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服裝品牌自食惡果,在華銷量大跌28%,3個月損失4.7億

2022-03-02     瀚舟觀察

原標題:瑞典服裝品牌自食惡果,在華銷量大跌28%,3個月損失4.7億

今年3月份,知名快消品牌H&M在官方渠道發布一份公告,其因為「莫須有」原因,不再在產品中使用新疆棉花。同時,H&M還宣布不再與新疆當地的原料廠商合作。

此消息一出,在國內引起巨大的輿論反響,國人們群情激憤,紛紛表示要抵制H&M品牌。

據了解,H&M是來自瑞典的一家主打快消時尚品牌,其產品低價時髦,吸引眾多消費者。在2007年,H&M進入中國市場,憑藉自身的特色,在中國市場迅速擴張,在2020年全年,H&M在中國市場的營收便達到了74億人民幣。

然而,H&M在發布抵制新疆棉花後,最終嘗到了惡果。

距離H&M已經過去三個月的時間,該品牌發布了在中國市場第二季度的營收報告。報告顯示,第二季度H&M中國內地銷售額下降28%,損失7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7億,中國曾作為H&M第三大市場,現如今直接降到第六大市場。

從第二季度數據來看,H&M在華市場的頹勢相當明顯,根據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雖然H&M在中國市場的占比不是非常高,但中國作為最大的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對其也十分重要。

其實,當初抵制新疆棉花的不僅僅只有H&M,耐克、阿迪達斯等知名國際品牌也曾發布過相關的聲明,但是,耐克和H&M在中國卻是截然不同的結局。根據耐克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3月到5月份,耐克在中國地區的銷售額達到了19億美元,同比增長17%。

那麼,為何雙方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呢?

在筆者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H&M在中國市場早已遭遇困境,近年來,中國消費者在消費方便發生很大的改變,不再只考慮價格和折扣,這讓低價的快消時尚品牌遇冷。

而耐克在中國市場推出的產品,通過一系列的定製、推廣、創新,深受年輕人喜歡。

其次,H&M是出頭鳥,在發布抵制新疆棉花之後,被官媒、網絡輿論等因素抨擊的最厲害,所以受影響最大。雖然耐克也曾發過聲明,但其一直保持低調,隨著時間的消逝,耐克產品的銷量也逐漸提升上來。

最後,H&M的隱患由來已久,產品質量堪憂也是引發眾怒的導火索。在今年五月份,H&M因為童裝不符合標準,被罰款13萬元;前不久,H&M的產品因為沒有標明產品規格、等級以及所含主要成分沒有標註清晰,被處罰責令整改。

經歷新疆棉花時間之後,國內越來越鍾愛國產品牌,李寧和安踏成為年輕用戶比較青睞的品牌,H&M想要在中國市場翻身,幾乎是不太可能。

文/球子審/JING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8677aa61f961dbe39ecca99e14b2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