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為什麼進不了電影圈?

2023-09-22     閒人電影

原標題:胡歌為什麼進不了電影圈?

胡歌的成功很順利。

在上戲就讀期間,因朋友的關係與唐人結緣,隨後被看中簽約,參演了兩部電影,主演一部電視劇。

畢業當年,幸運女神眷顧,胡歌主演《仙劍奇俠傳》,這部劇的橫空出世,讓痞帥的李逍遙走進我們的視野,成為了許多90後的回憶,胡歌也藉此大紅。

仙劍的成功,有許多因素。

一是創電視劇先河的遊戲改編,有著廣大的群眾基礎;二是經典的配樂,如《一直很安靜》、《殺破狼》、《六月的雨》、《逍遙嘆》等;

三是悲劇的結局,李逍遙、趙靈兒、林月如之間的意難平;四是選角,胡歌就是想像中的古裝少俠,劉亦菲亦是仙氣飄飄的仙子形象。

然而好景不長,仙劍播出剛過一年,胡歌就遭遇了嚴重車禍,助理死亡,自己受重傷。

在此期間,唐人一直在默默地支持他,並沒有放棄他,在他康復復出後還為他拍攝了《仙劍三》《神話》等重量級的電視劇。

雖然人生有了變故,但憑藉《仙劍奇俠傳》《仙劍三》《神話》這三部電視劇,胡歌的人氣依舊一時無兩。

事業發展至此,胡歌也迷茫了。

胡歌說過,有一天晚上拿著遙控器轉了一圈,電視劇里都是他。

《仙劍一》的李逍遙、《仙劍三》的景天、《神話》的易小川,這些角色都是清一色的古偶類型,但是他發現無論怎麼演都不如李逍遙清澈。

對此李安解析的很全面:「新人擁有一種可愛、可信的純真,當有了歷練後,會開始世故、油了。

觀眾習慣他了,他會有壓力,純真感已失,就要靠演技,而演技終究是技術,要動人越來越難。」

當他發覺到自己的不足後,著手開始改變,嘗試不同類型的角色。

康巴漢子、霸道總裁、商業精英,只要是之前沒有挑戰過的類型,他都會出演。

但胡歌對自己擅長的或和自身氣質接近的角色,表現的遊刃有餘,卻缺乏能力和機遇去深入挖掘拓寬自己。

以致於對與自己氣質反差極大的角色就會演的格格不入,生硬尷尬,由此抑制了表演的全能性和不可替代性。

尤其是胡歌演戲時有一個延續至今的毛病。

他在表演可愛時總會不自主的裝,嘟嘴,眼睛向下看,夾著嗓子說話,有種油膩的成年男故意裝清純的即視感。

這麼多年,胡歌一直沒有改掉,而且他很喜歡在每部作品中時不時的這樣賣個萌,其實完全沒必要,反而會暴露他的演技問題。

所以他看似獲得了白玉蘭獎視帝,金爵獎影帝,但是他的表演依然不夠成熟,無法詮釋有層次的角色,這樣的現象對想要成為好演員的胡歌來說是致命的。

在演電視劇時,胡歌的這個毛病會被遮住。

如《琅琊榜》中的梅長蘇,人設需要胡歌一直端著,不必做一些大開大合的動作,也不用有其他表情。

再加上梅長蘇經歷地獄之火的淬鍊後重生,這個故事與他自己何其相似,所以胡歌演起來得心應手,觀眾看的也十分舒服。

可到了《偽裝者》里,胡歌演技的問題就被襯托的有些難看了。

劇中的明台是家裡的老么,需要經常對姐姐撒嬌,對兩位哥哥示弱,可演繹可愛是胡歌的弱項,胡歌與王凱、靳東、劉敏濤的對手戲便屢落下風。

如果僅僅如此,還可以接受,畢竟家庭戲不是《偽裝者》的重點。

但奈何明台是個複雜的角色,既要對大姐裝,又要與敵人周旋,還要跟上司打擂台,一個角色,多重情緒,這對於胡歌來說極其棘手。

所以胡歌演的明台非常擰巴,總是找不到一個自在的表演空間,渾身上下透著一股不自然,演的痕跡很重但又沒演好。

所幸《偽裝者》的精彩點都集中在明樓、明誠和王天風這幾個人身上,可以讓觀眾暫時忽略胡歌演技不足的缺點,跟著劇情走。

可當胡歌一個人單抗,沒人替他分擔時,他的演技問題就暴露無遺了。

《獵場》之後,胡歌一心撲在電影上,主演刁亦男的《南方車站的聚會》,胡歌是當之無愧的主演,桂綸鎂、萬茜等都是以他為主的工具人。

電影上映之際,胡歌拒絕了粉絲集資應援,看起來很硬氣,一來讓粉絲不痛快,覺得自己沒被認可,二來讓資方不高興,票房最後不盡如人意。

胡歌要求自己放下濁、沉、重的東西,儘量摒棄慾念,活的清澈、暢快、勤奮。

這樣才能在這條如履薄冰的路上走的踏實,可他恰恰忽略了自己的努力並沒有改變什麼。

《南方車站的聚會》可以說是他一個人的獨角戲,去了坎城電影節首映,也拿下了2.02億票房,一切都朝好的方向發展。

但稍微仔細看一下就會發現,胡歌的這些光環並非自己得來的,而是源於刁亦男本身的能力,因為片中的胡歌跟《偽裝者》一樣,憑演技沒有壓住任何人。

《南方車站的聚會》還有一些犯罪元素,屬於受市場歡迎的大賣因子。

到了《不虛此行》,一個純屬個人的矯情不受青睞是很正常的現象,票房僅有兩千多萬,胡歌便逐漸「發瘋」。

他這一「瘋」,粉絲流失不少,之前的《縣委大院》又全面失敗,相當於胡歌空了四五年沒有任何一部大爆作品出現。

被寄予厚望的《不虛此行》同樣兩極化,沒有達到胡歌預想的結果,轉型再一次失敗,已經41歲的胡歌又陷入了迷茫的兩難境地。

想要出演大製作,可唐人江河日下,自己本身沒有扛票房能力,那些商業大片不會找他。

想要與唐人一刀兩斷,重新簽一個有分量的經紀公司,但唐人當年對自己有恩,他又不願意撕破臉皮,只能糾結著,慢慢熬著。

眼看比自己小的後輩,一個個擁有了幾十億票房,自己的同齡人貴為六大中生代之一,而自己卻資源斷檔,演技高不成低不就,怎麼能不急。

如今來看,胡歌當年轉型的選擇是正確的,但走的路有一些偏了。

去流量,做演員,但演技沒有提高,導致流量沒了,演員也沒有做到好,演文藝片,不去爭商業大片,致使演技一般的問題被無限放大。

可他自己又不願意自降身份接一些爛片、爛劇、爛綜藝來維持熱度,營造一些票房數字,但滿意的劇本不一定每次都能落入其手,尷尬的局面隨之產生。

胡歌這樣的尷尬還會延續許多年,但作為一個有心改變的演員,在當下娛樂圈已經不多見了,所以我們多一些尊重吧,也希望胡歌能意識到自己的演技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5f549d5f5fc14834e7d57a46eb98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