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最可靠的DP輕機槍,志願軍手中重要的輕機槍火力

2022-08-25     小解說娛樂

原標題:抗美援朝最可靠的DP輕機槍,志願軍手中重要的輕機槍火力

抗美援朝作為新中國第一次大規模作戰,以當時志願軍的裝備水平是十分落後的,相對於機械化水平高得多的聯合國軍,大部分志願軍只能依靠兩條腿行軍,隨身攜帶著少量的口糧和五花八門的老式槍械,連從日軍那繳獲的過時92式重機槍都抬上戰場了,面對裝備精良的聯合國軍,志願軍急需提升火力。

經典劇照

志願軍糟糕的武器裝備

初期入朝的志願軍不僅重裝備缺乏,連輕武器的裝備也很差,都是從全國各地搜羅來的武器,再進行系統分類裝備到戰士手中,這就導致有的師以各式美械裝備為主,有的又以蘇式裝備為主,中間還摻雜著各種各樣的萬國牌武器,給後勤單位造成巨大的壓力。而且這些武器裝備基本都是經過大戰剩餘下來的,狀態也不是太好。

手持白朗寧輕機槍的志願軍

這些萬國牌武器里,哪怕有一些型號本身非常不錯,但由於數量不足,後勤跟不上,不能完全發揮出作戰效率,有槍缺彈的情況時有發生。這種情況下,志願軍全面換裝統一的武器裝備就迫在眉睫。

DP輕機槍

1926年,蘇聯設計完成捷格加廖夫輕機槍,也就是DP輕機槍。該槍為了簡化生產步驟,大量採用切削工藝,初次展示給蘇軍高層就獲得青睞,隨即高層指示將原型槍進行瘦身削減重量,1928年開始批量裝備蘇軍。

手持DP輕機槍的蘇軍

DP機槍採用導氣式原理,全槍只有65個零件,全長1270毫米,重9.1千克(不包含供彈具),口徑7.62毫米,發射1908年式有底緣子彈。初期採用頂置的47發彈盤供彈,子彈初速度840米每秒,最大射程3000米,表尺射程1500米,實際上一般都用於800米以內的目標,理論射速600發每分鐘。因為槍匣上方扁扁的彈盤很像唱碟,蘇軍稱它為「唱片播放器」。

在蘇軍中服役期間,該槍發展出多個子型號,包括基本的陸軍適用版本,裝甲車的車載版本,以及飛機上自衛用的航空版本,可謂是全面開花,被認為是一款優秀的輕機槍。

這是一挺被拆解下來的坦克版本DP機槍

二戰的爆發讓DP機槍迎來了實戰檢驗自我的機會,在實戰中,DP機槍表現出優秀的可靠性,不管是泥濘的戰場還是冰天雪地的荒原,該槍能隨時進行射擊,而不是像其他槍枝一樣被堵塞、凍住,因為重量適宜,彈盤保證了火力持續性,蘇軍的戰鬥小組不僅用來進行火力壓制掃射,往往還端著DP機槍進行衝鋒,在一些歷史照片和影視作品裡,也能看到機槍手一手握著握把,一手抓住機槍的腳架進行衝鋒。

DP輕機槍

二戰後,蘇軍對DP輕機槍進行了改進,研發出彈鏈供彈的連用輕機槍,後來我國也曾仿製。同樣夜戰結束後,蘇軍將手中的大量的DP輕機槍退役,改為使用彈鏈供彈的機槍,以前那些DP輕機槍在抗美援朝時期被大量提供給志願軍用於改善裝備,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也獲得不少該機槍。

韓戰中的DP輕機槍

1951年初,蘇式裝備運抵,志願軍開始了首次大規模換裝,在輕武器上志願軍批量用上了莫辛.納甘步槍、波波沙衝鋒鎗、德什卡重機槍,而輕機槍則是DP輕機槍。

使用DP機槍的志願軍

面對著自動火器數量更多的聯合國軍,志願軍的火力處於劣勢,德什卡重機槍雖然優秀,但是裝備數量不多,基層步兵單位主要依靠的壓制火力還是DP輕機槍,在一些防禦作戰中,該槍及時的一串掃射,往往能成功阻擋一波聯軍小規模衝鋒,而在上甘嶺戰役中,該槍更是被廣泛的採用。

一名聯合國軍坐在DP機槍旁邊

據統計,到1951年年底,入朝的志願軍已經裝備了8148挺DP輕機槍,基本構建了完整的基層輕機槍火力。

DP輕機槍的延續

經典的轉盤式DP輕機槍雖然在二戰後逐步退出了蘇軍,但是卻並沒有消失,韓戰後我國開始著手仿製DPM輕機槍,被稱為53式,並且在空降部隊一直使用到了70年代。而採用彈鏈供彈的型號則被稱為58式機槍,不久後被PK通用機槍替代。而另外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DP機槍則更加長壽,在一些衝突中依然在使用,據稱2011年時,採用彈鏈供彈的變形RP-46就曾參加敘利亞的戰鬥。

舉報

評論 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70c5b2b2cab537c4cd1dd5ba3de2f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