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消金不良爭奪戰:資產包價格飛漲,億元只賣百萬時代漸遠

2022-05-11     華道視界

原標題:新一輪消金不良爭奪戰:資產包價格飛漲,億元只賣百萬時代漸遠

圖片來源:網絡

2021年個貸不良批轉試點政策的落地,撬開了又一個億萬級的市場。圍繞著18家試點銀行及持牌AMC為主的交易市場,吸引了各路資本爭相搶奪。個貸不良一時間成為饕餮者新一輪的盛宴。

實際上在試點落地之前,隨著網際網路及普惠金融的迅猛發展,以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及具體實際消費場景信用貸款平台(如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為主體的消金個貸不良與消費金融行業早已蓬勃共生。

以30家持牌消費金融為例,截止4月28日,有20家公司公布了2021年業績情況,從已披露總資產情況的18家公司公布的數據看,資產總額已超過5400億。其中,招聯消費金融總資產一度達到1496.98億元。其次小貸方面,根據央行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小額貸款公司統計數據報告,當前小貸公司的貸款餘額9330億元。

不良率方面,近年來由於相關消金機構鮮有披露,目前尚無統一的數據口徑。不過根據2015年至2017年數據顯示,消費金融持牌公司整體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85%、4.11%、6.62%,而同期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則分別為1.59%、1.76%、1.74%。且在2020年,銀保監會發布通知執行逾期60天以上劃入不良貸款的標準。五級分類標準趨嚴的情況下,消費金融公司風險暴露水平將進一步提升。其中,2021年消金巨頭捷信單家就出了3期不良資產包,累計出包規模達到了133億。可見,消金不良市場規模已然不容小覷。

被追捧的消金不良資產包

基於消金不良債權小額分散的特性,實際上早期絕大多數的AMC對此並不感冒。僅在2018-2019年P2P暴雷期間出於政策任務試水過部分P2P不良資產處置,比如東方資產天津市分公司對信融財富以及地方AMC國厚資產接手招財貓和荷包金融以及萬盈金融等部分債權處置,不過此後並無太多消息。所以在消金不良處置過程中,AMC基本是通道角色的存在,更多是民間資本的角逐。

但2021年伊始,由於銀登中心成交的個貸不良資產包價格普遍較高,所以有部分地方AMC繞道消金不良市場。以浙商資產為例,據業內消息,捷信85億的資產包就由浙商資產競得,同時收購了杭州愛財集團部分不良資產包。此外,從企查查相關信息查詢得知,浙商資產成立了大熵(杭州)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專注相關領域的數字科技應用研發。

不止於此,隨著市場熱度不斷提升,一些此前以前端業務為主的網際網路金融機構也將目光瞄準了消金不良這塊蛋糕。有行業人士透露,在其接觸的一家已完成清退的P2P公司中,將部分不良債權出售給南方的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後,發現對方整體的回款不錯,在2021年下半年也轉型為資產管理公司,著手組建了自己的商務團隊,開始了消金不良資產包收購。

隨著多方資本入局,市場波動最大的就是消金不良資產包整體價格水漲船高。

一般消金機構會根據不良資產包的具體情況,以一定折扣價格賣出。有相應抵押物的會高一點,通常在5折以下。無抵押物的諸如現金貸等由於行業並不看好其變現價值,價格會更低,能賣到0.5折之間已算是高價。而且隨著逾期帳齡的延長,價格會越來越低。

但自2021年起,據相關市場人士表示,資產包的價格出現了非常大的漲幅。從同類型的資產包來看,前後相隔一年買入但是整體的價格卻將近翻了一倍。從逾期的帳齡來看,M12內的一些消金資產包價格甚至超過了1折,直逼部分銀登中心銀行的成交價格。從資產類型來看,部分P2P產品的資產包價格也漲到了0.2-0.4折之間,與曾經一個多億隻賣100萬的時代漸行漸遠。

不僅如此,在資產包的收購過程中,還有部分的消金機構要求收購方繳納一定的合規保證金,從某種程度來講,也間接推高了收購方的成本價格。

資產處置依然「上頭」

政策的加持以及資本的湧入,2021年個貸不良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但反觀2022年的個貸不良市場,熱度卻有些難以為繼。

正如行業人士所言,「這個行業門檻低,誰都可以進來,但並不是誰都可以活下來。」

歸結原因則在於:儘管市面上有諸多的資產管理公司、催收公司、律所等服務於消費不良,但處置難題依然沒有得到良好的解決。

由於消金不良件均金額普遍較低,基於處置成本等眾多因素的考慮,依靠傳統催收依然是當前個貸不良資產處置的主流模式。但用業內人士的話說,「催收處置正變得越來越被動」。

近年來,隨著監管環境收緊,絕大多數的處置機構已放棄部分利益,從「合規催收」轉變成「溫柔催收」。但2022年伊始,催收的處境更急轉直下,催收率與投訴量出現明顯倒掛,即催回率持續大幅下跌的同時,監管投訴依然迅猛增長。

在以前,投訴率上升意味著催收機構施壓的力度在上升。但是一些消金不良委外負責人表示鬱悶,今年需要花在投訴上的時間更多了,但催回率還直線下降。

更有行業人士透露:一家總部設在廣東地區、在全國擁有60多家分公司的催收機構,此前一家分公司可以實現凈利潤一年上千萬元。但去年底到今年,其很多城市分公司正處於虧損狀態。

當前,銀行或信用卡中心的最優質資產,在進入不良階段後的回收比例不超過5%。而消金不良的回收狀況更為慘烈,以m6-m24的個別案件為例,1.5%的回收率已是行業的天花板,千分之2-3的回款率成為許多資產管理公司處置的新常態。這也就意味著,消金不良資產處置回本周期正不斷延長,風險逐步提高。

然而比資產管理公司日子更難過的是第三方委外催收公司。面對不斷高企的購包成本,以及低效的回收率,許多消金不良資產管理公司不得不開始新一輪的資產模式變革,包括技術變革以及模式創新等,但這都屬於長遠路徑的探索。短期內可奏效的方法仍是降低成本。因此,一些催收機構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許多資產管理公司陸續降低了資產包委外佣金試圖度過眼前的難關。

在監管壓力和生存壓力的多重重壓下,曾經以高額佣金吸引各路人才的催收江湖也已逐漸變味。許多規模較小的第三方催收公司逐漸在縮減。據一些主流媒體報道,巔峰時期國內各類催收公司數量在6000家左右,目前已經縮減到不足2000家。催收機構的銳減進一步產生了系列的連鎖反應,個貸不良處置尤其是消金不良似乎又陷入了新一輪的惡性循環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在一些不良處置的線上群內,關於消金不良委外廣告如今響應的催收機構已寥寥無幾。

總體來看,萬億的不良資產市場規模成就了新一輪的市場增長極,但僅憑跟風入局、僥倖處置,大量的不良資產實際上並沒有得到實質性解決,仍舊沉澱在市場,不良資產只是換了個地方留存而已。當前,如何更高效處置消金不良資產,成了消金市場迫在眉睫的事。

文章來源:不良觀察局

作者:小局

個貸不良「曬家底」:18家試點銀行不良全景分析

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即將加速,投行化、生態化經營能否帶來第二增長曲線?

大家都在看

年報 | 浦發信用卡累計流通卡量增速超10%,打造精細化、場景化核心競爭力

農行、建行、交行、廣發發布重要通知:信用卡可延期還款!

個貸不良「曬家底」:18家試點銀行不良全景分析

主要股份制銀行組織架構概覽(2021版)

五大行2021年利潤地圖:工、農、交在長三角最賺錢,郵儲倚重中部,建行總行貢獻最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935fb6cfd7fd88ed6e2e4cf77f664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