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終盤點時間。
各大媒體和機構的年度十佳榜單也都陸續出來了。
其中有一部電影,拔得了好幾個電影榜單的頭籌。
它就是花月殺手》。
之前在坎城首映,就口碑不俗。
豆瓣開分8.1,爛番茄新鮮度97%。
被不少影評人稱為「史詩般的西部犯罪片」。
起初,花月殺手》本來有望在內地院線上映。
但在確定上映之後,又臨時撤檔,實在可惜。
好在,最近上映了流媒體。
頂級視聽,頂級陣容。
讓我們終於可以一睹這部史詩級大片的風采——
花月殺手》
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
這部電影吸引人的地方實在太多。
首先是,幕後團隊方面。
它的導演是81歲的馬丁·斯科塞斯。
一把年紀的他,依然保持高能的創作熱情,真的要且看且珍惜。
演員陣容更為炸裂。
有小李子、羅伯特·德尼羅、傑西·普萊蒙、布蘭登·費舍等一票大明星。
幾大影帝加持,期待值就瞬間拉滿。
其次是,製作方面。
本片比導演前作愛爾蘭人》的製作規模更大,片長206分鐘。
這一如既往的憋尿規格,已經透出了史詩的氣息。
還有,它的故事也很硬核——
它改編自大衛格雷恩的暢銷書,聚焦1910-1930年間奧克拉荷馬州奧色治謀殺案。
這是美國歷史罪駭人聽聞的罪行之一:白人為了利益,殺害了60多位印第安土著。
為了揭開這樁謎案,間接促成了FBI的誕生和早期發展。
故事始於19世紀70年代,當時的美國政府對印第安人實行保留地制度。
原住民印第安人被迫離開家鄉,被政府安置到貧瘠的中西部地區作為保留地。
而當時歐塞奇人的印第安部落恰好被安置在了俄克拉馬州。
不過,誰都沒有想到,這塊貧瘠的土地上卻蘊含著極為豐富的石油資源。
正是這些「黑色黃金」讓歐塞奇人一夜之間便實現了財富自由。
在那個汽車剛興起的年代,歐塞奇人已經人手一輛豪車。
於是,很多美國白人也聞著金錢的味道來到了這裡,想要分一杯羹。
一站退伍歐內斯特(小李子 飾)為了生計輾轉來此,投奔富豪舅舅威廉·哈爾(羅伯特·德尼羅 飾)。
威廉是當地有名的農場主,十分歡迎外甥的到來。
不僅為歐內斯特安排了一份計程車的差事,還做起了愛的傳道士,鼓勵他追求歐塞奇人莫莉(莉莉·格萊斯頓 飾演)。
莫莉一家是當地有名的富豪,家中沒有男丁,只有三個姐妹和一個老母親。
在舅舅的撮合下,兩個人很快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但這場天作之合的愛情沒多久就被死亡陰影籠罩。
先是莫莉的小妹,身患虛弱症。
按理說,在家養養就能痊癒。
可最後,小妹卻越養越糟,最後直接撒手人寰。
緊接著,莫莉的大姐慘死荒郊野外。
兇手雖然偽造成了自殺現場。
但大姐腦袋後的彈孔卻能明顯看出大姐是為人所害。
再接下來,就是莫莉的三妹。
即使連大門都沒出,也沒逃過死亡的命運。
某天夜裡,三妹所住的房子突然爆炸,三妹與丈夫雙雙殞命。
最後,母親也因為太過悲傷而離世。
與此同時,當地還有不少歐塞奇人離奇死去。
他們的死狀離奇,但到最後得出的死因不是病死就是自殺。
很顯然,這絕不是意外,而是精心策劃好的一場謀殺。
至於幕後黑手是誰,影片並未在此處設置多大懸念。
從一開始,影片便將真兇點明——歐內斯特的舅舅威廉。
這個人假仁假義。
表面上,與當地的歐塞奇人關係十分親密。
不僅大搞慈善事業,支持歐塞奇族的發展。
在大量歐塞奇人離奇死亡之後,還高額懸賞兇手。
背地裡,他卻一點都看不上這群印第安人。
他聯合當地白人,秘密謀害歐塞奇人。
為的就是將歐塞奇人的石油開採權占為己有。
而入贅豪門的歐內斯特,自然而然成為了他實現宏偉藍圖的突破口。
殺掉莫莉一家只是他的第一步。
等到莫莉也死了,歐內斯特繼承開採權後,他便會將外甥也處理掉,自己成為最大的贏家。
那麼,歐內斯特在整場陰謀中又充斥著什麼角色呢?
這也是影片極具看點的地方。
通過歐內斯特的內心掙扎,讓我們看到一個男人如何淪為被慾望拉扯、牽引,最後墮入深淵。
對待妻子莫莉,歐內斯特是真心的。
他對莫莉一見鍾情。
婚後,也將莫莉放在生活的第一位。
但面對舅舅的PUA。
他表面不想參與其中,也懇求舅舅不要殃及自家人。
可這種沉默,對邪惡的縱容,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合謀?
尤其是,當得知其餘三個家庭團滅自己便可以獲得所有財產時。
歐內斯特便再也經受不住誘惑了。
他開始服從舅舅的安排,殺掉族人派出的大使,又殺掉莫莉請的私家偵探。
最後,甚至對本就患有重度糖尿病的莫莉動起了手。
換掉莫莉的胰島素,看著自己口中深愛的女人越來越奄奄一息。
影片名字所說的「花月」,源自奧色治族人的文化傳統。
指的是小花開滿山丘和大草原的月份(通常是四月)。
然而到了五月,越來越多的野草便會擠占小花的生存空間,讓小花越來越枯萎。
所以,五月被當地人稱為「殺花月」。
這不就是歐塞奇族的處境,被白人掠奪、占有、屠戮,而他們卻毫無還手之力。
本片目前豆瓣評分7.3分,評分兩極化。
有人說,感情戲拍得不夠好看。
小妹覺得,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來源於視角的錯位。
馬丁·斯科塞斯說花月殺手》的故事核心還是在女主角莫莉身上。
可到最後,莫莉的女性視角不再存在。
逐漸淪為小李子的主場。
或許,馬丁·斯科塞斯是出於習慣,習慣給小李子過多的戲份。
又或許,他想通過小李子的悲傷、麻木來放大莫莉的悲劇。
但無論是何種原因,這種視角的錯位,直接造就了懸疑度大打折扣。
讓人在憋尿之餘,略感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