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快到,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是60年不遇的冷冬?

2023-12-22     以文溫暖三農

原標題:冬至快到,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是60年不遇的冷冬?

導讀:冬至快到,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怎麼理解,是60年不遇的冷冬嗎?今年冬天很冷?

冬至,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重要一員,它的到來標誌著寒冬的正式開始。這個時刻,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越北,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冬至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重要的象徵意義。

編輯

冬至不僅僅是一個天文現象,更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節日。人們在這一天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以祈求來年的豐收和幸福,在民間,冬至還有「小年」之稱,寓意著它的重要性僅次於春節。

一、「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無寒也無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這些都是農民群眾長期在生產和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月頭月尾,月中分別對應不同的氣候條件,從這些農村俗語當中也可以看出來,冬至節的到來,對以後的氣候影響很大,在月頭月尾和月中,以後對應的氣候條件就不一樣。

在這裡指的月分別是農曆的11月,就是說11月上中下旬,就像今年冬至就是農曆的十一月初十,是屬於冬至在月頭,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如果冬至不是在11月出現,那麼農曆的11月就是有節無氣,那就需要有一個銳月來補充。

人們常說:「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冬至出現在月初,那麼當年的冬天將會非常寒冷,甚至可能持續到春節。

編輯

這個情況好理解,就是冬至節比往年來的早一些,冷空氣控制了一切,因為冷空氣的到來就會出現雨雪天氣,雨雪天氣又會導致氣溫比較寒冷,這就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而且太陽為南半球移動了,對北半球的輻射量比較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冷空氣就要持續時間長一些,所以整個冬天就讓人感到很寒冷。

今年的冬至正好是在月頭,也就是農曆的十一月十號,陽曆的12月22號。這個時刻的到來,預示著我們將要迎來一個寒冷的冬天,在生產生活中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

理解 了前面的冬至在月頭,後面的冬至在月中,無寒也無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就比較好理解了,就是冬至節所在的農曆時間段,對以後的氣候影響很大,如果冬至是在農曆的中旬,那麼他就會是一個暖冬無寒,也沒有霜,如果冬至是在農曆的月尾,那麼冬天很寒冷,而且到了正二月的時候,還會有倒春寒的天氣出現,所以說能到正二月就是這個道理啦。

編輯

二、今年是60年不遇的冷冬?

其實是在冬至到來以前,就有專家預測,今年是百年不遇的暖冬,甚至有的專家還預測今年是有冬天巨乳以來最暖和的一個冬天。

專家給出的理由就是今年的夏天比較炎熱,因為額外力弱現象的影響,今年5個月里東太平洋的水溫比正常年份偏高了0.5度,別看這小小的0.5度,可以讓全球氣溫變暖,冰川融化,專家認為這是一個暖和的冬天。

但是從今年入冬的情況來看,今年寒冷的冬天已經成為常態,」王炸級「的寒潮竹蓋了好多個地方,北方一直在下雪,比如北京,濟南,這些雪的都下得很大,就是事實反駁了專家的觀點。

從氣象學角度來看,今年的冬天可能會比往年更冷一些,這主要是因為今年北極地區的冷空氣活動比較頻繁,而北極冷空氣的南下往往會帶來寒冷的天氣,此外,今年西太平洋地區的暖濕氣流也比較活躍,這可能會加劇氣溫的波動。

結合近段時間的天氣情況來看,寒冷會延續到12月到1月,而且冬至節前後是最寒冷的,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編輯

三、如何應對寒冷的冬季?

面對即將到來的寒冷冬季,我們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來應對呢?一要注意保暖,多穿衣服,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和體弱人群。二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多吃一些熱量高的食物,如肉類、蛋類等。此外,要注意鍛鍊身體,增強身體免疫力,預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編輯

「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這句俗語提醒我們今年的冬天會有一些寒冷,我們要注意保暖、調整飲食結構、鍛鍊身體等措施來應對寒冷冬季,因為今年的12月份讓人們感受到了冷空氣代溝我們的寒冷,感受到了王炸寒潮的威力。

今年會是60年不遇的冷冬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5dcf79697c15fe8362c343929fa73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