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家之間會結仇,往往是因為做錯了四件事

2022-04-19     母嬰研究所

原標題:親家之間會結仇,往往是因為做錯了四件事

有句話說:「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結婚是兩個家庭的結合。」

具體來說,親家之間會結仇,往往是因為做錯了四件事,要注意了。

1

雙方都插手孩子們的家庭

在父母眼中,不管孩子到了多大年紀,心中那份關愛都不會減少。哪怕他們已經長大成人,各自都有了彼此的家庭,但是對於父母們來說依舊內心割捨不下,只要聽到孩子們有一點風吹草動,馬上就會心急如焚地趕來撐腰助陣,沒想到越幫越糟。

其實,孩子們的事情應該讓他們自己處理,而不是讓親家雙方裹挾其中,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讓兩家成了仇人,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2

有過多金錢上的往來

一般來說,親家之家有了困難,任何一方都應該伸手援助,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是凡事也有前提,那就是千萬不要過多金錢上的往來。

兩個家庭,不同的生活環境,註定了看待金錢的態度也不一樣。

一方有難,借了對方的錢,可是一直沒有歸還,談及原因是曾經對方也拿過自己的錢。可是這種說法對方並不認同,他們認為上一次的錢是自己兒子拿的,不能算自己借的,這是兩碼事。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根本不理會對方的看法是對是錯,終於,爭吵捲土重來,讓兩家成了一見面就爭吵不休的仇人。

3

以區別對待的心態去交往

正常來說,兩個人結婚之後,雙方的家庭成了親家就是一家人,更應該相互理解、包容與關心,不能區別對待。

但是,真正的現實恰恰相反。

雖然兒子已經是為人夫為人父,但是在父母看來依然是自己的寶貝,他們對待兒子的態度與對待兒媳截然不同,甚至會產生「偏心」,明明都是一家人,往往是「一碗水端不平」。

越是如此,兩個人在父母錯誤的「教誨」下開始頻頻吵架,一旦遇到了問題,不是兩個人齊心協力去解決,而是依靠雙方父母去爭論,讓原本的小問題上升為不能解決的大問題,整個家庭也是鬧得雞飛狗跳,永無寧日。

其實,既然兩個人都已經走到了一起,雙方的父母要把這兩個人都當作是自己的兒女,不能用偏見的方式區別對待,而應該一視同仁,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們相處得更愉快,也才能讓幸福的感情進行到底。

4

平時交往太過親密

凡事,過猶而不及。

親家之間相處更是如此,如果認為彼此是親家交往要親密一些,往往會適得其反,錯上加錯。

看似兩個家庭非常親近,其實依然是陌生人,畢竟曾經沒有過多交集,只是因為孩子們走到一起,也才讓彼此聚到一起,如果非要交往親密,往往會增加摩擦與隔閡,讓誤會、衝突接踵而至。

兩個家庭在一起談得最多的是孩子,往往會因為一句話讓對方誤解,認為對方是看不起自己,或者是話裡有話,於是就留下了埋怨的種子,如果再聽自己的孩子嘮叨幾句,不禁怒從心頭起,雙方就會有撕破臉的危險。

所以,過多親密接觸並不是一件好事,反而保持適度的距離,才是親家相處最好的方式。

其實,彼此能夠成為親家也是一種緣分,既然相遇不如懂得正確相處之道,才能讓彼此相處更加融洽,為孩子們的幸福助力,讓兩家成為和諧共處的一家人。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928220d03931593a6d170e68498b7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