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雷鋒的名字家喻戶曉,但他不僅是一個名字,也是美德中國人的共同稱號,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精神標識和不朽豐碑。
雷鋒精神薪火相傳。
1963年3月,毛澤東同志為《中國青年》題寫的「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從此,他的事跡傳遍神州大地,名揚寰宇。學雷鋒活動在全國各地持續深入開展,雷鋒精神滋養著無數人追隨雷鋒的足跡,接續踐行著高尚的道德操守,以平凡的身軀綻放著璀璨的光芒。
60年來,中華兒女賡續著激昂旋律。接過雷鋒的槍,從「崗位學雷鋒」到「勝戰當先鋒」,「雷鋒班」戰士用鐵血忠誠書寫著強軍夢想;繼承雷鋒的遺志,用積小善為大愛的行動,一個個普通人將光和熱傳給更多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代代人民公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人民辦實事謀福祉。
雷鋒精神生生不息。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幹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雷鋒」曾是青年突擊隊,是捍衛國家的開拓者;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雷鋒」曾是青年文明號、青年志願者和先鋒隊,是「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拼搏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雷鋒」是脫貧攻堅的駐村工作隊、是疫情之下的最美逆行、是「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年奮鬥者。
60年後的今天,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活雷鋒」。被評為菏澤市第七屆道德模範的邵長虎,是一名憨厚誠實的農民,憑藉一腔熱心和英雄善舉,挽救群眾於危難時刻;被評為全國向善好青年的侯海強,持續扶助貧困兒童,救助孤寡老人的愛心行動被群眾稱讚;入圍「中國好人榜」候選人的李文科老師,默默紮根農村教育十多個春秋,踐行著「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諾言。一顆顆樸實的心構築起了人間大愛的高地,讓社會大家庭擁有了愛心和友情的溫度。廣大文明實踐志願者、愛心人士和公益組織廣泛參與城鄉社會治理,成為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排頭兵、鍛造了一支傳播雷鋒精神的宣傳隊,倡樹了牡丹之城「美德菏澤人」形象。
雷鋒精神一脈相承。
「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從把心血和汗水灑遍千山萬水、千家萬戶的扶貧幹部和人民勤務員,到新冠疫情防控一線的「志願紅」和「天使白」,都在擔當著新時代的「螺絲釘」。如今,這種「螺絲釘精神」和「釘子精神」,響徹在大江南北,無數平凡崗位上的勞動者,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在平凡的崗位上接續傳承和躬身踐行著雷鋒精神。
「實踐證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雷鋒精神永不過時。」雷鋒是時代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恆的精神坐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不斷發展壯大學雷鋒志願服務隊伍,讓學雷鋒蔚然成風,聚力打造「文明新菏澤」美德形象,不斷激盪起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作者:賈大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7a54ef03b7c04f1817f6d71c46380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