以來,冬季在西南、華南持續繁殖,目前已見蟲113個縣,發生期比上年提早2個月左右。

今年草地貪夜蛾發生面臨境內外蟲源雙重疊加,加之越冬基數大、北遷時間提前、發生代次增加,有利於該蟲向黃淮海等北方玉米區擴散蔓延,威脅區域占玉米種植區域的50%以上,預計全年發生面積1億畝左右,黃淮海夏玉米苗期遭遇草地貪夜蛾危害風險顯著增加,極有可能造成缺苗斷壟危害。

草地貪夜蛾累計防治面積是77萬畝,是發生面積的1.26倍。

針對今年病蟲害偏重的形勢,農業農村提前制定預案,提前下撥防控資金,做好物資準備,及時組織了冬春季防治。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二級巡視員謝焱在會上表示:據調度,防治的農藥總體是夠用的。

首先是全國1559家農藥企業復工復產率達到了83%,25萬家農藥門店的復工率達到91%,接近常年的水平。

其次,當前所急需的小麥條鏽病、赤霉病,油菜的菌核病的用藥,涉及的156家農藥企業,復工復產率已經達到了94%,可提供6.5萬噸對路的農藥,能夠滿足農藥需求。

三是我部優化推薦草地貪夜蛾用藥28種,庫存量也能夠滿足6億畝同類型害蟲的防治需要。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二級巡視員謝焱

內容來源:農村農業部、中國糧油信息網、農業科技報

農林衛視新媒體整理髮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