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到底有多痛?一次腸鏡「有效期」是多久?醫生:10類人別逃避

2022-02-27     小梅趣圖

原標題:腸鏡到底有多痛?一次腸鏡「有效期」是多久?醫生:10類人別逃避

做腸鏡是什麼感覺?先看看一位親歷者的感受——

進去之後先換「開檔褲」,然後護士讓我側躺到床上,我還來不及反應,就感覺有人往我屁股上抹了些涼涼的東西,然後有東西就進去了。

嗯…好像在打氣?然後檢查室悄無聲響,大概五分鐘之後,醫生終於開口:「小伙子,平躺,轉過來。疼嗎?」

「有點,還好。」我小聲嘀咕著。

手術室又陷入沉寂,管子繼續進入腸道。我心想:醫生你怎麼不和我說說話?不是說醫生會和病人聊天的??咦好像有東西在肚子裡走,呀……第一個彎…多久了多久了到哪了我覺得一個小時都快過去了……哎呀好痛。

醫生操作很熟練,很快我就迎接最後一次短暫的痛楚,管子到達腸子的末端。退管了!我鬆了一口氣,終於結束了。

腸鏡檢查讓很多人非常排斥。一支細長可彎曲的醫學儀器,直徑大約1厘米,結腸鏡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直到大腸,可讓醫生觀察到結腸和大腸的內部情況。結腸鏡檢查是醫生用來檢查大腸及結腸內部病變的一種診斷方式。

原始腸鏡多用於檢疫,較現代腸鏡相比簡陋。現代腸鏡多帶攝像頭,且尺寸長,從而可以至更深處檢查病變等

醫生表示,腸鏡雖然可怕,但卻是重要的腸道疾病檢查方法,一味拒絕它是不明智的。尤其是個別人群,不要逃避。

為什麼要做腸鏡?它有多重要?

腸鏡檢查是檢測腸道紊亂的患者,是否病變腸癌的最有效方法,美國統計數據顯示隨著腸鏡檢查覆蓋率增長人群,直腸癌發病率降低了,約50%是近年來美國癌症發病率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

進行腸鏡檢查時,醫生會取用一根截面直徑大約1cm、長約140cm的纖維軟管,從患者肛門伸入大腸,一直伸到小腸尾部。

藉助軟管末端的微型電子攝像機,醫生可以清晰觀察到光纖傳輸在顯示屏的患者大腸和部分小腸內的情況,準確找出息肉、潰瘍、炎症、腫瘤等病變,還可以通過腸鏡通道,放置器械,從而鉗取部分組織,做進一步的病情分析。

定期腸鏡檢查,有助於預防和早期發現結腸癌惡性腫瘤前的息肉病變,在早期是可以切除並治癒的,患者通過腸鏡檢查,切除掉腸鏡發現的息肉,從根源上扼殺掉病變的細胞。

腸鏡到底有多痛?

「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去做胃鏡,也不想去做腸鏡。」做一次腸鏡,腹部的絞痛是許多人無法忍受的「悲慘體驗」,肚子裡的氣體不受控制的攪動,整個腹部都受著痙攣的折磨。

儘管腸鏡是檢驗結腸癌的「神器」。但是就像文章開頭親身經歷者所述過程痛苦,讓許多人不願意接受。

曾有場景體驗者描述:檢查前就要喝下大量瀉藥,排空腸道,跑廁所都跑到腿軟,甚至「菊花」都被擦到疼;拉空後還不能進食,需要忍受空腹的飢餓感;檢查時,腸鏡從肛門進入,就讓人「菊花」一緊,為了方便觀察,醫生還要在腸道內打氣,體驗者要忍受腹部的脹痛感。

每個人的耐受性不同,未必每個腸鏡檢查者都會疼痛難忍,有些人體驗過腸鏡檢查後表示有些人太誇張了,檢查時只要放輕鬆那點疼痛還是能忍受的。

更何況現在醫療技術水平越來越高,腸鏡還可以選擇無痛腸鏡檢查,實在怕痛或者體質敏感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適合的檢測。

無痛腸鏡及患者在麻醉狀態下進行的腸鏡檢查。檢查時護士會通過靜脈點滴,進行中樞神經抑制的麻醉藥物,提高耐受力,從而消除患者的恐懼感和不適感。

但無痛腸鏡不足之處,一是費用較普通腸鏡高,另一個是預約時間長,還對麻醉藥物禁忌,如:肝功能衰竭、嚴重呼吸循環系統疾病,或體質差的病人無痛腸鏡並不適合。

一次腸鏡「有效期」是多久?

做一次腸鏡可以保多久平安呢?答案是10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建議,45歲之前還沒有做腸鏡的人,一定要抓緊時間去做一次。做一次腸鏡,安全期在5-10年左右。

2017年,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隨訪時間長達20年的研究指出,接受腸鏡檢查後,可以將之後17年的大腸癌發病率降低約30%。

提醒大家,並不是做一次腸鏡就可以高枕無憂將大腸癌的風險降為0。也許當時做腸鏡時沒有長長息肉,但後來可能會長,因此建議每隔5~10年就要做一次腸鏡

另外,如果當時長有腸息肉,做完腸鏡發現,切掉了,後面也有可能再長,所以也要定期複查。

醫生:10類人別逃避

做一次腸鏡,基本可以保證5年、10年不會得結直腸癌。腸鏡檢查對於觀察身體是否病變有重要意義,大家不要過多排斥,尤其是以下這幾類人。

(一)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

(二)慢性腹瀉、慢性便秘、排便異常、排便習慣改變的患者;

(三)大便潛血陽性、腫瘤標誌物異常、貧血、影像學檢查懷疑有腸道病變的患者;

(四)原因不明的低位腸梗阻;

(五)炎症性腸病需做鑑別和確診累及範圍及程度;

(六)結直腸息肉或早期癌切除;

(七)腸內異物取出;

(八)患有腸息肉、大腸癌患者術後定期複查;

(九)大腸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包括大腸息肉、家族性息肉和息肉病、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膽囊切除術後、有大腸癌家族史者;

(十)50歲尚未完成第一次結腸鏡的人群。

醫生:做腸鏡檢查有5個注意事項,建議早了解!

1、飲食控制。在檢查的前一天,患者不能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包括大部分的蔬菜和水果。在檢查當天最好禁食,不要吃任何東西。

2、清潔腸道。在做腸鏡檢查前,一定要做好腸道清潔工作。患者要根據醫生的囑咐做好腸道準備,要口服相應的藥物來清潔腸道,服藥後要多喝水,促進排泄。一般來說,排出大便呈清水或者淡黃色沒有糞渣就可以了,這是腸道清潔的最佳效果。

3、做肝功能檢查。為了提高腸鏡檢查的準確性,避免誤診,患者最好進行相應的檢查,包括肝功能檢查、心肺功能檢查等。

4、麻醉。腸鏡分為無痛腸鏡和有痛腸鏡兩種類型。如果患者無法配合檢查或者存在精神方面的問題,可以做無痛腸鏡,需要局部麻醉。

5、暫停服用藥物。有些患者存在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在做腸鏡之前,需要暫時服用藥物。由於做腸鏡當天不可以進食,這時服用降糖藥物很容易導致低血糖。

延伸——哪些人不可以做腸鏡檢查?

1、腹膜炎,腸穿孔,廣泛的腹內粘連,以及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腸狹窄。

2、肛門,直腸有嚴重的化膿性炎症,或疼痛性病變,如肛周膿腫,肛裂。

3、孕期婦女,做過盆腔手術並患有盆腔炎,應嚴格掌握適應症,認真進行,女性的月經期一般不宜檢查。

4、肝硬化腹水,腸系膜炎症,大型腹部動脈瘤,異常高的腸彎曲,以及伴有廣泛腹腔內轉移的晚期癌症。

5、體弱,老年病例及嚴重的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要檢查不能耐受,檢查時一定要小心。小兒和精神病患者不應進行檢測,必要時可在全身麻醉下進行。

6、各種急性腸炎,嚴重缺血性疾病和放射性結腸炎,如活菌期痢疾,結腸炎,尤其是暴發性的。#夏方養生指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7ce94e50d63ec0a1aeecd1daa7adf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