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個小區,12000多充電樁!這個街道破解非機動車「難點」

2023-12-28     新聞晨報

原標題:55個小區,12000多充電樁!這個街道破解非機動車「難點」

55個小區,12000多充電樁!這個街道破解非機動車「難點」

徐匯區長橋街道轄區內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約21500台,原有的充電樁埠數不到5000個。車棚少,停車難;充電樁少,充電難;加之原先的車庫普遍存在住人現象,非機動車相關問題已成為社區平安穩定和精細化管理的「堵點」。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長橋街道在「心裡有帳」的基礎上盤活資源,調動各方力量,在轄區55個小區內開展非機動車車庫清理改造,陸續增設了12000多個充電樁埠,最大限度優化布局,補上基礎設施的缺口。

電瓶車擁有專屬停車位

長橋街道華東二居民區車庫因歷史遺留問題,小區保安、保潔、車庫管理員等人員都住在非機動車車庫裡,居民電瓶車在家充電、飛線充電現象屢見不鮮,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長橋街道積極開展非機動車車庫清理改造,清退違規居住人員,騰出場地,並安裝了電動門、智能門禁系統,陸續配備煙感報警系統、噴淋滅火裝置、監控攝像頭等智能設施,與管理平台連通貫穿。

不同於原先的擁擠、亂停放,改造後的智能車庫停車位序號明顯、間隔分明。「我們不用在擁擠的車海里找車了,停取都方便。」住了幾十年的老居民告訴記者,居民申請停車位後,居委會配發貼有車位編號的智能晶片鑰匙,一車一位,只需按照編號停入對應的停車位即可。

增設充電端布局

車庫騰出來了。然而,面對大量電動自行車,充電樁仍是捉襟見肘,怎麼辦?

「摸清底數,夯實設備端」是長橋街道的又一破題路徑。平安辦安排專人對轄區內的車棚、車庫、充電設施、電動車現有量等一系列相關情況進行全面仔細地排摸——現轄區總充電樁16173路,充電飽和量75%,基本能滿足居民的日常充電需求。但因各小區的情況有所不同,充電樁的分布還存在不均衡現象。

據此,長橋街道調動各方資源,最大限度優化設備端布局。今年,長橋街道結合「三舊」變「三新」,共計改造和增設非機動車棚21處,並安裝配套充電設施;4月起增設30個充電櫃,對居民開放免費充電。

消防設施「全覆蓋」

電動車事故不可預估、危害性大,一旦發生,後果不堪設想,不僅極易導致環境污染、財產損失,甚至危及個人生命。長橋街道高度重視該問題,著力加強非機動車集中充電場所消防設施改造。

長橋街道共有150處地面、地下非機動車庫,目前已有87處完成消防設施增設;近期又聯合應急局完成了10個老舊非機動車庫改造,增設噴淋設施;街道計劃明年再改造11個老舊非機動車庫,逐步實現非機動車集中充電場所消防設施「全覆蓋」。

全過程「可視可管可控」

「某小區充電樁數據出現異常,需現場核查處置。」收到來自系統的智能預警提示,長橋街道城運中心的工作人員立刻調閱點位視頻巡查,在確認有設備出現故障隱患後,當即停止充電並簡訊通知車主儘快檢修,同時聯繫社區幹部和物業人員前往現場排查、檢修。

目前,長橋街道的多種電動車安全充電場景化應用系統已全部接入城運平台,實現「一網統管」。在長橋街道城運中心大屏,所有的感知報警器數據都彙集於「電動自行車安全管理及預警中心」,整個充電過程「可視、可管、可控」,報警情況、數據統計、使用率、故障率等數據一目了然。

「哪些埠正在使用、是否有埠存在故障,我們都能直接看到。」據長橋街道城運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直觀的數據便於檢測,可以第一時間發現風險隱患。消防救援人員、居委會、物業及充電設施運維工作人員等各方力量,據此即可及時作出安全響應;相關信息推送到充電用戶本人帳號,幫助市民養成良好充電習慣,將社區充電危險隱患止於萌芽。

監測場景迄今仍在不斷開發疊代。「系統的疊代更新,歸根結底是為了居民更『適用』。」長橋街道黨工委書記張璘表示,「從最初清理場地,到基礎設施建設、當下的場景化應用,功能在不斷疊加,我們希望最終形成全鏈條管理。」

飛線充電現象幾近消失、小區車庫煥然一新,生活品質得到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大大增加。據悉,長橋街道將繼續聚焦群眾需求,結合實際情況,持續擊破非機動車相關難點,為更多居民帶來方便和安全!

來源:上海徐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3729c99087507358a4cecef7948ea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