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路上起降戰鬥機,這絕對不是簡單的炫技表演,而是一項切實有效且重要的戰備做法,早在二戰時期,高速公路的先行者,建設出全球第一條高速公路的德國,便開創了這項似乎只有在電影里才能看到的實踐。
那麼什麼才是"戰備高速公路",又怎麼實現戰機起降?是不是隨便找一條高速公路就可以起降了。別急,讓我來一一解答你的疑惑。其實戰備這個詞聽起來就帶著嚴肅和戰爭氣息,沒錯戰備就是備戰,當用準備應對戰爭的眼光,看待戰備高速公路時,一切就變得很好理解了。
當一個國家面對戰爭時,特別是現代戰爭,那麼對制空權的掌握就變得尤為重要,海灣戰爭中的美國便深諳此道,美軍在僅僅數十天的空襲中,用數十萬架次的飛機,總共向伊拉克投擲了近十萬噸的各型彈藥,就通過炸毀機場等設施,讓伊拉克的空軍戰機集體趴窩。如果伊拉克有足夠的戰備高速公路,可能結果會有所不同,至少能夠和美國空軍較量一番,而不至於被按在地上摩擦。
所以建造戰備高速公路,能夠在戰時將起到分散戰機的作用,哪怕是機場被摧毀,也能夠完成起降,執行作戰任務,從而大大提高了空中力量的生存機率。也因此,打造一條符合軍事需求的戰備高速公路,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僅路面要能承受住戰鬥機幾十噸重,到運輸機、轟炸機幾百噸重的壓力,通常需要用鋼筋混凝土進行澆築,且厚度是普通高速公路的2倍,至少50厘米厚。
而且路面要保持足夠的直線長度和寬度,保持筆直且沒有起伏的最低限度,要達到2000米,否則難以起降重型戰鬥機。寬度一般來說雙向8車道是最理想的狀態,能夠達到30米,對於各型戰鬥機的翼展來說足夠了。但是像運20這樣的大型運輸機就面顯不夠了,所以除了路面寬度,一般對戰備公路附近的環境要求是不能有高大的建築,甚至廣告牌等容易形成障礙的建築物。至於路面的指示標誌等設施,一定是以便於拆卸的方式安裝。
如今中國的高速公路總里程已經位居世界第一,那麼中國也應該擁有這樣的戰備高速公路,的確中國不僅有,還不止一條進行過實踐檢驗。
------------
中國曾2次公開高速公路戰機起降實驗,中國的戰備高速公路究竟有多牛,又都在哪裡呢?
我國雖然建設發展高速公路的時間相對較晚,如今世界第一的頭銜,也是靠著基建狂魔近些年的瘋狂發力,但是中國在很早就注意到了戰備高速公路的價值。最早進行戰備起降的一次實驗,要追溯到1989年,當時在沈大高速公路通車後,其中一段長2.8公里,足足50米寬的跑道,用來起降了殲7殲8等戰鬥機,和運7伊爾14等運輸機,這一次的成功起降實驗,標誌著我國初步具備了使用戰備高速公路的能力。
但是想要把高速公路真正變成「野戰機場」,已經不是二戰時期那種,擁有一塊平整地面就可以的時代了。飛機的起降需要眾多的相關配套,也就意味著需要有方便的後勤補給,以及飛機停放和維修保障的場所。但是高速公路的主要路段一般都在野外,能夠滿足這一條件的場所無非就是服務區。沒錯,我國目前公開在2014年展開的,第二次高速公路戰機起降實驗,所利用的鄭民高速公路,就驗證了服務區的能力。
這段戰備高速公路位於華北平原,周邊環境視野極度開闊,首先能夠達到道路筆直的要求,戰備跑道能夠至少保持3600米的直線距離,雖然寬度只有雙向四車道,但是中間的可移動式隔離帶,隨時都可以根據需要拆除。更重要的是其附近所依靠的服務區,是普通服務區的3倍以上,能夠至少停放20架戰鬥機。此外,鄭民高速公路的位置也很理想,它位於河南省,緊鄰著多個大型軍事機場,可以為這些機場的飛機提供備用起降地點。
而且此次實驗的主要機型是蘇27這樣的重型先進戰機,同時也試驗了運輸機和直升機的起降。這不僅意味著我國已經具備了使用戰備高速公路的能力,而且向世界展示了我國強大的國防軍事能力。
不過我們需要清楚的是,公開只是一種國防策略,這些公開的戰備高速公路只是冰山一角,中國肯定還有很多未公開的戰備高速公路,那些才是國防安全更重要的設施,也是重要的國防機密,我們普通人還是不要打聽的為好。但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國家一定會做好充足的準備,保證在任何情況下,我們的空軍都能夠順利地進行起降,完成任務。