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換新」在醫療設備領域加速落地,各省密集發布「可行性公示」「項目審批公示」「招標採購公告」,給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多家上市公司厲兵秣馬,準備「考試」。醫療器械行業在新一輪「以舊換新」的政策推動下,有望迎來增速拐點。
多省公示更新項目
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以舊換新」方案後,各地緊鑼密鼓地推動落實。
在醫療衛生領域,由於我國近年醫療體系的快速建設,各級醫療機構設備存在性能老化的現象,甚至有些已經「超期服役」,患者對於醫療設備提升質量、提高效率有著強烈的需求。
「以舊換新」方案出爐後,醫療設備領域快速出台多項配套設施。先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做好醫療衛生領域2024年設備更新工作的預通知》,強調要「推進縣域醫共體設備更新」,提升縣域醫學影像設備配置水平。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還聯合印發《推動醫療衛生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支持鄉鎮衛生院合理配置CT、提升縣域醫學影像中心設備配置水平,促進遠程醫療延伸到鄉村,以及推進城市醫療設備更新升級和數字化轉型等。
政策支持下,各省級發改委、財政廳、衛健委等部門加速行動。5月22日,首個省級統籌的醫療設備更新項目審批公示:安徽省公示13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7月2日,最大規模的醫療設備更新項目公示:廣東省公示醫療領域設備更新審批項目總金額超50億元;8月12日,首個縣域醫共體設備更新採購意向公示:安徽省發布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設備更新一期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布了大規模醫療設備更新升級的詳細指標及具體實施方案,並有多個省份陸續公布相關的資金支持政策。據醫裝數勝的統計,截至9月底,醫療設備更新批覆項目已超過1000個。
資金安排:四大主渠道
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在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文件中表示,統籌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原則上,這3000億元要分配到工業、農業、建築、交通、教育、文旅、醫療領域。
醫裝數勝副總經理楊靂對記者介紹,在目前公開的1000餘個批覆項目中,明確披露了資金來源的項目占40%,根據這部分信息統計,資金來源包括中央預算內投資或超長期國債、地方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自籌幾大來源,並存在交叉情況,即某個項目資金由多個來源組成。
醫裝數勝對截至2024年9月設備更新項目資金來源的統計顯示,近90%的項目資金的申請中包含超長期特別國債,73%的申請中包含地方財政資金,6%的申請包含地方政府專項債。整體上,批覆項目的資金來源以「中央預算內投資或超長期國債+地方財政資金」的方式居多,國家及地方的財政支持力度較大,需要自籌部分資金的項目僅占22.98%。
規模上,截至9月底,1000個批覆項目預算總金額突破412億元。據醫裝數勝測算,第一批設備更新預計拉動600億元醫療設備採購規模。
流向上,縣域醫療機構可能是重點之一。據統計,截至9月底,縣域醫共體設備更新進入採購意向階段的金額約占22%,進入招標階段的金額約占5.10%;城市醫院採購意向約17.32%,招標進度約4.59%。
根據相關流程,國家資金支持的設備更新項目,需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委審批後,醫院才正式發布招標公告。隨著大量項目獲批,全國各地醫院的醫療設備採購意向公告明顯增加。楊靂預計,四季度將是採購意向集中發布、形成相關醫療器械公司訂單的重要時間窗口。
流向四大重點領域
從各省份設備更新採購意向披露來看,超聲、CT、消化道內鏡、DR、MR是各省份採購的重點產品,麻醉機、監護儀等招標公告也在增加。
業內人士總結,本輪醫療領域「以舊換新」有四大重點方向,一是醫學影像、放療、手術機器人等醫療裝備的更新改造,二是醫療監護、遠程醫療等信息化設備的升級,三是推進智能化,四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
日前,在深圳召開的第90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秋季)博覽會(CMEF)上,近4000家醫療器械品牌參會,記者在會上走訪了康泰醫學、東星醫療、精微視達多家上市公司展位,相關工作人員均表示,非常看好和期待「以舊換新」對公司銷售帶來增長。
開立醫療日前被投資者問及「三季度以來,以舊換新政策對公司業務的拉動如何」時表示,目前以舊換新政策在國內各地已開始陸續落地實施,各地進度不一,從7月份開始,醫院端的開標在增加,公司內部訂單合同簽署的節奏在加快,但整體以舊換新的量尚未大量釋放,預計三季度末或四季度會明顯呈現,也有部分會落在明年,整體可期但時點不能預測准。開立醫療今年6月份推出了覆蓋超聲醫學影像、內鏡診療、微創外科和心血管介入及數字醫療領域的「以舊換新」方案。
邁瑞醫療近日在機構調研中表示,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醫療設備的採購需求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邁瑞也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推出「設備+IT+AI」解決方案,以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為抓手,為醫院的數智化轉型提供支撐。
重慶山外山表示,公司將密切關注相關以舊換新招標項目的開展情況,積極主動配合政策的執行,力爭從中挖掘更多發展機遇。山外山表示,目前我國血液透析機約70%市場份額仍被外資品牌所占據,以山外山、威高和寶萊特為代表的國產企業占有率僅為30%左右,國產設備成長空間巨大。
仁信新材表示,隨著《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等一系列刺激內需、促進產業升級的政策措施相繼出台,進一步推動了上游化工品等原材料的需求增長,帶動公司產品價差的逐步修復。
四季度行業有望迎拐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增加值約1.3萬億元,按照不變價格計算同比下降5.2%;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近3萬億元,同比下降4%;實現利潤4127.2億元,同比下降16.2%;三項指標增速多年來首次均為負數。IQVIA艾昆緯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同比下滑3.2%。
在此背景下,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的發布,無疑給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打入了一支「強心劑」。
西南證券分析師認為,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目標,到2027年醫療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側面反映出6%復合增速由政策托底。下半年採購項目大規模落地後,政策對2025年表觀業績影響將更大。
楊靂表示,四季度是監測行業復甦的重要時間窗口。他還提示,隨著今年國家設備更新政策的實施,以及國家對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參與大規模設備更新的態度轉變,國內外醫療器械廠家在面對競爭加劇的同時,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機遇。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