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廖崴:從被茅台廠高調資助到黯然撤資,是誰將他踢下了神壇?

2022-06-28   楊角風發作

原標題:神童廖崴:從被茅台廠高調資助到黯然撤資,是誰將他踢下了神壇?

前幾天,突然爆出一條「新聞」,說的是四川達州啊,有一個13歲的王某某,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提前保送清華大學。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爆全網,是啊,這則消息幾乎覆蓋了今年高考後最熱的詞彙,13歲、神童、學霸、清華、保送……自然吸引人的眼球嘛。

不過,很快這則消息就被官方驗證,這是條假消息,不僅四川達州沒有13歲的高考考生,連清華大學也講了,其校內五大科目競賽相關的保送生項目,都不招收13歲的學生。

13歲能讀大學,確實很「神童」,但是在十幾年前的2009年,還真有一個13歲的神童,上了大學,他就是廖崴。

楊角風談神童系列文章之四:揚言兩年讀完大學,一年後險被退學,神童廖崴為什麼不「神」了?

一、

前幾期談到的神童,家庭條件雖不算大富大貴,但也算是不愁吃穿,但廖崴的家,卻很貧窮!

有人可能會覺得很正常,畢竟老祖宗就曾經留下過一句話,說的是「寒門出貴子」,只有身處寒門,才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往往才會出貴子。

其實,這個觀念太老了,現如今寒門再想出貴子,簡直比登天還難。如果出現了一個,各種媒體那是蜂擁而至,爭相報道,這其實也不過是給平民老百姓一點希望罷了。事實上若是去各大名校走一走,就會發現,寒門學子真的已經成了鳳毛麟角。

正因如此,廖崴的出現,成為了他們家能扭轉貧窮局面的一個希望,還很大!

廖崴出生在1996年,貴州大方縣興隆鄉的一個貧窮的小山村。貴州這個地方啊,別的不多,就是山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這也導致幾千年來,這裡生活的人們一直很貧窮。

本來一開始,廖崴的父母也沒把培養孩子學習當回事,畢竟他們本身也沒文化,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最開始發現孩子天賦異稟,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那時候廖崴才兩歲,其母親發現他會背詩:

「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

這句詩也是廖崴母親當時聽村裡的老師講過的,恰好記住了,某天在孩子耳邊就嘀咕了一次。沒想到,第二天的時候,廖崴竟然原封不動地背誦出來了,這讓廖母大為驚訝。

二、

其實不僅這一次,廖母還發現,隔壁姐姐背誦古詩時,小廖崴在一邊聽,沒等小姐姐背過,他卻先背過了。

為此,村子裡的老教師還特意來到他家,送給孩子一本《唐詩三百首》,讓廖母沒事兒就給孩子讀一下,看看這孩子到底學得怎麼樣。

這一試,可了不得了,小廖崴當時才三歲,給他讀唐詩的人都沒背過,他先背的滾瓜亂熟了。這種超強的記憶力和學習力,連周圍的鄰居都稱讚不已,對廖母說:

「你家的娃子好像文曲星下凡似的,可得要好好培養,可別辜負了好天賦。」

鄰居這麼一說,廖母也開始思考,圍繞孩子身上所發生的一切不尋常事件,仿佛也找到了答案!

是啊,當年生廖崴的時候,她就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一隻扇動翅膀上下翻飛的鳳凰。當時,她還以為自己要生個女兒呢,沒想到卻生下個兒子,她還挺納悶。現在終於想通了,原來自己做這個夢的意思是說,自己生了個人中龍鳳啊。

就這樣,在一聲聲的讚美聲中,廖崴早早入學讀書了,那一年,他才五歲。據他的小學老師講,廖崴別看年齡小,但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不僅記憶力超群,邏輯思維能力也很強,很多題目都能舉一反三,有時候提出的問題連老師都答不上來。

結果,本要讀六年的小學,廖崴只花了兩年半就讀完了,隨後開始了中學生涯。

三、

雖說此時的廖崴已經憑藉實力,成為十里八村有名的「神童」,但是也不乏一群看熱鬧的家長,覺得孩子這樣拔苗助長,必然要吃大虧!

是啊,畢竟小學知識簡單,中學才是考驗真本事的時候,他的知識結構能不能撐得起中學課程呢?

再有,他年紀這麼小,注意力本就不集中,直接送到中學,能不能吃得消呢?

「我兒子可以過目不忘。」

廖父曾經驕傲地向周邊人誇獎自己的孩子,確實,這小子別看歲數比其他人小得多,但是初中課程是一點都不差,還以傲人的成績,入讀了本地重點高中。

高中時期,廖崴仍然包攬學校各種獎項,在學霸的道路上越走越穩,僅僅學了兩年就開始嘗試高考。等到了第三年,也就是他13歲的時候,正式參加高考,並考出了563分的好成績。

但這個成績,其實不管是廖崴還是他的父母,都不太滿意,因為並沒有發揮出他本來的實力。

說起來也挺戲劇性的,據當時的採訪報道講,高考那一天廖崴跟廖母吵架了,影響了心情,導致高考失利,不然的話,以他的實力,還能考更高的分數。

可是這麼重要的日子,母子倆為什麼要吵架呢?

原來是當天廖崴突然喊著要看《葫蘆小金剛》,求母親給他買碟片。可是這是高考哎,廖母又不糊塗,結果吵了幾句後,廖崴氣呼呼地走了,連午飯都沒吃。

四、

當然,廖崴是神童嘛,即使帶著情緒去考試,即使故意磨磨蹭蹭不答題,但還是考了高分,並被中國農業大學所錄取。

不過,得知被名校錄取的消息後,廖母卻高興不起來,還一直跟孩子說:

「娃呀,你很優秀,只是我們這個家,拖累了你嘍。」

她之所以這樣說,還是有原因的,當然,並非僅僅是考試當天的爭吵,其實還有其他原因:

一是,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她跟丈夫的隔閡越來越大。在廖父看來,孩子就得正常成長,不要給他過多壓力,更不要刻意去培養神童,但廖母卻不這樣認為。最終兩口子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分道揚鑣,離婚後的廖崴跟著母親生活,多少受到了點影響。

二是家庭條件實在是捉襟見肘,畢竟開頭也講了,貴州這個小山村,還是比較窮的,錄取通知書是收到了,但是沒錢交學費啊。

但是,廖崴畢竟是神童嘛,自然有很多媒體爭相報道,果然沒錢交學費這事就傳開了。農大校長柯炳生也早就知道他們家的情況,不僅幫他減了大學的學雜費,還幫他拉了一個贊助。這個贊助就是茅台酒廠的董事長,親自跟廖崴對話,並拍板,將資助他四年的大學費用。

在去大學之前,廖崴也終於看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葫蘆小金剛》,畢竟還是個孩子。當年在同學家看完第一部《葫蘆娃》後,就一直想看續集,不然的話,也不會在高考前跟母親爭吵了。

五、

就這樣,年僅13歲的廖崴跟著父母一起奔赴北京,到中國農業大學就讀,沒想到這一去,一切都變了。

當時為了表示歡迎,農大的校長也親自到火車站迎接這位神童,一見到廖崴,校長一把就將其抱在了懷裡,親切地問這問那。

廖崴很老練,跟校長的交談也宛然像是老朋友一般,還講這次高考題目並不難,考了這個分數,也算在意料之中。

面對校長求賢若渴的神情,廖崴也表了態:

「我希望兩年內能修完大學課程,再接著考本校的碩士以及博士,在完成所有學業後,我想當一名農業科學家,為國家的農業事業貢獻力量。」

可是,萬萬沒想到,不到半年時間,農大的校長就差點放棄對這位神童的培養,從滿懷希望到開始深深的憂慮。

為啥?

因為入學幾個月後的期中考試,神童廖崴突然就不「神」了,甚至無機化學竟然只考了33分,全班倒數第一。這件事對廖崴來講是一個打擊,對於一直關注他的人來講,同樣也是一個打擊。

為此有記者專門找到中國農業大學,希望能採訪一下當事人,究竟哪裡出了問題,但一向喜歡被採訪的廖崴這次卻哭著對父親說,他拒絕採訪。

而當父親問及這次考試為什麼倒數第一時,廖崴回答,自己太貪玩了,因為貪玩,荒廢了學業,導致了成績的落後。

但廖崴的問題,僅僅是因為貪玩嗎?

六、

並不是,其實,自從進入大學之後,廖崴的資質,跟其他同學比,並沒有高到哪裡去,甚至都低於平均水平。

這還是他的班主任老師講的,班主任說,他所讀的專業,整個年級共120人,而廖崴的成績一直是倒數20名內,甚至有些科目是倒數第一:

「剛進校時,新生都要進行英語考試,並通過這次考試的成績來進行英語科目的分班。結果,廖崴的分數是全年級倒數第一名。」

而且,前面也講過了,廖母和廖父的教育理念不同,廖父覺得孩子都讀大學了,要給他獨立自主生活的空間:

「進了大學後,不用天天監視他了,讓他自己慢慢去把握吧。」

這就導致,本就自制力較差的廖崴,一下子如魚入海,放飛了自我。再加上前面提到的他家庭條件不好,很多稀奇的東西沒見過,這次入了大學,亂花迷人眼,對一些新奇玩意容易上癮,並一發不可收拾。

廖母是靠堵,廖父想靠疏,甚至明知兒子沉迷網絡,沉迷電子遊戲,而不去管控。按廖父的話講,只有他沉迷網絡並吃了大虧之後,他才會長記性,才會從根子是杜絕類似的問題再次發生。

顯然,廖父的想法還是太過樂觀了!

在班主任老師的眼中,廖崴就是個孩子,情商等同於小學生,智商其實也就是中學生水平。跟其他大學生比起來,並沒有什麼神奇的地方,接受能力啊,理解能力啊,動手能力啊,都偏弱。

七、

針對廖崴身上出現的問題,班主任老師也提出了其根源所在,那就是:

「太浮躁!」

是啊,你能想像得到,作為一名大學生,還跟小學生一樣在課堂上嬉鬧嗎?廖崴在大學課堂上,既不認真,也不聽話,還總是嘻嘻哈哈的。聽課也是似懂非懂,有時候聽一半,還跑出課堂。

在廖崴的室友看來,這個孩子也是調皮地很,自己一米八的大個子,竟然被這個小孩子調戲,也是無可奈何。而且廖崴並不愛學習,喜歡給人起外號,喜歡看動畫片,也喜歡打遊戲。

雖然在生活上,老師們和室友們都對其照顧,但是對於學業,這個實在是照顧不過來。班主任老師說得很對,如果在學業上對他的要求跟其他同學不同,那麼以後怎麼辦?

「如果處處都搞特殊,那將來走上社會後,誰讓他呢?」

是的,翻開廖崴的高中同學錄,各種「神童」、「天才」、「學霸」等詞彙,頻頻出現。也正是由於眾人的捧,造成了他的浮躁心態,因為浮躁,才導致了學業上出現了諸多問題。

其實中國農業大學從不缺優秀且努力的人才,或許是廖崴發現。自己從進校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拔尖,這種落差導致了深深的挫敗感,從而讓他產生了自暴自棄的想法。

面對經常逃課,又常常包夜上網吧的廖崴,同學也好心勸他,讓他以學業為重,為此他還反駁:

「我想怎麼樣是我的事,你們管得著嘛!」

八、

雖然廖父早就發現了兒子正在慢慢走向墮落,也及時對其進行了疏導和教育,但是大一的期末考試徹底錘醒了眾人。

這次期末考試,廖崴竟然連掛14科,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這是要被勸退的,最好的結局也是留級。這還不算,曾經許諾要資助廖崴四年學費的茅台集團旗下的習酒,也停止了對他的資助。

為此廖母還跟習酒那邊的工作人員聯繫,問問是啥情況,結果人家回復的是,這一家人不懂得感恩,也沒有及時寫信彙報自己的學習情況,所以停止了資助,為此廖母說:

「當時我給他們解釋,廖崴還小不懂事,請他們原諒。」

後來廖母還想爭取一下,結果把對方問惱火了,直接回了一句:

「又不是我們欠你們的!」

其實,茅台酒廠每年都會資助很多的貧困大學生,廖崴也不過是諸多大學生中的一個。我(楊角風)查了一下新聞報道,發現,茅台酒廠十年時間就拿出了10個億,共資助了20萬貧困大學生。

其實,資助的審核材料是需要一年提交一次的,畢竟一年時間,誰也不知道你的學習情況,以及家庭財政改善情況。

曾經有記者就這件事還問過酒廠的相關負責人,人家一提到廖崴,就鬱悶得不得了。說這小子自從上了大學之後就不再跟酒廠聯繫,等到大一結束了,他母親突然來電話了,問接下來三年的學費打了沒?

九、

至於這一家人面對資助感恩不感恩的事,這位工作人員講到:

「至於感恩是小的方面,不強求!」

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廖崴的連續掛科,到了被學校勒令退學的境地,讓茅台廠不得不退出了對其的資助。

而那次險些被學校勒令退學,也讓廖崴徹底從「雲端」跌落到地面,從神童,變為了普通人,甚至都不如普通人。

這也導致熟悉他的人,開始一個個「傷仲永」起來,每每想到他,總會搖搖頭:

「多聰明的孩子啊,要是走不上正路兒,還不如沒有這些才華。」

此時的廖崴仿佛忘記了自己曾經向校長許下的諾言,要用兩年時間讀完大學,卻沒想到,兩年時間還沒到,自己就到了被勒令退學的地步。

但校長還是沒有放棄他,這次更是苦口婆心地勸他,讓他好好學習,摒棄自己的壞毛病。並幫他轉了專業,從大一重新念起,畢竟他的年齡還小。

這一次重讀大一,廖母也前來陪讀了,是的,之前高一的時候,有段時間廖崴的學習成績也是一落千丈。也是其母親的陪讀,讓他慢慢追了回來,這一次大學陪讀,也是漸漸有了效果。

有了母親的監督,廖崴不再沉迷於遊戲世界,那台別人資助的電腦,也不再用來打遊戲。上課也不再走來走去,思考問題也更加全面,沒事總泡自習室,他要為自己曾經的荒誕行為買單。

十、

在廖崴15歲的時候,曾經接受了記者的採訪,針對他之前險些被退學的事,他也做了相應的回覆。

記者問他,怎麼看待別人稱呼他是「神童」?

廖崴回答,自己已經大眾化了,況且現在都15歲了,不再是小孩子了,以後也不要再這樣叫。

記者又問他,轉了專業之後,你還能適應現在的生活與學習嗎?

廖崴回答,既來之則安之,自己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如果非說有的話,那就是現在想學習了,以前是不想學。

記者再問他,在過去的兩年時間,有沒有覺得自己很失敗呢?

廖崴坦言,過去的兩年確實失敗,但也不算完全失敗:

「因為如果沒有那段時間的體驗和磨鍊的話,也許以後我會浪費更多時間。」

記者還揪著過去的事情不放,為此廖崴對這種如果當初怎樣怎樣,會怎樣怎樣,做了解釋:

「不要對過去迷惘,而要為將來奮鬥」

當記者問到他剛進大學的時候,曾經對校長講過,自己要用兩年時間讀完大學,對於這件事,你該怎麼解釋?

廖崴回答:

「年少無知,口出狂言!」

再問到,為什麼茅台酒廠會因為他不懂感恩而撤銷對其的資助時,廖崴回答自己之所以沒有聯繫酒廠,是因為貪玩:

「上學以後玩電腦嘛,從開學一直到轉專業,我可以說是與世隔絕。我什麼都不想,就是沉浸在遊戲里。」

對於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廖崴講,以後自己有出息了,肯定會回來感恩,看望大家的。

最後:

少年大學生之所以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方面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而且年齡也決定了他們的自制力也不強。在缺乏父母監督的情況下,非常容易迷失自我。況且由於身邊人都比自己大,存在一定隔閡,缺乏交流,從而會使得他們到網絡中尋找自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廖崴就是這個原因導致的曾經的迷茫,等到兩年後再讀大一,年齡又大了兩歲,心智教之前成熟多了,才有了更好的結局。

其實什麼年齡做什麼事,都是確定好的了,該玩的年齡就玩,該學習的年齡就學習,該搞對象的年齡就搞對象,這才是正路。

有時候我們偏執於當天才,其實轉過頭來看看,做一名平凡又不普通的人,或許才更幸福。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社會,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