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填的志願,不太能決定明天在哪打工吧?」

2022-07-05     單向街書店

原標題:「今天填的志願,不太能決定明天在哪打工吧?」

電影《錄取通知》

填志願是人生的第二場高考,有人這麼說。

「理科專業更吃香」「學中文一生虧」「程式設計師掙錢多,去學計算機吧」……模糊的未來和某些看似確定的現在,令人糾結,爭論,難下決心。

在《把自己作為方法》里,項飆談到了人在社會選擇里的一種「退出機制」——人的選擇是否自由,本質上在於他能不能從一種社會既定選擇里退出。

一群被大學拒收的高中生,找個廢棄的樓,掛上門牌,給自己發了錄取通知書,聚集成更大的「廢柴聯盟」,然後找老師,開課程,竟也似模似樣慢慢找到了人生往後的志願,這是美國電影《錄取通知》描繪的童話。

但電影之外,大部分人無法退出高考這一機制,也無法退出依高考而來的後續一系列的選拔。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常常擔心「報志願定生死」,畢竟一番鏖戰之後,誰也不想輸在選擇上。

然而 18 歲的選擇是否可靠,誰都清楚。「今天填的志願,不太能決定明天在哪打工吧?」我們試圖列舉一些例子,人生漫長,哪會那麼輕易就被定下生死?

01

截然不同的兩份簡歷

竟然是一個人

你有沒有想過,每個人都有截然不同的兩份甚至多份簡歷?

簡歷1:

「XX,湘西流浪漢,愛好打架、逃學、偷吃爸爸做的鵪鶉腦殼,初中留級 5 次,因打人退學,燒過瓷器,做過棺材,在小學、中學、大學當過老師,抗戰期間在戰地服務團畫過海報,在香港寫過電影劇本,打獵、做煙斗, 60 多歲在動物園門口制服了三個搶劫的小伙子。80 歲時說自己還是想組織一個俠客隊伍,劫富濟貧,伸張正義,比打官司解決問題好。」

簡歷2:

「XX,湖南鳳凰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院院士,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三次獲得義大利政府官方授勳,其中包括最高等級的大十字騎士勳章。代表作包括木刻作品《春潮》《阿詩瑪》、水墨畫作品《墨荷》《天問》,還有很多無從歸類的作品,共和國第一張生肖郵票猴票、湘泉酒和酒鬼酒瓶的設計、電影《苦戀》的人物原型。」

這兩份簡歷同屬一個人,黃永玉。

來源微博@易中天

一個人能清風霽月受人讚譽,也有不可說的過去。

後者深入生活的幽微體驗不可或缺,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自己到底一定要寫就哪份簡歷出來。

02

看膩了世間最沒風景的地方

他想去做個遊手好閒的人

「所在的醫院以拔牙為主,只有二十來人,因牙疼難忍前來治病的人都把我們的醫院叫成『牙齒店』,很少有人認為我們是一家醫院。與牙科醫生這個現在已經知識分子化的職業相比,我覺得自己其實是一名店員。

我就是那時候開始寫作的。我在「牙齒店」乾了五年,觀看了數以萬計的張開的嘴巴,我感到無聊之極,我倒是知道了世界上什麼地方最沒有風景,就是在嘴巴里。

一名牙科「店員」,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小鎮上手握鋼鉗,每天撥牙長達八個小時。

「有一次我問一位在文化館工作的人,問他為什麼經常在大街上遊玩?他告訴我:這就是他的工作。我心想這樣的工作我也喜歡。於是我決定寫作,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進入文化館。當時進入文化館只有三條路可走:一是學會作曲;二是學會繪畫;三就是寫作。對我來說,作曲和繪畫太難了,而寫作只要認識漢字就行,我只能寫作了。」

1993年2月,余華在北京團結湖公交站 (肖全攝)

在日後的回憶里,余華總是提起第一天上班故意遲到文化館卻依然空蕩的故事。

一個勤奮的牙醫,決定遊手好閒,最終寫出了一本國內文學類目賣得最好的書,第二名是《百年孤獨》。

03

不想當歌手的醫生

不是一個好製作人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

這是 1981 年從醫學院畢業的羅大佑,首次以音樂製作人的身份為女朋友張艾嘉製作的專輯《童年》。

羅大佑高中畢業,依父親所願考入台中的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在學校參加學生樂隊擔任鍵盤手。1980 年大學畢業之後在台北一家醫院放射科工作,這樣一個安安穩穩的工作,終究沒有讓他穩妥過日。

他辭職成為職業音樂人。

羅大佑《之乎者也》專輯封面

1982 年 4 月,羅大佑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問世,從此改變中國流行音樂的走向。

羅大佑,這個醫生出身的音樂教父,他唱歌,也 寫歌,曾為張愛玲寫下了《滾滾紅塵》,為三毛寫下了《追夢人》,將《只得一生》獻給了蕭紅。

兜兜轉轉,他們都拋下了曾經的專業,走上另外一條道路。

04

搞計算機的男孩們

都拒絕不了搞文藝的誘惑

王小波早早就有了那個年代讓人羨慕的穩定工作,他先後在北京牛街教學儀器廠,半導體廠做工人。但這樣日復一日的流水線工作,讓他日漸生厭。

1978 年,他做了一個大膽的舉動,參加高考。只上過一年中學的人,遠離課堂 12 年後,他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分到計算機專業。

後來,他遇到李銀河,到了美國,在家寫作。李銀河說:「他那麼一個智慧的頭腦,我捨不得他去干粗活」。《黃金時代》初稿在這個時候問世。

在上個黃金年代,中國頂尖學府里計算機專業的男人們,王小波、李健,又或許知遠,都另走了一條看起來沒有「前途」的路。

05

圖書館館長?作家中的作家?

哪個才是他真實的身份

「我對現在的工作不感興趣,想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年輕人因此離職,而現實骨感。

即使做了不喜歡的工作,依然有方可解。

每日待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圖書館的博爾赫斯,突然有同事對他說:「哎,這裡有一個跟你同名的人,是個文學家呀!」同事不知道,不是同名,確實是本人。

博爾赫斯成為「作家中的作家」後,還是喜歡孤獨一人走在阿根廷的街頭,或者靜靜地坐在玻璃窗後發獃,每天按時去圖書館上班。

私下裡,博爾赫斯的心靈世界,卻是另外一番景象。評論家詹姆斯·伍德說:「博爾赫斯的大部分時間不是用於白日夢的幻想,便是在與之相對應的失眠中度過的。」

博爾赫斯,到底是一個職業的圖書館長,還是一個業餘的作家呢?或者,你也可以說他是個失眠專家。

答案已不重要。他之所以是博爾赫斯的答案,都在他的作品裡,而不在他的專業、職業或者任何一種社會標籤里。

許知遠自稱是「職業的業餘選手」,儘量遵循內在的好奇心,一方面要追求自己的衝動,一方面要完成一些自己不那麼舒服的、折磨你的事情。

報志願即使是人生的第二場大考,也如高考一樣,無法決定人生。

撰稿 - 鹽粒

編輯 - 殺手

- 今日話題 -

你從事的工作和高考志願一樣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3d9a9760fdeb6a4e6af0b3a562353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