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益無縫地融入了用戶的各種生活場景中。」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公益平台部負責人趙國臣認為這是他做公益最大的經驗。
自2007年成立以來,騰訊公益平台從月捐、樂捐等產品切入,逐漸理解並深入公益界的社會系統,廣泛連接用戶、公益機構、企業、政府等各方,共創數字公益的系統解決方案。
今年9月,「99公益日」在歷經十年變革更迭後,升級為「久久公益節」,超過120個騰訊產品和業務將公益元素融進其中,共有7.1億人次參與。
新京公益專訪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趙國臣,以下是對話:
讓用戶從公益中感受到價值
新京公益:你是如何走上公益之路的?請結合你個人經歷談一談對公益的理解。
趙國臣:小時候,母親說,要多把手心向下,而非手心向上。我後來慢慢理解了,手心向下指的是給予別人東西,手心向上則是接別人的東西。這句話對我從小到大影響都很大,母親希望我能夠變得優秀的同時多幫助別人。
我很長一段時間都認為,公益就是手心向下的給予。直到2005年,我在騰訊新聞參與策劃「大河之旅——環保中國2005黃河萬里行」,聯合100多家家媒體,在一個月內從黃河源頭走到入海口,它背後體現著水土流失、生活和工業污染等問題。
我們想讓更多人注意到,母親河是怎麼變成這樣的,繼而為保護母親河號召更多人,籌集更多的資源,來改變現狀。我那時候意識到,公益不僅在於給予,也在倡導更多人參與進來。
新京公益:你之前多年從事體育、新聞相關工作,這些背景和經驗給你做公益帶來什麼啟發?
趙國臣:從事體育和新聞工作,都是希望滿足讀者對於內容、知識的需求;滿足了這些需求之後,才能收到更多用戶的贊同。
當我從騰訊體育來到騰訊公益之後,開始思考「為什麼要做公益」這個問題。我發現這個問題也是因人而異的。作為網際網路公益平台,騰訊公益需要做的,就是把平台搭建好,讓大家在平台上有儘量多的、做好事的選擇,讓每個參與公益的人,都能尋找和感受到做公益帶來的價值。
網際網路讓公益融入日常生活
新京公益:你認為怎樣才能讓每個人感受到公益帶來的價值?
趙國臣:這是騰訊公益平台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之一。我認為,「可及性」和「低門檻」是兩個大的方向——讓公益隨手可及、每個人都能參與公益,這才是網際網路公益平台的意義所在,而不是簡單地號召用戶去關注公益、研究用戶在什麼場景下願意捐更多的錢。
我很喜歡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文化書院院長陳越光說的一句話:「公益是社會的鹽,必然在溢出中推動改變,必然在溶化中體現價值。就像鹽可以調味各種食物,改變了食物的味道,但食物中看不到一粒一粒的鹽,它已溶化在其中。」
新京公益:為了更多用戶感知到公益,騰訊公益做了哪些有意義的探索?
趙國臣:這些年,騰訊公益平台始終堅持「用戶為本」,通過數位技術將公益融入到每個人生活中,不斷滿足用戶對公益的需求,讓用戶尋找到公益價值。
今年「99公益日」正式升級為「久久公益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騰訊公益與微信兩大支柱產品——微信支付和視頻號開展的深度合作,探索了全新的公益形式:
9月5日「中華慈善日」當天,騰訊公益攜手微信支付上線了「搖一搖,做好事」活動,一天內,超過1億人次參加了這項活動並為公益項目助力,總共為21個公益項目籌得數千萬元善款;在微信視頻號上,「分分贊」活動讓大家嘗試用短視頻作為宣傳公益項目的載體,通過點贊分享產生社交裂變,近1萬名視頻號創作者,為1800個公益項目創作超過4萬條公益視頻,獲得超過3000萬個「紅花贊」,總計帶來超過7000萬的愛心捐款。
這兩個項目和公益的成功融合,讓我們看到了未來拓展公益場景的更多可能。
新京報:為了讓公益融入更多的生活場景,騰訊公益還有什麼舉措?
趙國臣:為了讓公益真正實現觸手可及,今年「久久公益節」,超過120個騰訊產品和業務的公益場景上線,進一步降低門檻,創新了多種玩法,把公益真正地融入到用戶的各個場景中。
比如,我們在遊戲場景里有更多的公益嘗試——今年騰訊旗下的70多款遊戲中都融入了公益的元素,把公益活動做成了遊戲任務,讓用戶邊玩遊戲邊做公益。此外,騰訊新聞、QQ瀏覽器、騰訊視頻等產品均推出創新玩法,讓公眾在看新聞、看視頻、參與互動等各種形式下,都能隨手做好事。
數字化助力公益行業長久健康發展
新京公益:對於很多做公益的人來說,都十分關心錢花在哪了、效果如何,騰訊公益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趙國臣:信任和透明一直是騰訊公益堅守的生命線。從2017年首創財務披露環節、以透明為基礎構建99准入機制開始,騰訊公益平台先後推出「冷靜器」「公益股東人大會」「小紅花來信」等項目,助力公益行業和捐贈人之間建立更長久的信任關係。
今年,我們進一步探索了「公益項目數字化執行工具」的推廣和使用。這套工具是我們基於微信支付實名認證及資金撥付的能力,聯合公益機構共同打造的——公益機構可以快速核驗受助者身份,善款撥付的時間從原本的1至2個月,降低為10分鐘;並且,這套還提高了公益機構的進展反饋效率,從原本3個月一次人工反饋,提高為1個月一次數字化直接反饋,捐贈人也能更加及時、準確了解善款執行的全過程。
新京公益:平台上的公益組織多了,難免參差不齊。你如何看待這種問題?
趙國臣:新修改實施的慈善法要求,網際網路公開募捐服務平台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為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提供服務,而公益組織是否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決定權在民政部門。
目前,民政部門和公益用戶都希望網際網路公益平台能起到更大的監督作用。未來,騰訊公益還將開發和應用更先進的數位技術工具,助力公益行業的信任建設和健康發展。比如,未來我們將基於騰訊公司的AI大模型,把騰訊公益平台上的公益組織信息進行技術分析,把用戶關心的公益組織情況、項目執行信息等清晰地展現出來,讓大家在看到這些信息後,冷靜地做出判斷。
新京公益:近期你關注到了哪些公益領域的創新模式?
趙國臣:我發現一些基層組織在公益方面有很多「小而美」的創新模式。比如我們在蘇州工業園區白塘植物園大門口的慈善植造社內里看到,他們會把由食品檢測機構捐贈的抽檢合格的食品備份樣品,以市場價格的3至7折進行義賣;賣得的錢將繼續投入到公益活動中。這樣把平時零散的社會資源整合成公益資源的模式,我覺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