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馬雅舒因為對女兒米雅太溺愛而飽受網友批評:
為防止孩子被磕到碰到,將客廳中的家具搬空;
帶孩子去買菜時,因為害怕感染細菌生病,嚴肅警告女兒「不能碰」;
孩子平日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照顧地無微不至。
而米雅剛上幼兒園不久,馬雅舒就收到了園方發來的「勸退通知書」。
原來因為平時缺乏鍛鍊,米雅基本沒有任何的自理能力,不能自己吃飯、不能自己上廁所,幼兒園表示「如果米雅無法在兩周時間內改正,就要進行退學處理」。
很多成年人的印象中,幼兒園是個充滿單純、沒有爭吵的祥和之所,在老師的陪伴下,孩子們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
然而事實上,幼兒園的世界並非那麼完美,如果孩子身上有壞習慣,拖了班級的「後腿」,很容易引來老師的反感,尤其影響到正常的教學秩序時,還可能像馬雅舒的女兒米雅一樣,遭到園方的「勸退」處理。
所以說,幼兒園其實也是個「小江湖」,裡面存在著一些「潛規則」,比如很多老師都不喜歡下面這3種孩子,雖然不好說但家長要清楚。
自理能力差的孩子
與家裡的生活環境不同,幼兒園孩子眾多,老師不可能時時刻刻守在某個孩子身邊,充當隨時在線的「保姆」。
如果孩子自理能力差,凡事都要讓人代勞的話,久而久之,很容易使老師感到厭煩。
比如吃飯時需要喂、動不動就尿褲子、睡覺時必須得哄,可能一次兩次沒關係,但每天如此,難免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者是採取一些其他的措施。
所以我們在孩子入園前,就要有意識地提前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自己拿餐具吃飯、自己去廁所、自己穿脫衣服、自己乖乖地睡覺等等,只要家長悉心教導,孩子能夠堅持,自然可以熟能生巧,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家庭可能由老人照顧孩子,家長要多上心,防止老人對孩子太溺愛,忽略了自理能力的培養,以免入園時增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沒規矩的孩子
有些孩子可能習慣了在家裡「無法無天」,上幼兒園後依然嬌蠻任性,上課時大吵大鬧,下課時與小朋友鬧矛盾,沒有「規矩」可言。
記得我家孩子上幼兒園時,班上有個孩子就是出名的「討人嫌」,因為被爺爺奶奶慣壞,不僅脾氣火爆,而且特別自私,動不動就和同學打上一架。
而對於這樣的孩子,老師也是「壓力山大」,和孩子家長溝通過好幾次,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後來有次課間玩鞦韆,這名「熊孩子」為了出風頭,一下從鞦韆上向前飛了出去,結果小臂骨折,不得不休學半年。
雖然絕大多數老師都十分敬業,也希望呵護所有的孩子健康成長,但如果孩子實在太「沒規矩」,老師也難免會反感。
所以我們要提前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為其「立規矩」,教孩子學會如何與人相處,上課時如何表現等等,做好入園準備。
情緒不穩定的孩子
有的孩子可能不適應幼兒園的學習生活,動不動就會嚎啕大哭,還有的孩子則可能脾氣暴躁,就像一個行走的「炸藥包」,這種情緒不穩定的孩子,也很難贏得老師的喜歡。
由於孩子們的情緒管理能力往往比較差,如果班級里某個孩子經常哭,或者經常發脾氣的話,很容易對其他孩子造成影響,致使班裡孩子的哭聲「此起彼伏」,讓老師倍感頭疼。
所以在孩子入園前,我們一方面要為其養成待人和善的性格,另一方面還要注意緩解其入園焦慮,儘量教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比如孩子在家中發脾氣時,我們可以及時進行糾正,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的行為模式,提前做好入園準備等等,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更容易受到小夥伴、老師們的歡迎。
老苗結語:
幼兒園作為孩子上學之路的起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對其中的一些「潛規則」,我們一定要清楚,有些孩子老師雖然不喜歡,但不會明說,身為家長要提前幫孩子做好準備,過上輕鬆愉快的幼兒園生活。
今日話題:你還知道哪些幼兒園的「潛規則」?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