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和蟶子,這些貝類到底能不能放心吃?莫把晶杆當作寄生蟲

2019-09-13   科學信仰

對於吃貨們來說,海鮮可謂是具有無窮的魅力,特別是像蛤蜊和蟶子這樣的小海鮮更是能夠為生活增添一分愜意。

可是每一次當人類發現了一種能夠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的事物時,總是會伴隨而生一些負面的消息,蛤蜊和蟶子自然也不能逃離這個怪圈。那麼關於這些貝類小海鮮的負面消息是什麼呢?就是這些貝類含有寄生蟲。

而且這個負面消息似乎還是鐵證如山。這些貝類小海鮮,無論是生的,還是熟的,我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一個近似於透明的「小蟲子」,而這就成為了貝類含有寄生蟲的證據,在相關的視頻瘋傳之後,很多人便放棄了這些美味。

唯有美食不可辜負,對於這些針對於美食的謠言,我們要堅決擊破之。

先給出結論,貝類中沒有寄生蟲。其實只要略加思索,就能夠發現這個謠言的漏洞所在。每一個蛤蜊之中都能夠找到一個這種透明的「小蟲子」,每一個都有,而且不是兩個,也不是三個,就恰好是一個。什麼寄生蟲會感染得如此均勻呢?

顯然,這些東西並不是寄生蟲,只不過看起來有些像,很容易讓人誤會。那麼這些近似於透明的「小蟲子」到底是什麼呢?這個東西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名字,叫做晶杆,看得出來,這個名字完全來源於它的外觀。

那麼晶杆是什麼東西呢?

晶杆其實並不是蛤蜊和蟶子所獨有的,所有的腹足綱以及瓣鰓綱生物都擁有這個東西,只不過很多生物的晶杆並不是特別明顯。但貝類就不同了,由於貝類攝食浮游生物,所以晶杆則相對明顯很多,其實所謂的晶杆就是生物體內的一個器官,這個器官隸屬於消化系統。

晶杆之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依靠這些消化酶,貝類生物才能夠高效的消化所攝食的浮游生物。看來真的是我們誤會這些小海鮮了。等一等,既然是貝類生物的消化器官,那麼應該所有的貝類生物都有才對,為什麼有些貝類生物並沒有晶杆呢?

從個頭上來看,如果蛤蜊中含有晶杆,那麼相對體型更大的生蚝的晶杆就應該更加明顯了,可是為什麼從來也沒有人說在生蚝中發現晶杆呢?莫非生蚝沒有這個消化器官?不然,生蚝一樣有晶杆。

我們說了,很多生物的晶杆並不明顯,而貝類的晶杆則相對要明顯很多,但並不是所有的貝類的晶杆都會像蛤蜊這樣一直存在,一些貝類生物的晶杆在離開水後就會自行消失,而另一些貝類生物的晶杆則會在加熱的過程中逐漸溶解,生蚝就屬於前者。可見,像蛤蜊這種堅不可摧的晶杆在貝類生物中還是比較少見的。

那麼拋開晶杆不說,蛤蜊和蟶子這類海鮮到底能不能放心吃呢?其中到底會不會有寄生蟲呢?

其實這是一個沒有必要糾結的問題,因為不論這些海鮮中是否存在寄生蟲,我們都可以放心吃。因為海洋生物中的寄生蟲沒有辦法在人體內存活,所以就算是海鮮中存在寄生蟲也不會感染到人類。

​相比之下,吃河鮮就要當心了,因為河鮮中的寄生蟲大多可以在人體內存活,比如生吃淡水魚就很有可能感染肝吸蟲。所以對於所有的河鮮,都不能生吃,而要儘量選擇煮熟再吃,而且一定要確保熟透,這樣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