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嘯天
花一張電影票的錢,結果看了兩部電影,算不算賺了?
有些影片,前半部分與後半部分看起來像是完全不同的兩部電影,而且還不是《我和我的祖國》那種拼盤式的影片,更神奇的是這種撕裂非但不讓人覺得違和,還神奇地融為了一體。這樣的作品,是不是很牛?
本文就為大家梳理一下這樣前後比較割裂的幾部作品來看看。
《X》
首先,就是新出爐不久的《X》。
前半段是情色片,後半段是恐怖片。從前半程情慾的挑逗到後面血漿的迸濺,這部B級片帶給人了完全不同的刺激,表現相當給力。
影片講述一支情色片拍攝小團隊,因為電影題材的特殊性,需要到郊外進行拍攝。於是,他們來到了一個遠離人煙的山村,租用一對年邁老夫妻的倉房作為外景地。
原本,他們拍攝進程推進的好好的。甚至,香艷的鏡頭連攝影師的助理小妹都被打動了,主動要求加入拍攝之中,真槍上陣。
一男懟三女,夠刺激吧?
簡直是太刺激了,甚至都刺激到了房東老奶奶。
眼看著,老奶奶拿起了屠刀,要將拍攝團隊一個一個殺死。
於是,情色變成了血色,情慾變成了驚恐,整部影片發生了巨大的反轉,從色情劇走上了暴力驚悚劇,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這部影片前50分鐘是情色片,後50分鐘變成了殺戮片,割裂得很厲害,有點意思。但總體上,這部片算不上好看,屬於那種有佳章無佳句的作品,細節沒有做好,除了噱頭之外,就只是一部濫俗的B級片而已。
因為本文就是因為看完本片才決定要搞起的,於是就將其放在了最面前。
《殺出一個黎明》
前後呈兩部片的邪典佳作,怎麼都不能夠跳開這部神作。由喬治·克魯尼 + 昆汀·塔倫蒂諾主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執導,這個陣容已經是B級片里的頂配了,何況還有薩爾瑪·海耶克、 哈威·凱特爾、朱麗葉特·劉易斯這樣的實力咖的鼎力加盟。
這部片牛就牛在它的不走尋常路,將公路片與喪屍片合在了一起。影片的前半程,怎麼看都是一個公路片犯罪片的模樣,一對犯了罪的亡命兄弟,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從黃昏到黎明,從美國到墨西哥,奪命狂奔。
眼看著,他們已經逃出生天,身已處於墨西哥境內,該好好慶祝一番了。於是,他們與墨西哥黑幫約在了一個酒吧,打算在那裡安排接下來的生活,並對逃亡成功進行慶祝。可是,他們踏入的那個酒吧可不是什麼正經酒店,而是一個喪屍樂園。
一到夜裡,喪屍就會出籠,開始狂歡。
就這樣,才逃出虎口,又跳進了魔窟之中。
電影的前半部分與後半部分的風格完全不同,甚至連一點預兆都沒有,直接就從一種風格跳到了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風格上去,膽子非常大。
第一次看,絕對能夠將觀眾徹底唬住,嘴巴驚得合不攏嘴,看完後直呼怪異,然後絕對夠牛掰。
《攝影機不要停!》
這部片與《X》稍微有點像,但比《X》走得更遠,也更為驚人。
《X》前面講了一個拍攝的故事,後面講的是針對這個拍攝團隊的殺戮。而《攝影機不要停!》的前半程是一部無厘頭喪屍片,後半程則是講前面喪屍片的拍攝過程,前後的撕裂更徹底。
所以,《攝影機不要停!》的前半程就是一部很拙劣的喪屍片,後半程則更接近是一部紀錄片。當然,這個紀錄片也不是真的紀錄片,而是全片的一部分,只是看著像而已,前後兩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而不是強行拼湊。
前後兩半部分的撕裂,其實可以理解為劇中劇,先講的是劇中劇的故事,然後是劇的故事。可以說,這是一部拍給電影本身的電影,講電影人的心酸的故事。
無論是創意,還是拍攝,都是絕佳的,非常值得推薦的一部影片。
《大話西遊》
好吧,這個有些亂入的意思,但榜單嘛總要有中國人的一席之地,這個算是有些私心作祟吧。
但道理上講,《大話西遊》的入圍是完全合格的。
《大話西遊》本身就是一部喜劇與悲劇的疊加,前半部分《月光寶盒》與後半部分《大聖娶親》同樣呈現出了強烈的撕裂狀態。
《月光寶盒》基本就是一部傳統以惡搞為主的屎尿屁喜劇片,非要論主題,大致是成長片的形式,講至尊寶早年的經歷。等到了《大聖娶親》,就由上部的純惡搞喜劇變成了愛情悲劇,喜劇的色彩依舊存在,但主題已經是愛情悲劇為主了。
如果拋開上部,只看下部,影片依舊能夠成立,但悲劇的色彩會淡了很多,就是因為上部過於喜劇,才映襯出下部里的愛情悲劇的荒謬之處有多深。
至尊寶的悲劇,源於自己不可逆的身份,源於宿命。因為他是孫悟空,註定了要成為救世的大英雄。他本來就不應該愛,也不應該有愛。可是,他偏偏有了愛,而這就成了他的原罪。
要救紫霞,就必須要戴上緊箍咒,變成孫悟空。而一旦戴上了緊箍咒,變成了孫悟空,就不能再有愛。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要麼與要麼。這種源於身份的的悲劇,源於宿命,是註定了的,所以才顯得有多麼的荒誕與荒謬。而這種荒誕與荒謬的呈現形式,恰恰是上部里的那些過於肆意的喜劇橋段。
所以,《大話西遊》前後的撕裂與融合,是足夠存在於這個片單之中的。
《黑暗面》
西班牙驚悚片已經舉世聞名,《黑暗面》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是一部標準的西班牙驚悚片,尤其是前30分鐘。
《黑暗面》的前30分鐘,所呈現出來的,是一部標準的懸疑驚悚片的模樣。一個衣冠楚楚的音樂家,前女友剛剛失蹤,馬上就陷入了一段新的戀情。可是,新女友卻在他的家中發現種種詭異的現象。到底是不是男主殺了前女友?詭異的現象到底是不是前女友的鬼魂?
結果,30分鐘後,鏡頭一轉,從懸疑驚悚走向了寫實路線,呈現出一部黑暗愛情片的模樣,與上面的《X》《殺出個黎明》完全相反。
隨著故事的展開,原來這棟房子裡另有暗室。前女友自己躲了進去,卻將鑰匙拉在了外面。新女友與男主各種啪啪啪的姿勢,都是在向前女友在做現場直播。所謂的詭異現象,則是前女友製造的求救信號。
所以,《黑暗面》前半部分看起來是懸疑驚悚片,後半部分其實展開的是愛情片。當然,也不盡然是愛情,更有對於人性深刻的剖析。
男主儘管不是殺人兇手,但他無疑仍然是一個渣男。前女友與現任女友,也都不是什麼好人,為了一己之私,干出的事都讓人作嘔不止。
前後不一的風格,使得《黑暗面》呈現出了迥異於西班牙驚悚片的格局,使得這部影片脫穎而出,獲得影迷的交口稱讚,特別值得推薦。
《農家小屋》
再為大家推薦一部不怎麼常見的英國B級片,《農家小屋》。
與《X》有些類似,同樣的農家小屋,同樣的前後撕裂感。都是幾個男女,來到了一個農家院,然後遭遇了血腥屠殺的故事。
只是,《X》是情色片與殺戮片的融合,《農家小屋》是黑色幽默片與殺戮片的結合。
這部由「動作捕捉之王」安迪·瑟金斯主演的影片,講述兩個不名一文的小蟊賊綁架了一位黑幫大佬的女兒,將她帶到了一個農家小屋裡。
這種英倫小蟊賊的故事,總是充滿了各種歡樂,滿滿都是英式黑色幽默的樣子。前半程看,的確就是這樣的。
小蟊賊遇到刁蠻野性的綁票,再加上門外尾隨而至的中韓殺手,似乎一部反轉大戲就要上演。各種幽默與冷幽默,前半程怎麼看都覺得很搞笑。
可以,進入後半程後,畫風突然一轉。
農家小屋也由之前的那個變成了另外一個。在這個新的小屋裡,等待著小蟊賊與女綁票的,是一個《德州電鋸殺人狂》式的怪咖。
由此,整個故事也徹底變成了全新的模樣。很血腥,很噁心,很cult。
開始看片的過程中,一直以為這是一部《在糟糕的日子裡》那樣的影片,就是反轉反轉再反轉,結果卻不是,前後之間的割裂似乎很沒有必要,卻又很神奇地融合在了一起。
就這樣,前後撕裂得很嚴重,但邏輯上又能自圓其說,《農家小屋》與《X》一樣,都是cult片粉絲不可錯過的作品。
《長壽商會》
韓國電影近些年甚囂塵上,當然這種前後撕裂的類型,也不能錯過。
《長壽商會》原名叫《最後的初戀》,後來才改成了現在的名字。
前半程,影片呈現是一個愛情輕喜劇的樣子,就是一段很正常的黃昏戀的故事,稍微帶上了一些懸疑色彩。但是,畫風一轉,後面突然變成了一個催淚的家庭劇。
原來,前面所有的輕喜劇,都不過是阿茨海默患者的幻象,真正感人的是家庭的陪伴。
這是擅長拍過《生死諜變》《太極旗飄揚》《登陸之日》的姜帝圭拍攝的一部溫馨小品。
說它前後割裂吧,其實也不算特別嚴謹,因為全片111分鐘,前半程就占據了80分鐘,後面的30分鐘才是另外一個故事,比例上與這個榜單里其他的作品相比有些失調。但與《我的野蠻女友》那種在片尾才突然轉折的影片來比,總算還有一個完整的半部分,所以放在這裡也算可以的。
整體上,這部影片有點像《小島驚魂》,但後者揭開真相後用的篇幅實在是太短了,明顯在學《第六感》。近兩年大火的《無雙》也是如此,但也是揭開真相後並不能構成一個獨立完整的故事。包括《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是,你所看的都是假相,真正的真相要靠腦補。而《長壽商會》在揭開真相後的故事依舊相對完整,所以我把它單拉了出來。
《海雲台》
說完《長壽商會》,韓國片里還有《海雲台》,也可以放進來一起說一說。
作為韓國影史上的第一部片災難片,這部影片的前半部分算是一個輕喜劇,後面才是災難片應有的模樣。
想當初,《海雲台》剛一上映時,有些觀眾在看了快一半時,實在受不了,以為這只是一部很狗血的愛情輕喜劇。然後,選擇了離場。
結果,前面的故事只是鋪墊,後面才是真正的災難來臨,山呼海嘯的風暴席捲而來,還是非常刺激的。
但是前後的割裂,還是使得這部影片呈現出了不同的風景,這也是韓國電影在做災難片嘗試時的一種探索。先用韓國人熟悉的愛情喜劇來做鋪墊,然後等觀眾入戲之後,才開始展開災難的模樣。
這不是一部典型的災難片,只是一種探索,以至於有的人說好,也有的人說壞,使得《海雲台》的打分呈現兩極化,總體分數並不高。
《驚魂記》
上述片單中的影片,除了韓國的兩部,整體上偏B級片,而且最可資批評的是不夠經典。除了《殺出個黎明》是cult片經典,《大話西遊》是上映時稀爛後來在碟片時代被鉤沉出來的另類經典,其他影片的經典性都不足。
那麼,就來一部經典中的經典來鎮鎮樓吧。那就是《驚魂記》。
《驚魂記》,這部由「懸疑大師」希區柯克執導的影片,原本也是按照B級片的格局去拍攝的,但上映之後徹底改變了B級片的定義,使得B級片從此徹底擺脫了被人瞧不起的地位,從此正式登堂入室,成為值得被正(重)視的片種。
整體上,《驚魂記》都是一部懸疑片,但影片故事的前後部分,依舊呈現出了割裂的狀態,前後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風格。
前半部分大致是犯罪片的模樣,講述貪污了公款的的女主,展開了逃亡之旅。前45分鐘之前,影片整體風格都屬於犯罪片,觀眾都關心於女主到底能否順利逃脫?能夠不被警察抓到?能否迷途知返,送回贓款。
可是,到了第48分鐘,女主一下就死了。整部影片一下全變了。
後面,徹底變成了破案推理片。變成了到底是誰殺了女主?
整部影片儘管都是懸疑的,但故事的前後還是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走向,非常抓人。主角變了,故事變了,風格也變了,前後幾乎就成了兩部片。甚至,讓人疑惑於前半部分公路片存在的意義究竟何在?
其實,《殺出個黎明》的故事框架,明顯就借用了《驚魂記》,包括後面的《X》《農家小屋》等,無不借用了希區柯克創下的結構,這才是真正的鼻祖。
不過,大公認為同一個故事前後撕裂的手法,最初的源頭應該是格林童話里的《糖果屋》。講述韓塞爾和格雷特兄妹被繼母扔在了森林裡,前面講他們找到了一個糖果屋,開心忘情地享受了起來。後面,糖果屋的主人魔女出現,先是很和藹地讓他們繼續享受糖果宴,後來才變臉要殺掉他們。最終兄妹倆憑藉聰明才智打敗魔女,重返家園。這個故事在魔女變臉之前,呈現的是相對輕快明亮的色彩,後來才轉為灰暗陰鬱的調子,前後呈現出很不一樣的風格。
但《糖果屋》這個故事,被改編過多次銀幕故事,但無論那個版本,都沒有有效利用這種前後不一致的風格,這算不上一種浪費呢?所以,我是不贊同大公的觀點,依舊認為在電影領域裡,將電影語言玩到飛起前後割裂的特色,肇事者依舊是希區柯克。
《懸崖之上》
最後,來部國產片作為總結吧。這部影片是離我們不太遠的《懸崖之上》。
《懸崖之上》,這部張藝謀導演生涯票房最高的影片,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影片。
當時,對於這部片最大的批評,就在於有言者認為這部影片的故事過於稀爛,前後撕裂嚴重,風格也不統一,簡直就不是一部連貫完整的影片。
這種批評明顯帶上了有色眼鏡,難得《殺出個黎明》《驚魂記》風格就統一了?明顯他們的故事線都發現了重要轉折,前後講的幾乎都不是一回事了。
《懸崖之上》的故事的麥格芬始終存在,那就是「烏特拉」行動,拯救核心情報員。就具體展現來說,就是圍繞這一行動,救援人員的前赴後繼。
只是,「前赴後繼」的「前赴」與「後繼」幾乎講了兩個故事,起碼是兩種風格明顯的故事。
前一部分「前赴」的故事以張譯為核心,呈現出來的是以槍戰為主的日偽與中共之間的圍毆與突破之間的攻防戰,諜戰的戲份沒那麼明顯。後一部分「後繼」的故事則以于和偉為核心,講的儘管依舊是中共與日偽之間的角力,但已經從街頭的熱戰變成了潛伏前線上的冷戰,由槍戰為主變成了攻心為主。
主角變化了,故事轉化了,風格不同了,使得《懸崖之上》呈現出了一種撕裂感,讓有些影評人覺得受到了冒犯,但是這種明顯的變化,早在《驚魂記》時就有了的。希區柯克的故事裡,前半部的女主後來都徹底消失了,真正的男主也是後面很晚才出來的。怎麼就沒人去批評希區柯克在戲弄觀眾呢?
所以,一旦接受了前後風格不同的套路,再來看《懸崖之上》,會覺得這部影片的打分應該更高一些才對。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要說的十部同一部影片前後呈現不同風格的作品。注意,是前後拍攝風格的截然不同,而不只是故事的不一樣。要不然,像《低俗小說》《蝴蝶效應》《一個字頭的誕生》這樣的影片就很難說了。甚至,絕大多數驚悚/恐怖片,都會玩開頭部分是輕鬆愉悅的風格,然後突然轉為恐怖片。但這種轉變,前面只是作為鋪墊,並不能成為獨立風格,就不列了,不然這個話題就沒法收得主了。
還有,當初《殺出個黎明》火了之後,出現了一堆跟風的作品,全是爛片,這裡就不提它們了。
你以為你看到是你以為的,其實它不是。這才是重點。
作為盤點,肯定會有所遺漏,你覺得還有哪部值得一說,可以在留言中指出,先行謝過。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