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高中同學給麻醉科的張醫生打電話。大概意思,她得了盲腸腫物。醫生建議她手術,她怕下不來手術台,讓李醫生給找個好大夫手術。
接到電話的張醫生,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她。在他看來,盲腸腫物是普外科再普通不過的手術。如果說左半結腸還有些難度,右半結腸幾乎毫無難度可言。
轉念一想:這樣回答她也不行。畢竟,她不是醫學專業的。手術室內的一切,對她來說都是未知的。也許,她認為做這個手術還有生命危險呢。否則,她也不會這麼擔心了。
從醫學專業上,她的這個手術需要切除回盲部。切掉之後,再把迴腸和結腸重新縫合在一起。技術熟練的外科醫生,幾乎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完成這個手術。
為了打消她的關心,張醫生佯裝幫她找一個高水平的外科醫生親自主刀。
手術前一天,張醫生和麻醉科主任商量,要求親自給老同學麻醉。麻醉科主任也是會看事兒的人,當然會成人之美。
張醫生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知道:一台手術的安全,主要在麻醉。不是不放心其他同事,只是自己親自麻醉。一旦術中有什麼情況,他也能第一時間掌握。
見到是老同學親自給做麻醉,她也是非常感動。
但她不知道的是,這個老同學將是保護她生命安全最重要的人。儘管她一直認為主刀醫生是最重要的,還試圖要感謝主刀。
其實,當她問及「能不能下得來手術台」這個問題的時候,張醫生就可以給她答案。
這裡分兩種情況:
一種,手術風險極高。比如,術中可能出現大出血或者重要臟器手術。此時,外科技術將決定整台手術的走向;
另外一種,手術本身不會引起大失血或者器官功能出現問題。但是,患者本身體格有問題。比如,患有嚴重的心肺疾病。這種情況下「能不能下得來手術台」就與麻醉有關了。
一個好的麻醉醫生,通過術前訪視以及對整個病歷資料進行分析,可以做到運籌帷幄掌控患者的生命體徵。假使術中出現一些狀況,也能及時找到根源、及時解除風險。
另外一點,決不能忽視團隊的力量。凡是與手術有關的科室,都是團隊中的一員。任何一個點出問題,最終都可能導致「下不來台」。
舉個例子:手術過程中出現大出血。外科奮力止血,麻醉科也知道儘快輸血。但是,如果血庫沒有及時備足血呢?結果可想而知。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手術,醫生縫完了最後一針。張醫生這邊,也有序停掉了麻醉藥物。
又過了十多分鐘,她睜開了眼睛。醒來後第一句話,就是謝謝張醫生幫著聯繫的那位主刀。而那個時候,主刀早已換完衣服離開了手術室。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