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艦級解碼搭配記錄之Hibiki SDS簽名版

2023-04-03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旗艦級解碼搭配記錄之Hibiki SDS簽名版

這個系列挺久沒更了,原計劃在過年的時候出文,但沒想到被別的事耽擱了太多的精力,加上Hibiki本身也很久都沒有更新過產品,早寫晚寫也沒什麼影響。中途我在找他們老闆諮詢一些技術問題的時候,好傢夥,這種搞技術的是真煩人,一下子丟了個超長的技術文檔給我,而且裡面沒幾句「人話」,我個文科生啃的是真難受。

PS:解釋一下為什麼本文里搭配圖很少,因為這玩意實在太吃灰、太沾印子了,所有圖片都是剛拆箱的時候立馬拍的,後期想補圖的時候發現效果很災難,索性就不拍了。

很多人都以為SDS是R2R結構,實際上非也,不論是聲音結構還是呈現出來的聲音質感,都並非傳統R2R,而是Delta-Sigma Modulator。Hibiki的老闆基本上一個人負責產品的所有部分,包括外殼設計、硬體架構、調音啥的,他們是國內為數不多有能力做完全全分立DAC的廠家,不管是全分立的數字部分還是模擬部分,在國內乃至世界,能做到Hibiki這個層次的應該都不算多,從數字、模擬、算法、時鐘部分均為自主的方案。

SDS核心架構叫做「SDM」,也就是Delta Sigma Modulator,其實很多Hibiki自己的用戶甚至都以為SDS是R2R。這倆方案,在技術上無分優劣,只是實現的時候需要區別對待。當然了,Hibiki也推出過R2R架構的機器BDS,而且已經更新到了第二代,大家感興趣的話也可以關注一下。從技術層面來說,R2R出聲簡單,做好指標特別難,大家可以參照同為R2R機型的樂彼P6Pro,樂彼使出了渾身解數也不過做到了126dB左右的實測動態範圍,而部分品牌的小尾巴早就做出了130dB+的指標,友商們的更是慘不忍睹,N62TI和RS6均為80dB左右;而SDS出聲特別難,做好指標容易。用通俗的話來說,R2R好比是一次成型的加工方式,特別依賴模具本身的精度,SDM則是精密CNC,需要多次打磨一點點切削出來需要的尺寸。

SDS的時鐘使用了PLL跟蹤技術,是一類凈化信號類的技術,也是一類時鐘跟蹤合成的技術,除了能做到jitter清洗的作用以外,品牌方還希望能更進一步,做到更低的時基誤差,且希望這個PLL能幫SDS合成更高的頻率方便我們做1024x的調製時鐘、包括實現跨設備之間同步。SDS的PLL是純模擬的,並無依賴所謂的DPLL也沒有依賴所謂的FPGA自帶的PLL性能。此外,Hibiki有一套完整的鎖相環技術,包括除頻器,鑒相器,模擬低通濾波器,壓控晶振,都是Hibiki自家一手包辦,甚至包括晶振方案也均為自研,以求達到最高的可支配技術範圍。

SDS分為普通版和簽名版,簽名版誕生的契機是一些用戶對原本的配置不滿意,於是索性官方進行了一個升級。簽名版使用了美國rogers陶瓷沉金電路板、快晴電容,純銀機內線,以及兩顆特大的定製變壓器。羅傑斯陶瓷電路板可以給到更為優異的電氣性能,作為交換,那當然是價格太高,目前國內沒有什麼廠捨得用。本文聲音部分基於SDS簽名版,相比普通版在聲音方面倒不是什麼飛躍式的進步、更不是所謂的升級版,即便你是買的普通版,有經驗的老鳥也可以通過折騰周邊線材、音源的方式去把解碼的質感進一步增強。而簽名版的一些聲學用料很多都是在「科學測量」方面體現不出差距的,聲音的提升主要在於【整體質感】方面,背景更黑、細節層次更自然、兩端延展更佳等,尤其是高頻的部分在富有張力的同時顯得更為從容安定。

就和之前DA1、TotalDAC的文章里一樣,解碼器在我這裡的作用主要是兩點,一是搭配Allnic HPA-5000XL作為耳機系統的解碼,另外就是搭配麗磁的216A和樂聆Rymhe3作為日常的PC音箱使用。在聊到聲音之前,再說說Hibiki對於時鐘部分的處理。它的時鐘有三種鎖相環配置工作模式、對應三種燈光,分別為關閉、寬頻、窄帶。在你不「額外加鍾」的前提下,一般都是黃色指示燈、也就是窄帶的模式下聲音更好,窄帶意味著SDS本體的時鐘用的更多、音源的時鐘用的更少,比例大概是9比1。同時,官方也推出了高性能時鐘可供搭配,後續有機會的話可以單獨再分享一期。

在這裡,我依然是用從耳機系統和音箱系統的兩方面來考量SDS簽名版的聲音。

如果是在耳機系統里,我認為SDS簽名版的素質在同價位已經基本到頭了,甚至硬素質略高於Total家的D1-Core、也並不輸Rockna 26Bit。我知道這個結論會被噴,但我身邊有SDS用家給到了更誇張的評價,在這裡就不放出來了,而且還是兩種截然不同聽音觀的人都同時給出了超高的評價——這是一台在2W價位買到的幾乎達到素質極限的東西,包括在我寫這篇文章期間誕生的享聲DAM1,好聽與否暫且不論,它至少在硬素質上也未達到超越SDS的程度。

我認為SDS、包括簽名版在內,適合兩類人,一是儘可能追求極致的【聲價比】的用戶,它能給到你非常頂尖的信息量、密度的表現,尤其是它在結像、聲音瞬態的處理方面堪稱精妙。另一類在於,希望解碼方面能夠儘可能的做到【無功無過】、或者追求一個【參考級】聲音的用戶,就好比有些人是拿著解碼找耳放、有些人是拿著耳放找解碼,有些人這是想買一套西裝,那麼如果你手頭本身的後端放大器設備是偏韻味的、甚至是HUFI的,那麼SDS在解碼層面能夠給到一個非常好的素質基底,它是屬於那種在聲音框架上近乎給到客觀的、讓你感受不到什麼「人為干涉痕跡」的路子。

在和主理人聊天的時候,大致get到了他的設計思路、調音思路,這個部分也可能會勸退一部分人,下面是我的一些總結概括點,能給你對SDS的聲音一個基礎的認知。首先,SDS的聲音注重聲音的乾淨、速度感、結像清晰明快,而且結像的形體感給的很保守,是那種不算豐滿的、比較精緻的路子,但又不是那種偏小家子氣的精緻,給你呈現一個健康自然的框架、但是不會突出某個頻段。就拿Rockna 26Bit和TotalDAC的D1-Core來說,我認為他們二者的精髓還是中頻,尤其是D1-Core在驅動音箱系統的時候能夠推出那種類似「吹臉」一樣的人聲氣息,有著一些朝向聆聽位的延伸感,但這一點是SDS做不到的,SDS的舞台會更遠一點、人聲的結像形體更加凝聚,它會顯得更加注重偏器樂類的空間回放,比如古典、New Age、電音等,如果你打算拿來驅動音箱、而且追求比較近的人聲距離,那麼SDS系列不適合你,反而倒是可以考慮一下Hibiki家偏韻味的BDS系列。

順帶再提一嘴,AB過dCS的巴托克、Rockna 26Bit、TotalDAC D1-Core以後,單純在音箱聲場的【規模感】上,SDS和巴托克水平接近、略大於另外兩個,當然了,巴托克在設置得當的前提下,聲音比SDS更加流暢輕盈、古典修養更好。根據主理人的描述而言,他們也有不少客戶是拿SDS去推音箱的,我個人猜測SDS的二聲道用戶們,可能是以古典黨為主的一群人。

在和Allni HPA-5000XL的耳放搭配中,結合萬隆NEGT3500的XLR信號線,呈現出來的是一種偏參考的、有一定尺子作用的聲音,雖然5000XL是膽機,但它並不是3000GT那種更注重柔順感的路子,高頻的能量、全頻段的線條感給的更直接、聲音也更有光澤度,和SDS簽名版的搭配則是相得益彰的那種,並不算直白、而是賦予參考級聲底一些潤澤感,而且聲場頗為寬大、人聲的結像不會像驅動音箱偏小偏遠,而是基本適中的一個表達。當然,還是想要避免一個非黑即白的觀點,那就是SDS簽名版的人聲其實是好聽的,不論是音色細膩度、還是男女聲平衡性都做的很好,只是不那麼貼臉、結像不夠前凸罷了。

前陣子購入的ZMF新旗艦Caldera,作為一個厚聲底的、沒有ZMF過去的VC、Atrium那麼明顯染色的聲音,它在這套組合的搭配下比我之前的所有系統都要更加從容、輕盈,密度能夠很好地「化開」一些,可能沒有D1-Core那麼好的包圍感、Rockna 26Bit的人聲綿密度,卻基本上能夠做到【不挑歌,古典流行隨便一首都能聽的很暢爽】。而Abyss Dianna TC與Audeze LCD5的組合中,其實5000XL的驅動上限距離一些同價位的石機還有一定距離,不算是很從容,尤其是搭配TotalDAC的時候有時候出現一種中下盤夠厚、高頻又有點細碎的底子,而SDS簽名版的這個組合則顯得相對協調一些,不會在頻段之間有突兀的銜接感。當然了,如果是驅動我手頭其他的型號,不論是HD800S這種動圈還是Timsok 1024這種相對不吃功率的平板,SDS的表現都很接近我心目中【參考系統】中一個解碼所應具備的素質。

如果說缺陷呢,它針對純流行黨來說是真的不那麼友好,這點你們應該早就在字裡行間感受到了,同時它也是一個音色較為偏還原向、感受不到什麼明顯染色的機器,不能指望它像一些傳統R2R機型那樣能一下子給你出個好聲、聽出解碼部分的審美傾向,甚至會給人一種「這個解碼似乎就是在反饋放大器音色」的感覺。當然,這樣的解碼傾向算是一個雙刃劍,有經驗的用戶可以把SDS簽名版折騰出極高的上限來,但它有一定可能性會讓你覺得聲音太「無聊」也說不準。

如果你剛剛脫離玩那些萬元級一體機的範疇,想要用不高的「加錢空間」去買一台高性能的解碼,那麼Hibiki的SDS/SDS簽名版都是我的首推型號,而且我印象中這是目前國產品牌里唯一在Hiend領域玩家裡有一定用戶基礎和相對穩定的口碑的產品。但是我得吐槽兩點,首先是他的包銷經銷商模式,導致行業里幾乎沒有商家去推薦這個型號,同時他們也幾乎不參加線下展會,拓圈路子有些限制住了,我也是去年年底被朧之冶胖總安利以後才接觸的這個牌子。說回機器本身的結論,我認為SDS系列的作品有一定的欣賞門檻、折騰門檻,不適合那種追求一耳朵抓耳、以及沒有古典聽音需求的用戶,用他們老闆的一句話就是,不希望用戶覺得「一耳朵牛逼、兩耳朵難受」,他們有針對性地去把解碼的聲音設計給古典需求的用戶、同時讓人聲的部分做到夠平衡,在高素質之餘、SDS簽名版也是一個設計傾向性明顯、但是聲音足夠參考和雜食、且對後端設備搭配很友好的解碼型號。

部分參考設備:

數播:Silent Angel M1T+N8+F1,iFi Stream

CD機:新派CDT10,山靈CD1.2A,山靈EC3

USB處理:享聲PA1參考版,Zephone ZP-U1,ddHIFI TC09BC

數字線材:Singal Force,Zephone定製 COAX/AES

XLR:萬隆 NEGT3500

耳放:Allnic HPA-5000XL

電源:歐亞德MTS-6,iFi Powerstation

部分參考搭配耳機:

ZMF Caldera

HIFIMAN Susvara

Abyss DiannaTC

Audeze LCD5

Meze Liric

森海HD800S,HD580頭版,HD400Pro

Timsok 1024

Sendy 孔雀

SIVGA SV023

HIFIMAN Sundara-C

水月雨 Venus

拜亞動力 DT880 250Ω

AKG K701奧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686093fde4459c2a4612f72ba3ada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