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局中的浮世繪:酒過三巡後,高人已經將你一一看透

2022-02-20     生活幸福

原標題:飯局中的浮世繪:酒過三巡後,高人已經將你一一看透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李白這種詩情畫意的愜意飯局在生活中十分常見。當然大家聚在一起,除了三五好友聊天侃地以外還有那種十分正式的飯局也很是常見。

煙搭橋,酒鋪路,很多的生意都是在飯桌上談成的。只要大家喝的盡心了,往往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一)、飯局中的浮世繪

"總是想醉酒,從此模糊世界的傾斜",平常人湊在一起尤其是男人之間,並沒有那麼多的話可說,那些上下級的關係,更是如此。一到了飯桌上,借著幾分酒勁就打開了話匣子。

上下級的界限也不再有那麼的明顯,一些平常不敢說的話、不敢開的玩笑還有諸多愁緒,都會隨著熱辣滾燙的酒進入愁腸。

想當年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靠著一場飯局輕而易舉的解決了"敵國破,謀臣亡"的問題,避免了像西漢高祖和明太祖那樣掀起的腥風血雨。

中國的酒文化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往往能夠出其不意發揮出巨大的作用。當然,如果與領導吃飯,那肯定不能和與朋友一起那麼放肆。因為能夠當上老闆的人,必定有他的過人之處。

對於這些人而言,飯桌就是他們觀察員工的最佳場所,平時都謹小慎微的人,此時肯定會放鬆警惕,也會有人因為醉酒而原形畢露。

因此在這種局上要做的就是"少說多聽會喝",自己不能輕易的多言,不自覺的就把那裡當成了自己的主場。喜歡熱鬧可以,但是一定要分場合,多聽聽別人怎麼說的。

而後"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時保持著一顆謙卑恭謹的心。同事不是朋友,可能一句無心的話,就被有心之人聽去或者給老闆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為自己的工作道路挖了一個天大的坑。

還有平常不重視的禮節,此刻一定要重視起來。比如上菜以後,一定不能當第一個動筷子的人,更不能逮住一個喜歡的菜就大快朵頤,全然不顧他人。在新金寶的董事長許勝雄看來,這樣的人即使能力再強也不可許之高位。

因為他從來不懂得分享,不是一個很好的管理人才,長此以往定難以服眾。此外還要會喝酒,知道這個酒在舉杯前該說什麼,哪個酒該喝,哪個酒不該喝。那些高高在上的老闆個個都是人精,沒必要刻意的表現自己。

若是表現的太積極,反而會讓人覺得趨炎附勢或者急於表現,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其實成年男性聚在一起,很多話都不會在飯桌上明說。

一句話可能有多重意思,那些高人們會不斷地用言語試探,在從對方的回應中將一個人剖析個大概。

(二)、一場場醉意朦朧的"局"

酒過三巡後,那些該說的話也就到了說出的時機,飯局的確是一個解決問題很好的契機,也是一場場暗自的博弈。所謂看人下菜碟,見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

對於初次見面的朋友,要表現出熱情也要表現出謹慎。因為誰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一個飯局高人,那些高人們或者出言試探或者推杯換盞。在你以為自己滴水不漏的時候,高人早已經將你一一看透,如果把控不好節奏,就十分容易出局。

當在飯桌上醜態百出、讓人覺得不適合融進這個圈子時,下次不論怎樣都不會再盛情邀請。用酒來品鑑人的例子,歷史上不在少數。"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

當年楚漢之爭項羽為劉邦擺了一場鴻門宴,在這個飯局上可謂是殺機四伏。如果劉邦說錯一句話,很可能人頭落地。

後來的曹操也給劉備來了這麼一出,當時劉備寄曹操籬下,曹操說了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這時候的劉備除了裝傻充愣,別無選擇。他若是表現得自己有雄心大志,那曹操肯定會將其視作威脅。

可見飯局有時候也是十分危險的,倘若自己足智多謀且小心翼翼也能夠化險為夷,說不定就像劉備那樣,自此飛黃騰達。

(三)、醉翁之意不在酒,以酒品人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中國人喜歡喝酒也懂得如何品酒,更懂得如何從酒場中品味百態人生。

像小孩子他們就只喜歡巧克力,糖果這樣甜的發膩的東西,而成年人則更熱衷於諸如煙酒茶葉這樣苦澀的食物,與生活相比它們的苦只能稱甜。

同時酒也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一句"都在酒里了",便可將多年的宿怨一飲而盡。大家相逢一笑泯恩仇,不醉不歸,豈不美哉。

如果是自己多年的好友,那麼說說笑笑,將生活的不愉快都化在酒里,這無可厚非。倘若是新認識的朋友或者是牽扯到利益關係的人,那就要少聽多說,因為這不是放鬆的場合而是名利場。一場酒局,看透了別人,別人也看透了自己。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酒本是排解寂寞的工具。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並不是所有人都大大咧咧,無心之失有可能會惹來大的災禍。

在與老闆或者領導的飯局上,一定要懂得隱藏自己,到他們那個程度就如同整天在酒缸里泡著,見慣了人情世故,萬不能自作聰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73dc9d387b707e06d0e61e198d0f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