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哭,終於揭開了中國爛片的遮羞布!

2023-10-15     金錯刀

原標題:她一哭,終於揭開了中國爛片的遮羞布!

本篇作者 | 張一弛

這恐怕是張藝謀今年拿的最憋屈的冠軍了。

《堅如磐石》至今已經票房破了10億,成為今年十一的票房冠軍。

但豆瓣6.3分,是自2016年《長城》以後,張藝謀導演作品裡評分最低的一部,緊接著就被金星用「四化」一頓猛批。

雖然《堅如磐石》的電影沒火,但在抖音上的宣傳方式可徹底火了。

畫面中,正拍攝一場怒不可遏的戲。張國立深感效果不佳,要求臨時增添道具,隨著一聲Action,揮手將面前的茶杯摔了個稀碎。

張藝謀導演為其臨場發揮大感驚喜,向身邊工作人員直夸:老戲骨就是老戲骨啊!

張國立怒摔茶杯,張藝謀齜牙叫好,員工驚嘆演技。

張藝謀瞪大雙眼,仿佛目睹了前所未見的震撼表演,一度被網友截成了表情包。

人們忍不住感嘆:張藝謀才是演技最好的。

網友順勢總結出了如今電影宣傳「三件套」:吳京探班、霍思燕淚灑、以及張藝謀震驚。

中國觀眾,苦其久矣。

被打入ICU的爛片,

正一夜「起死回生」

判斷一部電影好壞,有一句話:金杯銀杯,不如觀眾口碑。

但這句話最近被負責電影宣傳的人深度理解,並重新闡釋出新高度。

為了在電影上映前就最直觀的展現出口碑,記錄下點映「觀眾」的反應,成了萬能法寶。

比如形形色色的哭泣,一個人哭,兩個人一起哭,幾個兄弟姐妹報團哭...

但普通觀眾看電影看哭,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了,宣傳時請明星一同觀影,把捧場的明星給看哭了,就又是一個高度了。

很多網友發現霍思燕近幾年她作品不多,但哭戲不少。

兩年共出席了10部電影發布會,每次在電影院出現的她,都會被拍到她在哭。

《哥,你好》首映時,霍思燕帶著兒子去觀看,沒過多久,霍思燕就淚灑當場,旁邊的嗯哼還幫她擦眼淚。

觀看《海的盡頭是草原》電影時,霍思燕哭的梨花帶雨,杜江在一旁擦眼淚。

甚至是觀看評分豆瓣只有5.6分的《你的婚禮》,霍思燕都情緒失控,流淚不止。

當時這一幕還被電影出品方作為賣點。

當然,不止這幾部,在《中國醫生》首映上,霍思燕同樣也是哭到不能自拔。

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醫生》《哥你好》《小Q》《陽光姐妹淘》等電影的觀眾席,都有她看哭的身影。

跟兒子哭、跟老公哭、跟閨蜜哭...而且無一例外的被鏡頭記錄下來。

看到這裡,相信已經有人認識到事情不簡單了。

倒不是網友對淚點低的明星苛刻,而是業內慣常通過哭來營銷的「好口碑電影」,到頭來豆瓣評分可能連6分及格線都沒到。

觀眾們一次次相信,一次次失望——於是有些片方將「哭」推向了登峰造極。

有展現閨蜜情的哭,現場安慰哄人,一把將對方摟在懷裡。

有體現生活艱難的哭,一個女孩看著看著電影突然起身,跑到走廊打開電腦加班,最後一身疲憊被電影治癒,喜極而泣。

再配上「成年人的世界,看完一場完整的電影都是奢侈。」

這一套行雲流水的走位,外加女生心裡的台詞,都這麼恰好被拍了下來。

最狗血的還要屬狗都哭了,離譜程度至今無人超越。

在《忠犬帕爾瑪》的電影營銷短視頻上,不同花色、不同品種的狗面對熒幕,都不約而同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潛台詞是:這電影狗都能共情,你就說好不好看吧。

但如果碰到喜劇片宣傳,觀眾的反應就是另一種套路了。

觀眾看電影看「笑」了,就是最大噱頭。

畢竟以現在喜劇片的難看程度來說,想把人看笑還是有點難度的,所以很多片方就開始在「笑」上大做文章。

總有觀眾能笑得出來,且還能笑出各種「姿勢」,並正好被電影方捕捉到,放到影片的宣傳中。

電影《李茂換太子》,豆瓣評分4.3,怎麼看怎麼不算成功。

但點映和路演的時候就是能讓觀眾100分鐘笑74次。

很多原本已經被打入ICU的爛片,靠著鬼斧神工的營銷,竟然一夜「起死回生」。

票房逆襲的三板斧,

全都是套路

到底是為什麼,電影營銷在抖音上走火入魔?

答案是:這樣的營銷方式未必高明,但確實有用。

這幾年,有無數爛片靠著抖音的宣傳逆天改命,也有很多名不見經傳的好電影因為抖音宣傳被看見,拯救了票房。

大家紛紛從最初的質疑短視頻,到理解短視頻,到如今把抖音宣傳當成KPI完成。

復盤那些在抖音上成功逆襲的電影,就會發現其中的奧秘:

絕招1:放大爭議,先發瘋。

爭議和話題,是讓更大批的觀眾進入影院一探究竟的動力。

今年爆火的《孤注一擲》,被網友吐槽是一部「抖音電影」。

《孤注一擲》從宣傳一開始,緬北詐騙就成為了一個全民熱議的話題,嘎腰子、抽血等真實畫面開始在短視頻平台上流傳。

「電影孤注一擲」放出王傳君的詐騙洗腦視頻,精湛的表演和「想成功,先發瘋,不顧一切向錢沖」的口號迅速激發了網友討論。

就在這條視頻爆火當天,貓眼統計發現《孤注一擲》想看人數新增了將近4萬人。

很快,《孤注一擲》就又炮製出第二個爆款,王傳君淡漠地殺人後,轉頭卻開始虔誠地拜佛,極大的反差讓不少網友調侃「建議查一下,感覺不像是演的」。

「殺豬盤揭秘」、「張藝興挨打」、「緬北黑惡勢力」...

《孤注一擲》的每一步宣發都踩在了話題和爭議點上,以至於很多人至今說不出來這部電影的導演和內容,卻記住了緬北和嘎腰子。

但,這就夠了。

電影點映,第一天1.7億、第二天2.1億、第三天1.4億這樣的炸裂表現,直接刷新中國影史點映票房紀錄。

絕招2:台下的戲,要比台上足 。

當意識到台下的重要性,一個新職業誕生了:哭托。

有體現親情故事的電影,首映禮前專門招聘中年男子和老年女性,要求演出鐵漢落淚,母親遞紙巾的情節。

台上在演,台下還得演。

甚至還有的電影本身噱頭不夠,就在觀影席演出了女生和男朋友一起看電影,結果男朋友和旁邊的小哥哥好了這樣的狗血三角戀。

還有觀眾收到愛情片的感染,在看電影時「配對成功」。

看電影「drama」的情緒反應,配合扎心感言,輪番轟炸。

絕招3:觀眾愛看什麼,就給什麼。

題材和內容實在是找不到話題,還有救嗎?

只要用好碎片化內容,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

電影《封神》一開始的宣傳重點是中國古代神話和電影工業,票房一直平平。

但最後火起來靠的卻是質子團的男色。短視頻平台最容易火的不就是顏值,更不用說這幾個要身材有身材的「封神男團」。

比起站在高位視角吹整部電影的立意、製作,不如從碎片內容切入。

誰能對滿屏健碩的肌肉和行走的荷爾蒙視而不見、心如止水呢?

從首映票房不足5000萬,極其慘澹,到後來拿到爽文劇本上演26億大逆襲,被網友調侃:今年最佳懸疑電影《封神的票房》。

你不得不承認,在抖音等短視頻平台的算法推薦下,這些精挑細選的碎片化內容,真的對一部電影有了生和死的影響。

中國電影打仗,

為何全靠決戰抖音?

抖音,已經成為電影營銷的一種「標配」。

過去,很多業內人士痛恨抖音把電影剪輯成「大壯和小美」,認為都是電子榨菜又土又俗。

但如今,很多電影宣傳時卻要自己成為「大壯和小美」,因為畢竟再爛的電影,也總有那麼幾個高光片段,能出圈一個就不算輸。

觀眾不是痛恨「抖音電影」,而是痛恨「貨不對板」。

在沒有用短視頻宣傳電影時,2013年創下豆瓣低分2.9的《天機·富春山居圖》就被觀眾釘在恥辱柱上。

這部集動作、愛情、驚悚、戀母、抗日、虐戀、警匪、特工...的電影還打出「中國首部特工大片」,就是為了「哄騙」當時沒看過多少國產特工片的消費者來買單。

即便該片剛上線就惡評如潮,但阻止不了該片票房一路高歌猛進。

甚至到了上映後期,宣傳團隊反而特別喜歡利用網友的負面高關注度,來博取票房。事件逆向發展,最終居然誘導出廣大群眾「要看看到底有多爛」的觀影心態。

央視《第十放映室》都忍不住下場吐槽。

但這部電影片賺得盆滿缽滿,以3億元票房收官,在當年已經足以進入國產票房前十,也是成功打開了「爛片營銷」的大門。

因為將魔幻文藝片宣傳成浪漫愛情片,大肆炒作「一吻跨年」,《地球最後的夜晚》首映即巔峰,把電影做成了一錘子買賣。

十幾秒必然無法展現影視劇的內核,只能依靠以偏概全的手法進行宣傳。這就導致了可能宣傳是一個故事,而真實的內容又是另外一個故事。

一點一點地軟化了你對這部電影的認知。

結 語:

如今的電影宣傳,得抖音者得天下。

但這件事本身也確實讓很多被忽視的電影發了光。

比如《隱入塵煙》也是被網友稱為「抖音電影」,從最初無人問津,到最終票房過億。

拯救票房的恰恰是抖音的話題度。

《隱入塵煙》票房曲線與抖音話題播放數據曲線

《長安三萬里》藉助了一批小學生觀眾在影院背古詩的社會現象,最終票房破17億。

抖音成了精準的灰度測試器,拯救好電影,也讓爛片鑽了空子。

至於到底誰在廢墟里開出了花,誰用套路圈到了錢。

聰明的觀眾,一看便知。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71b42f29810c1ee630233296822cd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