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成色更足

2022-10-19     大小新聞

原標題:讓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成色更足

金秋時節,在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耿店村育苗溫室大棚里,村民忙著分揀辣椒苗。(通訊員趙玉國報道)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作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任務,發出了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的動員令。連日來,報告在山東廣大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本報今起推出「循足跡 學報告」欄目,記者深入總書記十八大以來視察山東走過的地方,圍繞總書記關心的人和事現場採訪,記錄二十大的齊魯迴響,展現全省各地幹部群眾緊跟領路人、奮進新征程的信心和決心。

本報記者 毛鑫鑫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寄予厚望,曾到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等地視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特別提到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耿店村,並為其點贊。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總書記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讓山東黨員幹部群眾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大家表示,要紮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推動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不斷實現新突破、取得新進展,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讓我們做好小麥育種工作信心更強了、幹勁更足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研究員趙振東說,種子是農業的「晶片」,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裡。

近年來,趙振東院士團隊先後培育出4大類30餘個小麥新品種,「濟麥44」成為全國第一大強筋品種,累計推廣1455.8萬畝;「濟麥60」創山東鹽鹼地小麥高產典型……「我們要注重產量與效益並重、高產與優質並重、生產與生態並重、資源環境與綠色並重,培育更多優良小麥新品種,保證我國小麥的種源自主可控,口糧絕對安全。」趙振東說,同時,要更加重視青年人才的培養,讓青年骨幹打頭陣、當先鋒,在重大項目攻關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幹,爭取培養一批拔尖領軍人才,為我們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人才保障。

最近,以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鄉村振興故事為原型拍攝的連續劇《三泉溪暖》,在央視電視劇頻道播出,三澗溪村又一次成為關注的焦點。黨的二十大開幕當天,三澗溪村百餘名黨員和村民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收看了開幕盛況。

「二十大報告提到,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讓我非常激動和振奮,更加堅定要紮根農村。」王元虎是三澗溪村第一個返鄉創業的大學生,與妻子李少清從養殖黑豬干起,如今,他的公司擁有三處養殖基地、一處食品加工廠,是濟南市的農業龍頭企業。不僅一人致富,他還帶頭成立起青年創業黨支部,凝聚村裡的年輕人成立合作社,打造農創園,帶動更多村民增收。

王元虎堅信,未來,鄉村振興的成色會更好、城鄉融合的步伐會更快、返鄉創業的天地也會更寬。「我們要運用更多的新技術、新裝備助力現代高效農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條,發展農產品加工、冷鏈倉儲等,同時推動農業與旅遊、教育等融合,大家一起把村裡的產業做大做強,吸引和帶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

在有著「魯西小壽光」之稱的耿店村,眾多青年返鄉種大棚,為蔬菜產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村裡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在二十大報告中,總書記指出,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鬥出來的!這讓我們倍感自豪。」收看完二十大開幕會後,耿店村黨支部書記耿遵珠更加增強了當好鄉村振興「領頭羊」的責任感,也更加堅定了帶領村民奔向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制定支撐政策、完善配套設施,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也要著力提高村民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加快培養農業生產經營人才,突出抓好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培育,凝聚力量推動產業蓬勃發展。」耿遵珠說,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要聯合周邊11個村抱團發展,發揮先富優勢,探索以耿店村為龍頭、區域聯動共贏共富的發展路子,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菏澤堯舜牡丹產業園,是總書記2013年11月考察過的地方。如今,菏澤牡丹已擁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280個牡丹品種,牡丹加工企業達到16家,牡丹深加工產品已發展到11大類260餘個。

「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企業,我們要充分發揮作用,加大牡丹系列產品深加工技術研發,提升產品附加值,讓『富貴之花』成為『富民之花』『產業之花』。」菏澤堯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強說。

2018年3月,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曹縣磐石街道五里墩村黨支部書記王銀香重點圍繞鄉村振興作了彙報。黨的二十大召開,她對報告中提出的「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格外關注。

「在大力推動產業興旺的過程中,要充分處理好與生態環境的關係。我們要完善農牧循環產業鏈,同時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著力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不斷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王銀香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525ed01229c1ee941ad38a3761f8b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