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銷量下滑但營收利潤雙增,上汽靠出海業務扳回一城

2023-09-01     汽扯扒談

新能源轉型的遲滯,讓主流合資品牌的發展日漸式微,受此影響,包括東風、廣汽在內的國有企業,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均大幅下跌。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樣吃了合資車企多年「紅利」的上汽集團,今年上半年卻實現了營收、利潤雙增長。

8月30日,上汽集團發布了公司半年報,財報顯示,上汽今年上半年實現合併營業總收入3265.5億元,同比增長3.3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0.9億元,同比增長2.54%。

並且,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團無論是總銷量,還是新能源銷量均有所下滑,在此情況下,上汽集團為何實現了營收和利潤增長?

合資板塊壓力較大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曾表示,新能源車對以銷售燃油車為主的合資品牌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一方面SUV市場上,國內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嚴重擠壓了合資品牌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在小型車市場,國內的純電車型又大幅搶走了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即使在合資品牌實力最強轎車市場,也已經開始出現頹勢。

上汽集團也不例外。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汽大眾累計銷量為50.33萬輛,同比下降12.42%;上汽通用累計銷量為45.09萬輛,同比下降11%;上汽通用五菱累計銷量為52.01萬輛,同比下降16.39%。

而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三大合資品牌,又在上汽集團總銷售額中占比超70%,三大合資品牌的下降,也讓上汽集團的總銷量同比下滑7.28%,至207.16萬輛。

合資車企處境艱難,但自主品牌卻逐步成長為上汽集團增長潛力股。今年上半年,上汽乘用車累計銷售41.1萬輛,同比增長12.3%;上汽大通累計銷售10.6萬輛,同比增長17.74%。根據上汽規劃,到2025年,自主品牌銷售占比將達到60%。

另外,新能源汽車和整車出口也正成為驅動我國汽車行業恢復性增長的重要引擎。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74.7萬輛,同比增長44%,保持全球領先;整車出口214萬輛,同比增長超過75%,躍居全球第一。持續深耕海外重點區域市場的上汽集團,也借著高速增長的海外業務,頂住了合資品牌市場份額縮減所帶來的盈利壓力。

海外業務快速攀升

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團海外累計銷量為53.34萬輛,同比增長40.01%,以20.63%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汽車出口量第一。

其中,MG品牌連續四年排名中國單一品牌海外銷量第一,今年上半年在歐洲銷售11.5萬輛,同比大漲143%,新能源銷量占比超過50%,已連續4個月單月銷量突破2萬輛,在中東、智利、澳洲和墨西哥等地均進入市場前7,市占率超過5%。

同時,上汽通用五菱的寶駿530也成為了墨西哥細分市場銷量冠軍、 Air EV在印尼細分市場份額占到四成;上汽大通海外零售同比增長47%,在澳大利亞、歐洲和墨西哥市場上半年銷量均已破萬。

對此,上汽集團還在財報中強調,隨著海外銷量的快速攀升,今年全年上汽海外業務將實現規模性盈利。這也意味著,海外業務對上汽集團的貢獻將更加明顯。

據悉,目前名爵品牌產品和服務已覆蓋歐洲28個國家,服務網點超過830個,並且上汽集團正計劃在歐洲當地選址建廠,預計將在今年把歐洲打造成1個「20萬輛級」市場。

另外,上汽集團今年上半年累計銷售了37.21萬輛新能源汽車,雖然同比下降5.26%,但依舊穩居中國車企第二名。為此,上汽集團也聚焦新賽道轉型發展,制定了「新能源汽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梳理明確了智己、飛凡、榮威、名爵、五菱等自主品牌定位,形成「高中低、國內外」市場全覆蓋的新能源品牌陣營。

根據計劃,到2025年,智己將再推出3款全新純電動車型,上汽乘用車公司也將推出10款全新車型,全面提升上汽集團在純電動和插電混動市場的產品競爭力。

事實上,隨著新能源加速向前,車企之間的競爭,也變得愈發激烈。而上汽集團今年上半年海外的優異表現,則給東風、廣汽等面臨合資品牌市場份額下滑的車企,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畢竟在電動化轉型的成果還未顯現時,中國汽車出海對於中國車企來說,顯然是一個建立新增長極的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337838a37a71d967b57b639e29816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