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2024年諾貝爾獎各大獎項已經全部揭曉,稍早前已經頒布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均與人工智慧領域相關,諾貝爾化學獎和物理學獎同時垂青AI領域研究者也受到世人矚目。
不少人驚呼:AI成為2024年諾獎最大贏家!
今年的諾獎為何如此青睞人工智慧?事實上,這種「跨界」的認可,表明AI已不僅僅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而是成為了推動科學研究和技術進步的重要工具。
物理學獎
為啥給了機器學習先驅?
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美國科學家約翰·霍普菲爾德和加拿大科學家傑弗里·辛頓,表彰他們「通過人工神經網絡實現機器學習的基礎性發現和發明」。
圖源:新華社
諾貝爾獎官網表示,兩位物理學獎得主利用物理學工具開發了今天強大的機器學習的基礎方法。約翰·霍普菲爾德創造了一種聯想記憶,可以存儲和重建圖像及其他類型的數據模式。傑弗里·辛頓發明了一種能夠自主發現數據屬性的方法,從而執行識別圖片中特定元素等任務。
現如今,人工神經網絡在各個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它在模擬和解決複雜問題上展現出巨大潛力。
化學獎
怎麼被「程式設計師」分了一半?
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其中,一半授予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大衛·貝克,以表彰其在計算蛋白質設計方面的貢獻,另一半則共同授予英國倫敦人工智慧公司谷歌DeepMind公司的丹米斯·哈薩比斯和約翰·喬普兩位「程式設計師」,以表彰其在蛋白質結構預測方面的貢獻。
圖源:新華社
諾獎官網稱,今年的三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破解了蛋白質驚人結構的密碼。化學獎得主大衛·貝克成功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製造出了全新的蛋白質。他的共同獲獎者丹米斯·哈薩比斯和約翰·喬普開發了一種人工智慧模型來解決一個50年前的問題:預測蛋白質的複雜結構。這些發現具有巨大的潛力。
生理學或醫學獎
也和人工智慧有關係?
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科學家維克托·安布羅斯和加里·魯夫昆,表彰他們發現了微小RNA(也可稱microRNA或miRNA)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
乍看起來,二人的研究與人工智慧沒有關係,事實上,基於此研究背後的產業鏈,卻離不開人工智慧的支持。例如,國內技術領先的基因檢測平台公司——美因基因就在2024年半年報中提到,公司正在研發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篩查的試劑盒為基於血漿的miRNA標誌物檢測。研發期間,公司使用了不少於1500例樣本,並運用機器學習算法,以篩選合適的生物標誌物。
圖源:視覺中國
經濟學獎
未來或被AI收入囊中?
10月14日,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揭曉。MIT教授阿西莫格魯、MIT教授Simon Johnson、芝加哥大學James A. Robinson獲得這一獎項,表彰其「對制度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響繁榮的研究」。雖然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沒有授予熱門的AI領域,但不少人認為這只是時間問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經濟系長聘副教授包特認為,相對於其他領域來講,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在經濟學中的應用還處於初始階段,要產生巨大影響尚需時日。近年來諾貝爾獎得主有「年輕化」的趨勢,未來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領域相關研究是可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王學博表示,自然科學的評獎速度通常更快,物理和化學領域的評價更看重時效性,但經濟學獎通常更看重理論的持久性,學術成果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得到更廣泛的驗證後才有可能獲獎。
信息來源:新華社、澎湃新聞、新京報、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